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特·迪士尼轶事

2020-08-20郭丽姝

世界文化 2020年8期
关键词:唐老鸭华特迪士尼

郭丽姝

华特·迪士尼公司成立于97年前的1923年。还在1937年的时候,它已是最大的动画片制作王国,从那时起它的实力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日益增强。现如今迪士尼公司已将漫威影业、皮克斯动画公司、卢卡斯影业、美国广播公司(ABC)和福克斯公司归入旗下。这个影业巨头的发展壮大看似跟1966年去世的公司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没什么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华特·迪士尼一直想称霸世界,而这几乎成了他一生的念头。那么,这个创造了善良和神奇世界的人,其真实面目究竟是怎样的呢?

与一只猫头鹰的“渊源”

华特·迪士尼对死亡这个话题很着迷,至少传记作家是这么说的。他们认为迪士尼影片中很多动物的悲剧性死亡事件,都跟华特小时候的一次创伤性经历有关。在华特七八岁的时候,他打死了一只猫头鹰。由于对密苏里州的荒凉景色和父亲的长期殴打感到绝望,华特一直想有一只宠物,而这个梦想差点儿就实现了。一天上午,他在花园昏暗的灌木丛中发现了一只半睡半醒的猫头鹰,于是就想把猫头鹰拽回家去。可是这只在日光照耀下苏醒过来的大鸟突然朝华特猛扑过来,华特大惊失色(要么就是火冒三丈),他冲猫头鹰一顿乱踩,直到把它踩死为止。这件事成了华特一生的转折点,“猫头鹰事件之后,我似乎对动物产生了柔情”,后来这份柔情成了他赚钱的法宝。

20世纪初,美国大部分动画片的制作都很粗糙,而且在内容上倾向于面向成年观众,就连米老鼠的形象最初也极具攻击性且相当刻薄。正是华特·迪士尼决定在动画片中加入多愁善感的戏份和悲剧情怀(这曾令他的财政合伙人大为担心),使得死亡以及受到死亡的威胁,成了迪士尼公司很多早期动画片情节发展的动力,后来则成为故事发展到高潮阶段的必备要素,这么一来,大团圆的结局就显得更加感人了。小鹿斑比的妈妈、《小姐与流浪汉》里的流浪狗奈特西、《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好奇牡蛎,甚至《幻想曲》中不会说话的恐龙,全都死了。父母们对动画片中过多的现实因素感到不满,担心会给儿童带来痛苦,毕竟儿童都喜欢拟人化了的动物,然而迪士尼公司在敏感的儿童身上押注十分奏效且获利颇丰,就连1958年的纪录片《 白色旷野》也概莫能外。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在加拿大拍摄极地动物族群时,花了3年时间也没能捕捉到足够悲惨的动物死亡场景,于是便自编自导了旅鼠集体自杀的情节:剧组人员把旅鼠运到片场,然后故意把它们从山上扔了下去。

“战果”累累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华特·迪士尼都没少赚钱。“一战”时,16岁的华特由于对残暴的父亲忍无可忍,终于在1918年逃离家乡。他伪造了出生证明,到法国参加了卫生部队。他跟一名同事一起把德军的头盔从前线运出来,当成纪念品卖给准备回国的美国士兵。有弹孔的德国狙击手的头盔销量最好,但货源不多,这时迪士尼的艺术才华就显露出来了。他跟同伴两个人收集了大量普通的德军头盔,在上面画上狙击手头盔的专属迷彩色,再弄出貌似被子弹打穿的弹孔,甚至还涂上鲜血……

研究人员认为,“二战”拯救了濒临破产的迪士尼公司。1941年美国参战后,美国政府需要宣传片和教学片来提振民众的爱国士气,这其中最主要的供应商就是迪士尼公司。整个“二战”期间,所有国家机关和部队机构(包括海军部和财政部在内)都在迪士尼公司订制过动画片。为了对动画片《空中制胜》(1943)表示敬意,美国空军甚至将一款带有火箭加速器的新型航空炮弹命名为“迪士尼炮弹”。然而在思想战线上表现最为突出的“主角”还是唐老鸭。在《四三年精神》中,唐老鸭向美国人解释了节约开支、及时交税、支持民主之战的重要性;在《鸭子突击队》中,唐老鸭摧毁了日本人的一座机场;在《元首的面孔》中,唐老鸭在生产炮弹的纳粹工厂连续工作48小时,影片结尾时唐老鸭从噩梦中惊醒,声称更爱自己的美国出身了。这部动画片赢得了1943年的奥斯卡金像奖。

