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使用效益视域下“双一流”高校社会捐赠收入比较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2020-08-20柯洁婷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柯洁婷(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具活力、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在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层面都具有重要地位。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共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八所“双一流”高校。上述高校具有较强的教学实力和悠久的办学历史,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仅靠财政拨款难以维持资金需求。积极吸引社会捐赠,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当前社会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如今“双一流”高校也越来越看重校友捐赠这一指标。
■ 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的捐赠现状
(一)捐赠规模
目前,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的捐赠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以2014年至2018年的数据为例,从增长率来看,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43.50%;增长速度最慢的是东南大学,年平均增长率接近0。从绝对数来看,增长数额最大的是复旦大学,达到1.97亿元;而东南大学每年捐赠金额几乎持平,甚至有下滑的情况。同时,观察浙江大学近五年捐赠金额可以发现,2017年捐赠金额显著高于平均值,主要因为该年举办的120周年校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精英校友捐款。这也是大部分院校的现状,捐赠收入大幅提高的年份往往与校庆活动相关。同时,大额捐赠收入来自于精英校友,普通校友的小额捐赠占比不多。具体捐赠金额如表1。
同时,高校间校友捐赠数额差异较大。如2017年度浙江大学与东南大学的捐赠金额相差9.8亿元,除学校本身不可改变的因素外,可以看出高校在捐赠收入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扩展空间。根据艾瑞深校友会网站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全国高校累计接受国内外社会捐赠总额达927亿,其中校友捐赠320亿,占比34.52%,总体来说,长三角地区的捐赠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均呈现增长的态势。
(二)资金状况
从资金来源角度,高校的捐赠收入分为大额捐赠收入和一般捐赠收入,其中大额捐赠收入指本年度累计捐赠超过基金会当年捐赠收入5%以上或者500万元以上的捐赠单位或个人。例如,复旦大学近三年来的大额捐赠收入分别占当年捐赠总收入的40.58%、67.22%和59.39%,占比超半数。每年的大额捐赠收入往往不超过10笔,但会对当年的捐赠总额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校全年收入存在较大的变动。在捐赠收入中,限制性资金占比很大,均高达90%以上。同时,捐赠收入也均为现金形式,非现金形式较少。
表1 各高校年度捐赠金额(不含投资收益及其他收入)单位(万元)
从投资收益角度,各高校倾向于低风险的投资策略,主要包括购买资金管理产品、持有股权实体。总体的投资收益率不高,投资活动比较保守。但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投资收益达到2.1亿元,占捐赠收入总额的48%;浙江大学每年的投资收益占比收入总额近20%,两所高校有效的资金管理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由此可见,在资金管理方面,各高校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信息公开
通过对官网进行信息查询,发现这八所高校均设有校友会网站和教育基金会网站。在信息披露及时性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披露至2017年工作报告,其余五所高校均已披露2018年年度工作报告和审计报告。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只披露年报和审计报告的部分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披露年度审计报告,其余高校则会披露整个年度工作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全部内容。
中基透明指数(FTI)是一套综合指标、权重、信息披露渠道、完整度等参数。借助FTI评分,可以直观的看出各高校基金会在信息披露工作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上海交通大学的FTI得分仅为55.20,这与上文分析的情况吻合,可见高校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提升的空间。具体数据见表2。
■ 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捐赠存在的问题
(一)筹资单向化,方式单一化
目前各高校组织的活动较为单一,一般是在校庆期间组织筹资,而不重视日常化的捐赠。高校对在校生的校友文化培育活动则更为少见,并未具有培养在校生捐赠意识和习惯的有效措施。其次,校友捐赠策略形式单一,缺少创新性。与国外一流高校相比,我们在筹资策略方面缺乏战略性规划,欠缺筹资主动性,后续项目管理、反馈机制不够健全。高校沟通校友的主要模式仍为单向宣传,缺乏互动,同时较少进行公开募捐或者劝捐,因此平均捐赠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二)管理行政化,投资保守化
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建立了“两会”机制,但是校友会和基金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人员水平上仍然存在不足。部分高校的基金会管理人员主要由本校行政人员担任,并未配备专业投资理财人员。同时,我国多数高校校友捐赠仍以行政管理型为主,捐赠基金缺乏专业化的资金管理机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高校的基金会大多规模较小,主要通过银行存款或短期理财产品等低风险项目来保值增值,大规模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基金会尚未普及。
(三)信息简单化,披露滞后化
在信息披露方面,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做到及时全面地公开捐赠信息,尤其对于捐赠收入的具体使用细节没有公开,对于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很难直接查询到。同时,在披露时间方面存在滞后性,以文章选取的八所高校为例,截至2020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上仍查询不到2018年度的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其余高校也仅能查询至2018年的相关信息。信息不透明会给削弱捐赠者的积极性,对于所捐赠的资金只知道大概的项目去向,无法得知自己捐赠资金的受众和最终成效,这样会使捐赠者参与感减弱,无法发挥监督作用。
■ 资金使用效益视域下提升高校捐赠收入的建议
(一)筹资长效化,策略创新化
校友捐赠的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对于高校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在筹资的策略上进行长期的规划,并且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的高校捐赠率很高,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捐赠率多年保持在60%以上,校友对母校的捐赠行为能间接反映出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及校友对母校的感恩情怀。对此,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增强离校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加强与校友之间的联系,激发其对母校强烈的归属感。再次,在捐赠方式上也需要接受多元化,不应该局限于现金,可以接受不同形式的非现金捐赠。各种方式齐头并进,开发校友捐赠的潜力,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推动高校校友工作的开展,不必局限于传统捐赠方式,切实提高捐赠的效率。
(二)人员体系化,管理专业化
专业的管理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上的考核筛选。同时,可借鉴国外的志愿者模式,减少编制人员数量,降低管理的成本。对于筹集资金的管理,可借助第三方专业投资平台,在保值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资金增值,这有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美国高校对捐赠资金不仅仅局限于银行存款,而是选择多种多样的投资工具,很好的达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对此,高校基金会在聘请专业人员的基础上,应该多元化的进行投资,分散风险的同时获取更多的收益。在长效化和创新化扩大筹资规模的同时,提高捐赠资金收益率。
表2 各高校中基透明指数FTI得分及全国排名
(三)信息透明化,披露及时化
美国哈佛大学对校友捐赠的资金、用途会清晰明确地公开发布到网站上,让捐赠者对自己的款项及用途有个清晰的认识,这一点国内高校做的较为不足。信息披露不及时会导致校友的捐赠意愿下降,不利于校友捐赠工作的开展。提升校友监督的参与感能驱动捐赠行为,这就要求高校提供每笔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对此,高校对于资金信息应该更加透明化,建立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在信息披露上做到渠道多样化、内容详细化和反馈及时化,除定期要求的年度报告和审计报告外,及时且针对性地出具面向捐赠者的详细报告。
■ 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双一流”建设成为中国高校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校知名度的重要目标。高校基金会作为推动力,是未来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的校友捐赠体系也在逐步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地培养社会捐赠意识、提升高校基金会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