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冈山斗争看党的三大作风的有机结合
2020-08-20唐靓
唐靓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从史料上看,“三大作风”是毛主席1944年10月在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正式提出的。但其实早在井冈山革命期间,“三大作风”就得以充分地实践和论证,而且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这既是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中提炼出来的哲学思想,更是他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辟论断。
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发扬光大党的“三个作风”,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1927年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及时提出从城市转向农村,进而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当时的党中央看来,毛泽东的做法是错误的,违抗了中央的命令,为此毛泽东还被错误地“开除”过党籍。
现在来看,毛主席之所以敢做出如此大胆举动,在于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深刻认识,对革命“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本质问题的深刻认识。他认识到,当时中国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这在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里是没有的,这也是在苏联这个唯一的成功案例里没有的。因为俄国十月革命是在工业革命完成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城市里有大量产业工人,所以革命队伍以工人阶级为主,革命战场也在城市。这也就是1927年党中央连续在南昌、广州发动起义的原因。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个农业国家,全国80%以上是农民,所以革命应该走工农結合的道路,主战场也应该首选农村。由此可见,“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1928年8月,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虽然对中国工农割据政权予以了肯定,但仍然把党的方针确定为在城市发动革命。与此同时,井冈山革命处于异常艰难时期,组织内甚至出现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针对内外部复杂的思想认识,毛主席1928年10月至1930年之间,连续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后,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敏锐提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性,帝国主义和买办豪绅阶级分裂中国的斗争不结束,红色政权就能获得时间和空间,极大地鼓舞了工农革命的士气和决心,中国革命的火种才得以在井冈山保存并发展壮大,最后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
在井冈山革命期间,工农割据政权之所以能够存活并壮大,无疑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追随。“打土豪,分田地”,这句广为流传的话反映了当时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但也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人民群众的支持仅仅就来源于实际切身利益,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在学习期间,我们看到太多共产党人和工农政府干部敬民爱民的故事。从“三大纪律 六项注意”的诞生,到“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民歌,都深刻体现了当时军民鱼水情深的真实状况。更有数据显示,走上井冈山的革命者不到3000人,但井冈山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就有4万多人。可以说,井冈山人民不仅用红米饭、南瓜汤养育了红军,更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革命。究其原因,还是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了人民这个根本宗旨起了作用。
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是共产党人自我革新的思想利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毛主席都对共产党人提出了这个要求,最早可以毛主席上井冈山之前的三湾改编说起。
1927年9月30日,毛主席在永新县三湾村发起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与“支部建在连上”这个创造性建党思路同时提出的,还有成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有士兵选举产生,开士委会时,每个士兵都有发言权。例如:班长派班公平不公平,哪位军官说话态度不好,士兵都可以在大会上进行指名批评。对经济上的意见,士兵同样可以在大会上讲。对排长、连长、党代表的缺点都有批评的权力。这项最早期的军队民主主义,不仅构建了新型的军队上下级关系,也帮助党内形成了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同时,又与“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离开群众谈理论实践,就会忘记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属性;离开批评谈理论实践,就会容易让我们失去鞭策和警醒,偏离方向。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是我辈共产党人在建设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责任和使命,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特此总结铭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J].党建,2016,(11):15-23.
[5]习近平. 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J].党建,2016,(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