电影革命与员工罢工

华特·迪士尼认为自己是富有创意的天才,同事却说他是个暴君。无论他多么努力地想把迪士尼公司描绘成一个幸福家庭的模样,事实却是家庭内部麻烦不断。他特别想让同事像家里人那样叫他“华特”,可很多同事并不习惯对他直呼其名,于是他威胁说,如果叫他“老板”,就会被解雇。最初这一切让人感觉华特不乏风趣和魅力,但在制作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时,他的霸道本性就升级为彻头彻尾的剥削了。

1930年代中期,公司董事会认为制作动画长片太冒险,大家都认为观众不会有耐心看完90分钟的动画片。华特却不这么想。他强迫所有人参与到这项用时3年、耗资150万美元的工程当中。迪士尼让画师将所有人物重画100遍之多,有时候单是为了白雪公主的一张特写镜头,就得花上一整天工夫。问题是这个时期的迪士尼本人已经不再作画了,只负责对员工指手画脚。毫无疑问,他们画出来的东西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让他满意:要么是英俊王子的形象太可笑,王后太难看,要么就是小矮人看上去像“一堆黑人”。技术部门的员工通宵作画,很多人因此失明。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职员的工资仅为华特的百分之一,每周只有12美元。华特承诺如果《白雪公主》获得成功,就给所有参与制作的员工发奖金。

迪士尼公司员工罢工

麻烦就是这么惹出来的。还在首映式之前,非裔美国人的报纸就警告说,迪士尼有美化奴隶制度、支持种族歧视之嫌,并号召抵制这部电影。华特发现无法迎合“黑人爱好者”的口味,于是把赌注下在了“黑人仇视者”身上,并将电影首映式改在亚特兰大举行。当时的亚特兰大仍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因此拉莫斯叔叔的扮演者、黑人演员詹姆斯·巴斯克特无法参加首映式,连宾馆都不给他提供房间;当然,亚特兰大电影院附近也没有抗议群众。

尽管评论家称这部将黑人、白人和动画人物融合在一起的电影是一部关于美国南方的“童话”,“净是陈词滥调”,但在创收方面,华特的直觉没有落空。《南方之歌》是迪士尼公司长期以来第一部盈利的电影,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歌曲奖。主办方在为主演詹姆斯·巴斯克特颁发奥斯卡荣誉奖时表示,他在“塑造所有儿童的朋友拉莫斯叔叔时,演技精湛、温情可人”。

“理想城”终成幻想

华特终于对动画片感到厌倦了,确切地说,是制片厂的氛围让他感到郁闷。随着年龄的增长,热衷于控制别人的华特越来越难以忍受无法收服那些不想干活的员工。1950年代初他放弃了动画片制作,着手打造自己梦想中的完美世界。

第一个试验品就是迪士尼乐园。1955年开放的迪士尼乐园洋溢着迪士尼招牌式温馨而天真的气息,体现了美国家庭的清教徒观念。其他游乐场的噱头在这里都是被禁止的,例如提供酒精饮料、危险的马戏表演和畸形秀等。虽然记者大肆嘲笑这座新公园内干干净净的小路、一模一样的员工和光洁如新的设施,但蜂拥而至的游客却证明,迪士尼开创的这项事业非常成功。1960年代初,华特已经开始着手打造一座理想城了。

这个“未来共同体实验样板”应该建在比曼哈顿大一倍的地方,得有环城路,城中心得有商业公司,城郊得有住房,地下得有高速公路和供无人驾驶列车使用的单轨道地面交通,全美国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可以在这里测试自己的研究成果。这里的居民(据华特估计有2万—10万)在租赁房内居住不满一年就可以换新房子。迪士尼理想城的主要特点是,这里没有选举,拥有无上权力的正是华特·迪士尼本人。这个专横的计划竟然得到了佛罗里达州政府的批准:1965年末佛罗里达州将管辖范围内的奥兰多城郊土地划拨给了迪士尼。

很难说这项工程落成后会是什么样子,但它并没有建完,因为华特于1966年罹患肺癌去世。据说,当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诊断之后,立刻决定尝试利用法律程序和技术手段战胜死亡,而且差点儿就跟美国冷冻协会达成了冷冻自己遗体的协议,直到将它保存到科学家想出办法使其复活为止。但他没来得及达成所愿就于12月15日撒手人寰,也没能把这一点写进遗嘱,他的遗体被火化了。理想城项目废止,在原址上又盖起了一座迪士尼乐园。不过华特的继任者还是相当满意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几乎收购了所有竞争对手的迪士尼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拥有无上的权力。

猜你喜欢

唐老鸭华特迪士尼
为什么唐老鸭是迪士尼世界的真主角
华特·迪士尼——制造快乐的梦想家
如果迪士尼的公主们真实存在……
“唐老鸭”老帅
德国有群“唐老鸭主义者”
迪士尼与Netflix如何相杀?
迪士尼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