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
2020-08-21张晓玲
张晓玲
摘要:语文古诗词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意义重大。为了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美,教师应当认识到诵读教学的不足,积极转变职责理念,将学生从传统学习观念中脱离出来。并采取合理的以声传情表达方式,注重学生诵读体验,使其深入理解古诗词内涵,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91-1
古诗词诵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语感、认知能力等综合素养。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情感与人格等教育素材,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切感悟作品的意象美与语言艺术,以切实发挥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从而推动语文古诗词教学改革与传统文化继承弘扬。
一、教学准备
1.教材加工
教师可以选择多篇主题相同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诵读,或是选择同一作者的多篇古诗词引导学生诵读,实现诵读资源拓展整合,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如在《桃花源记》教学中,可利用“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等与故事相似诗句进行补充,或是拓展学习《靖节桃花源记》、《游武陵溪书桃花源记后》等作品,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丰富学生诵读与情感体验,通过作品比较,感悟古诗词的语言魅力,领悟不同的情感内涵。
2.教学设计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立足学生起点与待挖掘的能力,最后采取合理的速度教学方式。唯有丰富教学方式,才能实现诵读教学价值,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提高教学成效。如在《小石潭记》教学中,教学目标包括体会作者思想情感、体会文章写景抒情方法等。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与文中乐、忧是文章教学重点难点,可采取指导朗读、注释自学、教师点拨、提问式等教学方法。唯有根据学生发展特征,展开读、诵竞赛等多样化的诵读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诵读教学实践
1.多媒体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开诵读示范与意境营造,能够多感官刺激学生诵读欲望,更利于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如在《关雎》教学中,可用多媒体播放浪漫场景的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营造绿洲场景画面,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激发学生诵读欲望。通过意象教学法,能够给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的阅读感受,从而加深对情景的印象,深刻感悟君子寤寐思服与辗转反侧等苦闷、无助痛苦的心情。利用多媒体诵读音频进行朗读示范,引导学生运用正确感情朗读文章,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特色与表现手法、语言艺术,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传授诵读技巧
首先引导学生掌握格律基础知识,一是接触平仄句型时,诵读平声字应当缓而长,儒生词诵读应当急而短,掌握诵读规律后,才能提升乐感。在教学时可选择适当的配乐,以渲染诵读氛围,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平仄格式的诵读节奏。二是接触节奏与押韵时,句尾押韵能够形成韵脚节奏,更利于前后文联想与加深印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字的读音,根据音乐旋律掌握起停的节奏点,注意缓急与长短诵读音,最终实现无障碍阅读。三是对仗停顿。顿除声音停顿之处外,在诵读时应当拉长音,以确保整体诵读节奏。对仗之处常出现顿,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几顿与每顿音节,确保对仗工整,以突显律诗对称美感。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诵读技巧。一是合理运用辅助工具,根据古诗词题材合理选择音乐、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除此之外,将诵读活动穿插在班级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诵读能力与兴趣。二是发音准确,包括处于韵脚、格律要求、别义、古今音义配合关系等原因,促使声调与韵母等读音发生变化。学生对古今字、通假字、古入声字、多音字等易读错,教師应当加强纠正。三是合理运用符号,运用多种符号标出诗词的停顿、押韵、平仄等处,能够减少阅读出错的概率,诵读质量显著提升,更利于诵读节奏把控,从而读出正确的语气与重音等感情。四是合理把握停连,学生可在停连处换气调整气息,并控制诵读语速,读出其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感。或是在停连处思考,以实现思与读的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五是控制语气,需要根据诗词情感基调、语气助词标点符号、语境等确定语气,确保诗词语言色彩充分体现,如借景抒情诗词应当以轻快活跃的语气诵读,以表达轻快情绪与景色细腻感受。如问号应当读出设问语气,以充分表达作者思想。
三、总结
古诗词占语文素材较大比例,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表达能力提升,教师通过课前准备与诵读方法传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诵读节奏与情感投入,更利于学生思维活化与诗词内容理解。除自由诵读外,教师示范诵读或配乐诵读都是不必可少的,帮助学生正确读音的同时,更利于学生感受诗词意境,最终实现作者情感合理表达。与此同时,积极展开诵读竞赛等实践活动,实现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与融会贯通,从而快速提升学生诵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志强.初中语文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19,(18):74-75.
[2]赵静楠.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03):114-115.
[3]许灵燕.感受诗词文化,优化诗词教学[J].学周刊,2018,(14):97-98.
(作者单位:临夏县田家炳中学,甘肃 临夏 7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