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文体特征 彰显读说并重

2020-08-20陈晓云王海军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8期

陈晓云 王海军

[摘要] 《守株待兔》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寓言故事”,本文是首篇课文,在单元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围绕单元主题和目标任务,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以形式多样、环环相扣的“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与文本多重对话,从而有效落实了目标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五个板块深入细致地将教学思路展示出来,并在一些重要环节处,加入九处精要点评,力图从理论角度对于教学设计的意图加以解读和说明。

[关键词]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及评析

《守株待兔》是统编教材中小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设计时要注意将其当“引子”来教,让学生在感受文言文节律与韵味的基础上,学习将人物形象与其所蕴含的道理融合一起进行思考,从而获取阅读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并将学生引向课后阅读链接,扩大阅读半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学习,再加上已经接触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义与现代语言的异同有所了解,这是教学的有利条件。

2.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了《乌鸦喝水》等数篇寓言故事,尤其是二年级下册课文《寓言二则》,更直接地让学生认识了解了“寓言”这种文体,这同样是可以利用的教学条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好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懂课文,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由此及彼,引发阅读热情,读“阅读链接”,读《中国古代寓言选》,与同学交流读懂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讀课文,文从字顺

1.学生轻声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一位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帮助纠正读错处。

3.小组交流,评价字音。

4.学生齐声朗读。

[点评]第1次“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检查初读情况,其他学生倾听评价读音,纠正读错的字。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其在短时间读得正确、流利。

5.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还要学会断句,读出古文的味道来。文言文就是这样呈现的,现在请尝试着断句,再来读课文吧。

6.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画一画。

7.学生例读、老师范读、男女竞读、齐读。重点指导“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8.多媒体音乐伴奏,师生合作读,体验文言文的节奏与意韵。

9.对阵接读。(教师提醒带着节奏读)

预设:

师:宋人/有耕者。

生:田中/有株。

师:兔走/触株,

生:折颈/而死。

师:因/释其耒/而守株,

生:冀/复得兔。

师:兔/不可复得,

生:而/身为/宋国笑。

如此对阵,同桌交换接读,男女生接读。

[点评]第2次“读”主要让学生学会断句,读出节奏。通过教师的范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熟悉古文的语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可以从容面对,感觉舒服,从而愿意去亲近古文。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也让学生充分体验文言文的节奏和意韵,让他们在读的天地里渐渐触摸到古文的特点。

10.仿古朗读。

古人写文章是一列一列竖着从右向左写,古人读文章也是一列一列竖着从右向左读。咱们现在就面对古文版《守株待兔》,学着古人模样,摇头晃脑放声读起来。(出示卷轴版《守株待兔》)

[点评]第3次“读”主要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古文的味道。这是学生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他们刚读出古文的一点味道来,一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考查他们是否体会到语言的精妙,感受到文言文的特点:语言凝练,短小精悍。

二、活用方法,疏通文意

1.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在上学期《司马光》这则文言文的学习中,你们学会了哪些好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借助注释、查阅资料、依据插图、联想画面、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已积累的经验等)请轻声读课文,试着用这些方法再读课文,想想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2.交流汇报。

句式:我读懂了______(词或句),它的意思是______。

(预设:出示“耒”字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表示翻土用的农具,现在已经演化成汉字的一个部首。凡是以它做偏旁,都一定与耕作或古代的用具有关系。今天学习的哪一个字也是“耒”字做偏旁?指导书写生字“耕”。)

3.谁能完整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点评]第4次“读”是借助注释,疏通文言文之含义。这一过程其实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寓言故事的内容,自主体验理解文本的内涵,充分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理解、思维、表达、判断能力。

三、多重对话,领悟寓意

1.与“宋国人”对话:假如你是宋国人,你为什么笑话种田人?

2.与“农夫”对话:假如你生活在古代,见到种田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3.假如老师现在就是这位种田人,我不再耕种,天天坐在树桩旁等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你们是我的邻居、朋友、亲人,走过我身边,你会怎么说?

4.师:“我都等了一个星期了,说不定明天就能碰上兔子了呢!”假如我这样执迷不悟,谁能用道理来劝劝我,让我心服口服?

[点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巧妙地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和宋国人充分对话,并让学生想象画面,扮演文本角色,说一说,演一演,与种田人充分对话,用劝说的方式,以主人翁的姿态现身说法,更具场面感,巧妙地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与身边人对话:寓言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6.小结:寓言果然是“小故事,大道理。”

[点评]学寓言,不是公式化地记住寓意,而是要活用“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此环节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种田人的做法,与身边的人充分对话,让学生意犹未尽、深受启迪。这样,既和生活联结,加深对寓言在生活中运用场合的理解,又训练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辨能力,更有助于培养表达能力。

四、补白强记,积累语言

读懂了内容,明白了道理,课文会背了吗?试着根据提示背一背吧。

宋______。田中______。兔走触株,______。因______,冀______。兔______,而______。

五、阅读链接,课外拓展

1.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在《守株待兔》中,这个小小的魔袋藏在哪儿呢?它就藏在这里面。(出示《中國古代寓言选》中《韩非子》目录,简介韩非子生平)这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韩非所编著的。

2.教师寄语:课后读一读本课《阅读链接》“南辕北辙”的故事,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选》这本经典书籍,读一读更多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就让我们将寓言阅读进行到底吧!

【教学评析】

1.以读为本,感受文言魅力

本课是部编教材中小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为了体现文体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教师打破了传统的琐碎分析讲解,采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形式,让“读”字串联课堂,并设计了五个形式多样的读书环节,让学生以读为主,回归本然。5次读书设计,学生经历了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懂内容、读出人物形象的不同阶段,使得教学设计更有层次感,提升了阅读效果。如此,每次的读书不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是由一条“人物”主线紧紧地牵引起来的。教师抓住种田人愚蠢的形象,创设情境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代入文本角色,品味精练语言。课堂上,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地流淌着,思维品质也得到升华,如此,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

2.多重对话,领悟寓言道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如何明白故事的寓意呢?教师并不是枯燥地说教,而是落实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精神,在学生读懂故事内容、走近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展开“说”的实践:(1)联系人物,与文中的角色“宋国人”对话;(2)想象画面,扮演文中角色;(3)联系生活实际,与身边的人对话,说说类似种田人的做法;(4)联系课文出处,与“文中作者”对话,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兴趣。三次“说”看似简单,实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古到今,从课文走向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巧妙地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让寓言蕴含的道理润物无声地流入学生的心田。

3.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在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进一步介绍《守株待兔》的出处及作者,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同时,安排学生自读阅读链接部分“南辕北辙”的故事,向他们推荐书籍,以积累丰富的寓言故事。统编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教师使用新教材要把“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本篇课文教学重在教给学习寓言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有统整意识,在学生真正习得寓言学习方法之后,还应在“阅读链接”和“课外阅读”中加以训练和巩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寓言”真正落地生根。

总之,本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深化了文言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在统编新教材实施的初期阶段,对于小学中年段的阅读教学来说,可谓是一次极有价值的探索与实践。

陈晓云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一级教师。襄阳市隆中名师。

王海军   湖北省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