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书法教育是否应以培养“书法家”为旨归
—兼论书法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2020-08-21闫继翔

大学书法 2020年4期
关键词:书法家技法书写

⊙ 闫继翔

书法由于其自身传承的特殊性,它作为一种专业的出现从一开始就显得先天不足。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重大引领作用和书法的巨大实用功能,书法作为一种读书人必备的手艺,任何从事相关文化知识工作的人都不可能对其避之不见。虽然在这一阶段,也有个别着意追求书写“艺术性”的书家存在,但不构成书法史演进的主流,且他们的书法作品也始终未完全脱离实用书写的层次。

一、高校书法教育的旨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南方沙孟海、陆维钊等前辈书家尝试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书法本科专业和研究生班,筚路蓝缕,断断续续,时至今日,已渐成书法专业的最高学府。北方则以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开创书法博士招生最为抢眼,尽管其时的书坛领袖启功先生对书法博士招生持保守态度,但书法博士教育仍然跌跌撞撞迈开了步伐。

然而,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高校人文社科同行和社会上的书法家对书法专业的设置皆颇有微词。高校文科专家普遍认为,书法专业缺乏核心专业课程支持,无法支撑学生全面发展,不足以成为一个独立专业。社会上的书法家则认为书法专业的学生,其书写水平并没有一些社会书家高,并因此往往对书法专业学生的技法嗤之以鼻。尤其是书法博士,由于书法教育的长期断层,最初很长一段时间书法博士招生的生源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历史专业的学生,这些人由于缺乏本、硕期间的书法练习,很难在书写上与社会书家相比。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重要原因经常无法提及,不少书法博导缺乏书法实践能力也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源头之一。同时,就高校书法专业和中国书协官方机构来看,到目前为止,二者还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甚至还有一些隔离。不仅中国书协相较于美协成立更晚,书法专业相对于美术专业也出现的较晚,且在全国范围内,到现在仍然没有一所专门的书法院校,这与兄弟专业美术学科拥有八大专门美院的情况相差甚大。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别的具体艺术门类一般是先有高校专业教育,再有中国文联相关协会,唯有书法比较例外,在中国书协成立多年以后,书法专业才渐次在高校生发。从以上这些因素来看,仅与相似性较大的美术专业相比,书法专业的先天不足就很明显,更不用说与其他文科专业相较了。

实际上,任何一个专业都不应该以培养“家”为目的,因为“家”是时代因素、个人天分、后天努力、社会条件以及诸多其他偶然因素综合促成的,而非是单独学院培养能做到的。且真正能称“家”者极其罕见,可遇不可求。我们拿文学来举例,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来没有把培养文学家、小说家作为旨归,他们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学术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的学生出来,一部分可以考公务员,一部分可以去做教师,一部分可以继续深造从事学术研究,当然还有极个别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写作成为作家。然而吊诡的是,现实中更多的作家并非是汉语言文学出身,有些甚至都没有上过大学,近年来,从事金融、法律甚至计算机等领域的文学爱好者涌现出一批写手,有些已渐成名家。兄弟专业美术也是这样,我们很少见某某院系的美术专业以培养画家为旨归,美术教育更像是他们培养的主要方向。这样反而有利于学生将来发展、就业,更不会耽误他们成为画家的可能。反观我们书法专业,本身没有多少核心理论课程支撑,再加上老师、学生普遍轻视理论教学,认为理论没有技法重要,更是很少花时间去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只是一味偏向临摹、创作。理想上想把学生培养成书法家,结果却往往不理想,学生毕业以后,不仅自身发展、就业成问题,成为书法家又遥遥无期,结果路子只能越走越窄。

