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分析

2020-08-22李勇杨洪珍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谷丙药物性转氨酶

李勇 杨洪珍

(1 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2 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结核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临床多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而抗结核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久而久之形成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将对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进行深入的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30 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15 例,年龄24 ~54 岁,平均年龄(37.7±3.2)岁;病程2 ~6 年,平均病程(3.8±1.1)年;其中男性患者7 例,女性患者8 例。

观察组15 例,年龄25 ~55 岁,平均年龄(37.5±3.1)岁;病程3 ~7 年,平均病程(3.5±1.0)年;其中男性患者8 例,女性患者7 例。

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②所有患者均对研究过程认可并且知晓,且为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心血管疾病者。②呼吸系统疾病者。③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复方甘草酸单铵S 治疗。患者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单铵S 注射液(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4328),取160mg 与250m0.9%的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每天一次。

1.2.2 观察组患者:异甘草酸镁治疗。患者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2),取150mg与25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每天一次。

以上两组患者均停止抗结核药物的服用,并且治疗周期为2周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为(179.44±86.71)U/L,血清总胆红素为(67.62±20.05)μmol/L,对照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为(179.11±86.76)U/L,血清总胆红素为(67.81±20.03)μmol/L,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为(43.11±22.42)U/L,血清总胆红素为(24.52±13.13)μmol/L,对照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为(77.67±31.28)U/L,血清总胆红素为(38.16±15.46)μmol/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表2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对比(±s)

时间 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 n 谷丙转氨酶(U/L) 血清总胆红素(μmol/L) 谷丙转氨酶(U/L) 血清总胆红素(μmol/L)观察组 15 179.44±86.71 67.62±20.05 43.11±22.42 24.52±13.13对照组 15 179.11±86.76 67.81±20.03 77.67±31.28 38.16±15.46 0.01 0.03 3.48 2.60 0.99 0.98 0.01 0.01 t p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仅次于胃肠道不良反应,在确诊后,第一时间要将抗结核类药物停止,这样又会对结核病不利,因此,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在临床上的难度较大[2]。常见的抗结核类药物涵盖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他们在经过肝脏时,可以转化为一些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与肝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进行结合,形成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导致肝细胞死亡,进而出现肝衰竭等严重情况[3]。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复方甘草酸单铵S 是一种复方制剂,成分主要有甘草酸单铵、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而异甘草酸镁是单一成分的18-α甘草酸镁盐制剂[4]。相关研究表明,相比较于甘草酸单铵来说,18-α 甘草酸的亲脂性更强,受体蛋白结合的概率更高,并且在机体内,能够迅速的分布开来,对肝脏的靶向性更强[5]。与此同时,18-α 甘草酸还能够维持药物浓度,促进肝细胞增殖,在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方面,效果更佳。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还是一种肝细胞保护药剂[6],通过保护肝细胞来改善肝功能,它能够将机体内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从而使得肝细胞的坏死过程变得缓慢,防止坏死、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肝细胞的炎性反应,从而降低肝细胞的纤维化程度[7]。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异甘草酸镁能够将整体治疗效果大大提升,尤其是改善肝功能方面,它能够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可以作为常用手段作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谷丙药物性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谷丙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服用抗生素影响肝功检查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鱼肉保水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