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新生入学常规规训课程建设
2020-08-20刘春生
[摘要] 培智新生入学伊始,需要迅速建立与学校生活相适应的行为模式;传统的枯燥的常规训练,不利于学生系统地认识新的环境,接受校园规则,养成好的习惯。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将新生入学常规规训作为课程进行规划设计,探索规训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策略、课程评价等,对入学常规教育的规范化、课程化进行探索。
[关键词] 培智;新生班;常规规训;课程
培智新生入学时间短,尚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智学校较难管理的群体。好的常规行为习惯是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进行规范的校园学习生活的必要前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成为培智新生入学后的当务之急。
一、新生班常规规训课程的目标
培智新生的入学常规规训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开始,时间通常在二十天到一个月左右。这一阶段的新生因为刚从家庭或康复机构入学,对学校的一切感到既新鲜又陌生,一些学生会难掩入学的兴奋,另一些则会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无所适从,需要通过规范而有效的常规训练,使之了解学校的运行,逐步建立起适应学校生活的行为模式。根据培智学生的长期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期德育目标,可以将新生班常规规训课程的目标设定为: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熟悉并遵守学校常规,尝试成为校园的小主人。这样,短期目标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长期目标相互呼应,为学生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生班常规规训课程的内容规划
培智新生班的入学规训时间短、内容多,应把常规教育中最基本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内容优先安排。通常说来,由于培智新生的适应能力较一般学生弱,他们入学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对新环境的适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学校总体环境的认识,对学校各场所及功用的熟悉,对学校教学活动规则的掌握,对学校师生人员的认识,对学校危险因素的规避。
第一,认识学校的总体环境。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生活的校园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减少学生初到陌生场所的恐惧感,慢慢建立对新环境的适应。
第二,熟悉学校各场所及其功用。对学校的整体熟悉可以为下一步的使用奠定基础。班主任及教师要让学生逐个熟悉学校的各种场所,如校长室、各处室、教室、各种功能教室、食堂、厕所等场所。在此基础上,熟悉各个场所的功用,并正确、合理地使用各个场所。这部分内容是规训内容的主体,因其往往渗透进学校规则的建立中,也是教学的一大重点。
第三,掌握学校的教学活动规则。这部分内容已从最先的认识层面,发展到认知合一的行为层面,需要更多的行为指导和实践练习,让学生由知而行,形成较为稳固的认知反应和行为模式。学校教学活动的规则内容较多,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与学习管理有关的规则,主要包括上下学、上下课、课堂堂规、文具用品管理等方面的规则;二是与生活管理有关的规则,主要是与就餐、就寝、如厕等生活事务有关的规则;三是与卫生管理有关的规则,主要包括个人的洗理、包干区的卫生管理、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管理等;四是与课后管理有关的规则,主要包括个人的休闲娱乐、课后活动、师生交流、养殖管理、田园管理等;五是与集体活动有关的规则,主要包括升旗仪式、“三操”、集会活动等。
第四,认识学校的师生人员。人是学校的组成因素,学校里的师生人员大致分为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后勤服务人员等几类。让学生认识这几类人员,并建立起与他们的熟识关系,是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识学校人员的过程中,要相机渗透人际关系和文明交往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关系。
第五,规避学校的危险因素。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让学生懂得趋安避险是学生校园适应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校电器、水池、机械等危险因素的认识,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危险因素的存在,并做出合理的规避。
三、新生班常规规训课程的教学策略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智新生班的常规规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学校的人、物及校园的生活有初步的了解和适应,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
1.形象性策略。培智新生班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短暂,他们厌恶枯燥无味的长时间讲解和刻板的训练,而对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接受特点,多采用图片、实物、视频、现场等形象性的手段,引导学生认识校园,熟悉规则,逐步建立对校园生活的亲近、适应。即便是较为抽象的规则学习,也要尽量采用情境、演示、操作等方法使之形象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活动性策略。常规规训课程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环境中做出适应行为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即根据情境采取适合其时的言行和表现。因此,规训课程除了必要的知识讲解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训练学生的情境表现能力,如听到上下课信号该怎么做、早上见到老师该怎么做、手脏了该怎么做等。