近年来书法圈更是出现一种论调,讨论文化与技法的关系,有些“书法家”甚至认为,书法的古今之变已成事实,书写者能把技法写好已经很不容易,强调文化修养已经不现实。他们盯着高校有一批文艺教授理论修养高而书写实践差的现象为自己找理据,实际上其逻辑不堪一击。众所周知,书法在民国以来已经失去实用价值,官方考试也从来不会考察书法,书法在当今的作用与唐、宋、元、明、清时期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不只是那些高校文艺教授,包括大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拿毛笔书写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他们书写水平差,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书法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这并不能证明文化修养与书写实践的关系。当今社会,不会书法并不影响生存,而没有文化知识几乎寸步难行,这是再简明不过的道理。我们认为,讨论书法专业学生是否需要提升文化修养十分粗鄙可笑。事实上,对于书法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多读书,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学术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能仅仅会写书法。毕竟社会对“书法家”的需求很小很小,而对从事书法教育相关的人需求较大。这是我们面临的事实,回避这个事实,书法专业就永远无法与社会接轨,更无法与社会上的书写者相抗衡。我们知道,书法是个慢活,除了方法对,还需要长时间修炼,而书法专业的培养年限是有限制的,在短短的四年之内,想在书写上超过社会上那些修炼数十年的人,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我们认为,不应以培养书法家作为书法专业的教育旨归,而是要在高校书法专业中重点突出书法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急需要提升、加强研究。这样书法专业才能避免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而真正的书法家,也会在不期然而然的偶然过程中出现。

二、书法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如前所述,书法作为一个专业,其本身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先天不足,而其后天发育也不是十分乐观。目前来看,全国高校书法专业处在一个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过渡阶段。

书法作为一个学科还比较初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同高校书法专业的课程设置差别很大,虽然高校办学有其自身的灵活度,但书法学科课程设置的差异程度已经远远偏离了这种灵活度。有的院校只讲技法,以入展中国书协展览为培养目标。为了迎合这种目标,有些民办院校甚至让学生在四年内主攻某种书体,对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思维能力、学术能力的课程从根本上轻视或者几乎不开此类课程。

第二,书法毕业生的就业始终是困扰书法专业发展的拦路虎。目前的书法本科生,除少数考研继续深造以外,大多数在书法培训机构谋生,处于一种职业“游离”状态,无法在社会上真正立足。也就是说,只是会书写书法而缺乏全面发展的素质无法让书法本科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而对于书法本科生而言,中小学书法教育才是广大书法专业本科生甚至硕士生的广阔舞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前景,是决定书法专业未来发展优劣的关键。

第三,从书法本科生的生源上来看,相对于文学专业甚至兄弟专业美术,也不能让人欣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在高中阶段成绩较差,通过一到两年的书法突击走向书法高考,成为一名书法专业的大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想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书法教育者已经很不容易,哪里能轻易奢谈培养成书法家呢?因此,我们认为,针对目前书法高考的这种情况,不宜把文化课成绩比重压得过低。

以上三个问题每一个都很重要,这里重点谈一下书法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

我们认为,唐、宋、元、明、清和今天相比,虽然书法的生存生态已经发生霄壤变化,但书法的根本性质还是几乎没变。书法,它不是一门专门的纯粹艺术,它的某些方面有艺术的某些特征。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从事书法的人,首先是文人,其中大多数是士人,不少还有官职,他们的思考能力、学术能力甚至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很全面,而优美古雅的书法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而今天呢,我们培养书法本科生,成为士人(特别是有官职)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如果再不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而只是单纯强调技法训练,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又会有多少呢?

因此,我们认为,书法专业应该和其他人文专业一样,首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此基础上,训练技法,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这二者只有严密结合起来,书法专业才能发展好。如果只有前者,书法专业无法形成自己的特点;而只有后者,书法专业的学生又无法在社会上立足。鉴于此,我们认为书法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主要围绕两大块:一是文化素质提升,二是书写技法提升。

在文化素质提升方面,考虑到书法专业学生的基础,只能比其他文科专业的学生加强,而不能弱化。我们认为,书法专业的学生在甫一入学就要树立敬畏专业核心理论课的观念。

我们认为,书法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有以下五种。

一是中国书法史。这一课程必须细讲,至少分成两个学期,让学生对中国书法史上的人物和作品如数家珍,对中国书法史的演变逻辑及来龙去脉非常熟悉。

二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对于书法专业的本科生来讲,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很大,但是必须从大一开始细讲,解决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提升学生的字、词、句、语法甚至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为学生阅读古代书论和撰写文言文题跋甚至诗词打下基础。

