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选择对CTE 检查的效果影响分析

2020-08-22王小容赖宇林李星锐文海洋郭川兰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肠腔造影剂小肠

王小容 赖宇林 李星锐 文海洋 郭川兰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目前针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有钡剂造影、B 超、CT 及胶囊内镜等。但是在临床使用中仍有所不足。多层螺旋CT 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1],随着CT 设备的发展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使得CT 小肠造影(CTE)在各大医院中被广泛采用,目前CT小肠造影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众多,同一种准备方法在文献报道中无统一规定。良好的肠道准备是保证图像质量和准确诊断的前提。本次收集我院临床怀疑为小肠病变而行CTE的病例按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分两组,对两组不同肠道准备方法进行临床可行性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我院进行CT 小肠造影检查的患者100 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43 岁~76 岁,平均年龄58.4±15.28岁。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1 岁~82 岁,平均年龄59.37±16.17 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无碘造影剂过敏;腹痛剧烈;吞咽困难、消化道穿孔、严重心肺疾病。

1.2 方法

1.2.1 肠道处理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造影方法。对照组扫描前6h 禁食,扫描前1h 起每隔15min 尽量口服饮用水。研究组在扫描前16h 进食半流质饮食,口服法+654-2,检查前45min 口服甘露醇500ml,每间隔15min一次分4 次口服500ml 甘露醇(根据患者情况增减用量)。

1.2.2 造影主要仪器 GE OptimaCT660,碘海醇35g,高压注射器欧力奇)。

1.2.3 造影方法 俯卧位平扫+双期动态增强(动脉期25S,静脉期60S),必要时延迟扫描。对比剂碘海醇350,用量80ml,流速3.0ml/s。范围上包膈肌,下至耻骨联合。扫描层厚5mm,间隔5mm,120KV,300MA,螺距0.516:1,旋转时间0.8S。重建方式Stnd,重建模式Plus,SiR ss90 slice90%,WW350,WL45。后处理矢状位,冠状位,CPR 显示肠道

1.3 小肠充盈主观评价及影像诊断

1.3.1 小肠充盈主观评价 将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空肠下段、回肠上段、回肠下段至回盲部共5 段。参照张锋等[5]评价方法,肠腔造影剂充盈情况采用4 级分法,即:肠腔内容物少、造影剂基本完全充盈且肠壁显示清晰为优,得4 分;肠腔内容物较少、造影剂大部充盈且肠壁较清晰为良,得3 分;肠腔内容物较多、造影剂大部分充盈但部分肠壁对比不佳为一般,得2 分;肠腔内容物多、造影剂充盈差导致肠壁大部对比不佳为差,得1 分。3 分及以上为优良,2 分及以上为合格,分别统计两组图像的优良率及合格率。

1.3.2 影像诊断 由我院3 名影像学医生进行读片,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判断,同时最终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标准。

1.4 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及检查成功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小肠各段肠腔充盈情况得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小肠病变诊断准确率(以最后确诊为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及检查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 两组分别为1902.38±136.8ml,1526.38±84.27ml,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98%、88%,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及检查成功率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小肠各段肠腔充盈情况得分对比

研究组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空肠下段、回肠上段及回肠下段充盈情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得分分别为(3.86±0.43 分、3.95±0.02 分、3.82±0.07 分、3.67±0.15分、3.55±0.27 分)、(3.16±0.51 分、3.26±0.37 分、3.16±0.16 分、3.03±0.09 分、3.12±0.17 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小肠各段肠腔充盈情况得分对比(±s,分)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小肠各段肠腔充盈情况得分对比(±s,分)

研究组 50 3.86±0.43 3.95±0.02 3.82±0.07 3.67±0.15 3.55±0.27对照组 50 3.16±0.51 3.26±0.37 3.16±0.16 3.03±0.09 3.12±0.17 5.347 9.384 5.527 5.821 8.511<0.05 <0.05 <0.05 <0.05 <0.05 t P

2.3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小肠病变诊断准确率对比

研究组对小肠病变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96%、82%,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小肠病变诊断准确率对比

3.讨论

在目前我国人口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后,使得胃肠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小肠疾病主要包括炎症性、肿瘤性、血管性等病变,疾病发生后,主要还是依靠手术、活检来作为金标准确诊。但是其他检查方法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5],以常规检查中依靠胃肠钡餐来评估病情,但是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管道,空间上相互重叠,这就造成小肠疾病检出率低;气钡双重对比灌肠检查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也有所欠缺之处,具体表现在观察肠壁及肠腔内、外情况不足。在目前临床运用最为广泛的常规内镜中,虽然检查医生可在直观观察肠腔内病变的形态,但小肠疾病是胃镜、结肠镜检查的盲区[6-9]。双气囊小肠镜虽然解决了常规内镜检查中的不足,但是检查时间长,大部分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差,尤其是高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因此单纯依靠胃镜、结肠镜、双气囊小肠镜等技术检查方法效果不佳。

CT 技术的发展使得CTE 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0],不仅有利于病变的定位及定性,同时有利于显示小肠之外包括其他脏器腹腔以及腹膜后的病变,因而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小肠冗长迂曲且相互重叠的解剖特点以及肠腔内食糜内容物干扰等原因,CT 有时难以清晰显示较细小病变,因此充分的肠道准备是CTE 重要的技术因素。肠道准备包括清洁肠道、造影剂导入和解痉药物的应用,而多层螺旋CT 的发展使得扫描速度加快,层厚变薄,目前CT 小肠造影检查一般已无需使用解痉药物。但如情况允许,一般应尽量清洁肠道,方法包括清洁灌肠法和口服导泻法。口服导泻法因易于接受而广泛应用,容积性导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型效果较好,但对于有小肠梗阻者可能加重梗阻,因而存在一定风险。

结果显示研究组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1902.38±136.8ml,1526.38±84.27ml,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98%、88%,,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空肠下段、回肠上段及回肠下段充盈情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得分分别为(3.86±0.43分、3.95±0.023.86±0.43 分、3.82±0.073.86±0.43 分、3.67±0.153.86±0.43 分、3.55±0.273.86±0.43 分)、(3.16±0.51 分、3.26±0.37 分、3.16±0.16 分、3.03±0.09分、3.12±0.17 分),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对小肠病变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96%、82%,差异显著(P<0.05)。说明小肠的肠道准备效果与病变诊断准确率密切相关。这与众多研究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良好的肠道准备是CT 小肠造影检查的关键,本次发现,与常规扫描前6h 禁食,扫描前1h 起每隔15min尽量口服饮用水相比,扫描前16h 进食半流质饮食,口服法+654-2,检查前45min 口服甘露醇500ml,每间隔15min 一次分4 次口服500ml 甘露醇的方法更优。

猜你喜欢

肠腔造影剂小肠
灌肉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一根小肠一头猪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