读书之用
2020-08-23曹海永
曹海永
有青年教师常常和我谈起这样一种“怪现象”,自己也阅读了一些教育教学类专业书籍,但好像没有什么用,有时读着读着反而有点怀疑人生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提醒,“书并不以用处告人”。可见这种读书、用书的智慧自然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如何发挥读书之用,自然要和我们的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向运用才有可能成为深度阅读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提出过“学而不用等于不学”的主张,学用脱节的阅读者只能沦为“复印机”“活书柜”。回想自己二十多年的阅读,刚工作那几年读关于教学设计、班级建设的书较多,之后十多年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個性阅读、交往作文、学习方式等专题阅读,不同时期的任务驱动把我的阅读、思考、实践紧密联结,所得就很丰富和实惠了。
实现读书之用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看过还得记住。我看过的东西就不容易忘记,至少会留下一些印象和痕迹,我的体会只有一条:经常跟别人交流讨论,说着说着,阅读过的东西就化为了自己的一部分。用孔子的话说,叫“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多闻、多见、多说、多用。在我看来,用教师们喜欢的形式和活动,让大家读起来、聊起来是大有裨益的。
对读书之用,我们还要有全面的理解,不只是为了写论文、研究课题,抑或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于我而言,读书之用还指向一种温暖的情意,这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励我不懈努力、不负韶华。“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日常的上课、改作业、与家长交流,还有各种评比、考核、晋升,难免失落与沮丧,读读先贤的散文,读读大师的教书生活,我们就会多些豁达和释然。这两天整理书橱,意外地读到一本泛黄的旧书,是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的《阅读概说》。让我无限感慨的是封面上小小的印章“季国栋”——原来,这是我工作的第一站通州市金沙小学的季国栋副校长退休时送的。想起了季校长的叮嘱,想起了在南通遇到的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和同事,我顿时觉得幸运“流畅得有如荷马的史诗”。
当然,读书也不必苛求。读书的有用没用,还取决于自我的消化、理解,以及长期积累的“滚雪球”效应。我们不要奢望读一本书就醍醐灌顶,引发专业成长脱胎换骨的根本性改变;更不可读了几本书,觉得没多大用就摈弃阅读。其实,读一本书有一点收获,有一点疑惑,足矣。喜欢的内容多读读,不感兴趣的内容就跳过去,或者日后再读,诚如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所言,“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校长,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