三是中国书法理论史。中国古代书论是汉字产生以来,关于书法发展、演进的书学观点和理论,其根本是阅读古代书法理论文本,对文本能阅读、能理解是本课程的关键环节。

四是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是研究世界上所有艺术门类起源、本质、发展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它的要求是把书法放在大艺术环境中去考察,更能突显书法的性质、特点、本质、起源等,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考能力,而这些正是书法专业的学生所缺乏的。

五是文字学概要。使学生了解汉字演进的脉络,明白书法依附于汉字而存在。特别是大、小篆等隶变以前书体汉字的发展,书法专业学生必须加以掌握,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点。对于《说文解字》,很有必要让书法专业的学生详读,甚至记住每一个小篆的写法。书法专业的文字学应侧重讲解汉字的演变规律,强调学生对字形的把握、积累,对于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秦小篆、六国文字、简牍文字、隶变等关键知识点都应详细讲解,弥补中国书法史所不能解决的学生缺乏文字学知识的问题。文字学的好坏,关乎书法本科生未来篆书学习的具体情况,必须加以重视。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古代汉语和艺术学概论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他们一方面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能力,一方面又表现出因为枯燥有难度排斥这方面课程的行为。更为可悲的是,在个别教师中间,也存在一些混乱认识,他们认为这些课程无法提高学生的技法水准而加以轻视,他们对艺术学概论缺乏理解,无法结合书法史和现实来阐释书法现象,很容易出现消极对待的状态。

由于技法是每个高校书法专业普遍重视的课程,只是不同院校对不同书体和篆刻的重视程度往往因为师资所限有所区别之外,其他并无本质上大的区别。你会发现,若仅论技法,有些民办院校并不亚于传统书法名校。我们认为,书法本科生技法课程的设置应该考虑根据专业老师的特点,避免一刀切,避免过于碎片化,让学生能在某段较长的时间内深入学习某种书体,而不是来回变换,疲于应付,最终流于表面,不能有所得。足够的时间保证是尊重书法学习规律的基础。

书法技法是书法专业学生的特色,而文化、知识、能力是书法专业学生能在社会上立足发展的基础条件。二者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没有扎实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只能是一片空中楼阁。

此外,我们在书法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十分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由于当下的书法、学术实际上处于一种竞技状态,特别是展览环境下的书法,很多人为了入展无所不用其极,使得书法专业的学生也像社会上的书法人一样,处于一种焦灼的投稿状态。这种现象甚至处于一种引领书法潮流的地位,打破了书法作为一种高校专业的应有状态,这在其他兄弟艺术专业中比较罕见。高校书法专业还应该冷静下来,避免被这种旋风裹挟,真正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核心素养。

结语

书法专业是一个新生专业,相对于其他文科、艺术专业来讲,它还很年轻,但是它所传承的又是中华文明最为古老的东西。它脱离了实际功用,却深深烙有中国文化最显著的性格基因。今天,我们姑且不论书法的艺术性,仅它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基因就值得我们深深重视书法教育。学习书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一是传承古代优秀的书法技法传统,使之不至于错失;二是培养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性格,使之在中小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中发芽壮大。这对于国家、民族都善莫大焉。

如前所述,虽然书法专业先天发育和后天培育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书法专业已经浩浩荡荡地结出果实,全国有二百多所院校开办了书法专业。在不远的将来,书法专业的学子会越来越多,书法的种子也会在社会上进一步开枝散叶。而我们必须直面书法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升书法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研究教学和审美培养,唯其如此,书法专业才能走上康庄大道。

在高校书法教育中,我们尤其应该警惕的是韩国、日本的情况。他们的书法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走向庸俗的书写和肤浅的艺术化道路,前车之鉴,教训深刻。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完败。也正由此,高等书法教育也逐渐地衰落不振。而我们与日、韩又不一样,书法是汉字血液里的东西,很难想象我们民族脱离了书法的汉字,它的面貌和生命力会是怎样的?

王三川 简书《搜神传·李寄》(局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本科)

猜你喜欢

书法家技法书写
书法家周如璧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手绘技法表现
书法家·谢 锐
书写要点(十)
小小书法家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书法家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