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1993—2019 年核心期刊或CSSCI 期刊刊载文献计量研究
2020-08-21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汪阿恋
张贤金 吴新建 叶燕珠 汪阿恋
(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25)
乡村教师是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肩负着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时代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2 次提及“乡村”,8 次提及“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培训是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途径。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国培计划”中专门设置了中西部乡村教师访名校子项目,重点聚焦乡村教师培训。[1]为了解决乡村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问题,2016 年1 月,教育部印发了《乡村教师培训指南》。[2]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对乡村教师和乡村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对我国已有的乡村教师培训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和特点,对于促进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和推动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和CSSCI数据库为信息源,采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和Citespace5.0.R1 可视化软件,对1993-2019 年我国已有的有关乡村教师培训的核心期刊或CSSCI 期刊刊载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献检索时间:2020 年3 月6 日),以系统、全面、定量的视角来分析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研究的相关展望。
一、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采集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和CSSCI数据库为信息源,2020 年3 月6 日利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文献类型选择“期刊”,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式设置为:主题词“乡村教师”或含“农村教师”并且“培训”,时间跨度不限,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到1993-2019 年间文献923 篇。删除新闻报道、政府文件和与本研究主题无直接关系的文献,共获得有效文献894 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和Citespace5.0.R1 可视化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采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发表年份、作者、机构、发表期刊、高被引文献等数据的统计,以探查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现状。利用Citespace5.0.R1 可视化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突显关键词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绘制,挖掘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热点主题,总结出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的时间分布
采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年度发文量随时间分布图如图1 所示。通过图1,笔者将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进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零星产出阶段(1993-2002 年),1993-2002 年之间,年度发文量都在2 篇以内,其中1998 年、1999 年、2000 年和2002年四年年度发文量均为0 篇。第二阶段为快速升温增长阶段(2003-2011 年),从2003 年开始,年度发文量迅速增加,在2011 年达到了峰值99 篇。第三阶段为热度下降回落阶段(2012-2019 年),2011 年以后年度发文量有较大的回落,但是除2019 年发文量为35篇以外,每年均保持在46 篇以上。
图1 年度发文量随时间分布图
(二)文献的作者分布
利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作者发文分布表如表1 所示。该表按作者发文篇数降序排列,篇数相同时按单篇论文最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嘉毅教授发文7 篇,排名第一,是最高产的作者。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军征教授和牡丹江师范学院于海英教授发文量均为6 篇,分列第2和第3 位。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于海波教授和宁夏大学教育学院贾巍副教授发文量均为5 篇,分列第4 和第5 位。发文量在4 篇以上的大部分来自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教育学专业的相关学者。这些高产作者所发表的论文中,单篇论文最大被引频次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庞丽娟教授发表的论文被引342 次,其次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嘉毅教授发表的论文被引335 次。
表1 作者发文分布表(发文量在4 篇以上)
(三)文献的机构分布
利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机构发文分布情况如表2 所示。发文量排名前五名的机构中,有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其中,除了西北师范大学以外,其他均为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前十名中,赣南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成都大学等院校表现也比较抢眼,能够和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几所省属重点老牌师范院校平分秋色。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对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关注还待进一步加强,排名第9 位。
表2 机构发文分布表(排名前十)
(四)文献的期刊分布
期刊的发文量反映了期刊对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关注度和信息容量。[3]利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期刊载文量分布表如表3 所示。从表3 可知,排名前十的期刊载文量均高于16 篇。从载文量看,《教学与管理》《继续教育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探索》《中国成人教育》位列前三名。其中《教学与管理》载文量最高,达到74 篇,《继续教育研究》第二,为50 篇,《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并列第三,为42 篇。载文量排名前十名的期刊,按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期刊分类方法,属于教育学/教育事业,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期刊有《教育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教育学术月刊》,属于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的期刊有《学前教育研究》,属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科教育)的期刊有《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自学的期刊有《继续教育研究》《中国成人教育》《教育与职业》。可以发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各科教育)没有期刊进入前十名。
表3 期刊载文量分布表(排名前十)
(五)高被引文献分布
利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1993-2019 年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相关论文高被引文献排名前六名情况如表4所示。排名前三名的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等发表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山西师范大学王嘉毅教授等发表的《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等发表的《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三篇论文的被引次数均在200 次以上,分别为342 次,335 次和205 次。三篇论文均发表于《教育研究》期刊上,可见《教育研究》期刊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重大影响力。三篇高被引论文,有两篇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一篇聚焦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可见,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视角来研究乡村教师培训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表4 高被引文献分布表(排名前六)
(六)热点主题分布
文献的关键词能够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和主题,一般认为在学科领域里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即为该学科的研究热点主题。[4]采用Citespace5.0.R1对采集的894 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时间设置为1993-2019 年,跨度为27 年,单个时区长度设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阈值TopN 设置为50,经最小生成树算法剪枝,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 所示。图2 中圆圈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圆圈越大,出现的频次就越高。节点的中心性表示节点在网络中位置的中心性,中心性数值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越大。[5]除去“乡村教师”“农村教师”“教师培训”这三个出现频次较高的节点,从图2,可以发现1993 年以来,我国有关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涉及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教育、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国培计划、校本培训等。