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内容、有趣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模仿,在活动中实践,从而获得实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3.协同性策略。常规规训课程的实施绝不是靠一两个人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所有跟学生有关的人员做好协调配合,如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校非教学服务人员、家长等。在学生的活动圈中所涉及的相关人员都有义务参与到规训课程的相关活动中来,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以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为中心,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学校非教学服务人员及家长共同配合,有效协作的常规教育同盟军,共同服务于学生常规规训课程的实施。比如说学生卫生习惯的训练,除了教学人员的教育训练之外,学校非教学人员、家长也要在不同的环境场合积极地做好配合,才能使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得以养成和巩固。
4.个别性策略。个别性策略是指在学生常规规训的过程中,要注意培智学生残障情况各异、个别化差异较大的实际,从而采取相应的个别化教育与支持措施。个别性策略并不否认对学生的统一性要求,而是在实际开展常规训练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支持措施,并逐步达至最大程度的统一要求。例如有的孩子可以自行如厕,有的则需要有人扶助;有的学生语言能力较强,可以向老师问好,有的学生则语言能力较弱,只能向老师鞠躬、点头示意等。面对不同的学生情况,相应的要求和支持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5.结构性策略。“结构化”指的是合理搭配和排列各个活动组成要素,从而使整个活动过程趋于条理化和逻辑化的工作方法。结构性策略是根据培智学生易于接受程序性强、结构性明显的事物,而不擅长处理复杂任务的心理特点,努力使教学环境、教学形式、教学步骤呈现明显的结构化特点,从而化繁为简、化乱为齐、化隐为显,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结构性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具有驭繁就简的能力,善于将复杂的环境认知、规则训练、行为培养等内容以简单直接、连贯有序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由少而多、由简而繁,顺着知识的台阶,拾级而上。如采用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帮助矫正和重塑学生的行为,采用可视化日课表增加ASD(孤独症)儿童对环境、任务、工作内容的理解和执行等,都是结构性策略使用的有效方法。
四、新生班常规规训课程的组织实施
新生班常规规训课程的组织一般由校长室、德育相关处室进行指导,由班级具体实施、有关人员进行积极配合。校长室和德育相关处室重点做好常规规训课程的顶层规划和设计,并做好相关班级规训课程实施的具体指导工作,这是使该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要在新生班入学前通过召开专题布置会、课程规划研讨会等方式明确规训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策略等内容,为规训课程的实施营造好氛围,奠定好基础。相关班级是规训课程实施的主体,要按照规训课程的规划设计思路,并结合本班实际有序开展相应的常规教育工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做好密切协作,在教学内容上分工负责,在教学实施上协同互助,在检查督促上合力共管,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规训课程的实施效果。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班主任和配班教师的协作配合、精心施教以外,也需要学校非教学人员、家长的支持和协助,要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新生班的常规教育中来,形成合力,共同实施常规规训课程。
常规规训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检查督促,要构建班级同学、教师、德育处室、护导组、校长室分工协作,建立快速有效的學校常规检查反馈系统。同学互查互学是利用同伴之间的年龄相仿性、沟通便利性进行的检查,使学生易于接受。所在班教师因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其检查督促具有接近性、权威性、规范性,是检查督促的主要手段。教师要利用好各个时间及场所的教育契机,做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和训练。德育处室和护导组分别在纵向条线上和横向块面上发挥常规管理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加强配合,形成纵横有序、立体交叉的管理体系,把新生班的常规检查与管理纳入其中,做好管理与指导。校长室是学生常规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校长要深入新生班级,开展走动管理和随堂检查,做好常规管理的指导、督促。
五、新生班常规规训课程的评价
新生班常规规训课程的评价,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等维度进行。具体如下表所示:
新生班常规规训课程的评价,一般在新生班规训课程结束后由学校的德育部门或班级组织实施。根据评价的结果,学校的德育部门或班级可以了解到课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质量情况,作为学校课程改进、学生常规管理的参考。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常规规训课程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关系到学生的后续学习、生活质量,因而需要精心设计、精心实施。只有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尊重差异、不懈坚持,才能让培智学生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开启校园生活新篇章,走好未来人生之路。
刘春生 江苏省高邮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