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绘制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生成突显关键词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如图3所示。根据图3,发现1993-2019 年,核心期刊或CSSCI 期刊上关于乡村教师或农村教师培训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主题具有很明显的阶段性和时代性特点。在1995-2009 年长达15 年的时间里,教师继续教育得到了持续性的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师教育、继续教育、农远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等成为了2006-2011 年的研究热点。2009-2012 年学者们重点关注顶岗实习,2011-2016年关注国培计划,2014-2019 年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2015-2019 年关注教师专业发展,2016-2019 年关注乡村教师,2016-2019 年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可见,乡村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等四个关键词是当前的最新研究热点。
图2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3 突显关键词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从研究时间上看,中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经历了从零星产出到快速升温增长再到热度下降回落阶段。从统计数据可以发现,2003 年之前,核心期刊或CSSCI 期刊上刊载的有关中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论文较少,可见当时学界对乡村教师和乡村教师培训关注甚少。随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特别是2003 年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各级教育部门充分认识到了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加大了教师培训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乡村教师培训的问题。2010 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并把中西部地区教师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教师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国培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研究,并在2011 年形成了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成果的一个高峰。2013 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落实2013 年中央1 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2015 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重点向乡村教师培训倾斜,在国家级培训中大力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努力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2016 年,教育部印发了《乡村教师培训指南》,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 年2 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这些重要文件都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引领学者们进一步关注我国乡村教师培训问题。
2.从研究主体上看,中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者主要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作为培训主体之一的参训教师很少参与到培训研究中来。从文献的作者分布统计中,可以发现发文量在4 篇以上的13 位作者除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原司长王定华教授以外,其他12 位作者均是来自于高等院校教育学专业的学者。从机构发文分布表统计中,可以发现发文量在前十名的机构全部为高等院校,并且绝大部分为师范类院校。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全部进入前十名,赣南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成都大学等院校也进入了前十名,表现相当抢眼。在作者和机构统计中,很少发现作为培训主体之一的参训教师也就是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身影。参训教师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主体之一,如果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的研究中,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于拓展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的视角,推动我国乡村教师培训质量的提升,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的。
3.从文献来源上看,中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教育类综合性期刊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各科教育)核心期刊或CSSCI 期刊载文较少。从文献来源的统计分析中,发现我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各科教育)核心期刊或CSSCI 期刊刊载的有关乡村教师培训的研究成果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乡村教师培训在学科教学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高水平成果较少。大部分已有研究成果站在乡村教师培训普遍性问题的视角进行研究,有关具体学科乡村教师培训问题的个性化研究还略少。当然,对我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各科教育)核心期刊或CSSCI 期刊设置的栏目进行分析,也发现大部分学科教育类的核心期刊或CSSCI 期刊没有设置与教师培训或教师发展相关的栏目,更多的是关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问题,而对本学科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发表的关注和引领不够。
4.从研究热点来看,当前中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热点聚焦于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呈现阶段性和时代性特点,国家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振兴等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对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国院务印发的第一份关于教师建伍建设的文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文件里22 次提及“乡村”,8 次提及“乡村教师”,极大地促进了学者们聚焦乡村、乡村教育、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培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学者们关注的另外一个热点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所谓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指在校生不超过100 人的农村学校,包括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农村小规模学校虽然学生和教师人数都较少,却是我国乡村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满足了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适龄学生的教育需求。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存在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教师专业发展前景迷茫等突出问题,这引起了学者们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的关注和研究。
(二)研究展望
1.乡村教师培训各相关参与主体应该更多参与到培训研究中,并形成协同研究。乡村教师培训涉及到的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高校学者、培训机构组织者、参加授课的专家名师、参加培训的教师、参与评估的第三方机构等。通过计量统计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于高校学者,其他乡村教师培训相关参与主体发表的乡村教师培训研究成果数量较少,高水平的成果不多。为提升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研究的质量和深度,建议各相关主体都可以结合自身参加乡村教师培训的实际,加强对乡村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而不只是把乡村教师培训作为一般的业务工作来完成,缺乏必要的思考、调查、研究、总结和提升。同时,各相关参与主体如果可以进一步开展协同研究,对于提升研究的质量也将是一种新的尝试。
2.乡村教师培训研究应该更加聚焦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的已有研究成果研究主题多元丰富、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方法兼具理论与实证,对后续研究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国乡村教师培训目前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学员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已经有不少学者做过论述,不过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另外,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乡村教师培训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有关具体学科乡村教师培训问题的个性化、学科化研究还略少,如何基于具体的学科,实施乡村教师精准培训,研究成果有限。因此,很有必要从具体学科层面开展乡村教师培训个性化、学科化问题的研究,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3.乡村教师培训研究应该以支撑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为己任。新时代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乡村教师应该是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不忘初心、主动担当、有所作为,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当“四个引路人”的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培训的研究应该聚焦于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努力把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能够承担新时代使命的乡村教师作为研究的初心和使命。建议可以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为依据和指导,探索建立分学科的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体系,精准确定参训乡村教师的能力发展需求以及“最近发展区”,确保“按需施训”。具体来讲,可以围绕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精准测评、需求精准分析、进阶目标精准定位、主题精准选择、课程精准设计、方式精准选用、效果精准评估、训后跟踪精准指导等方面探索构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通过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乡村教师培训项目,提升参训乡村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