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0-08-19温海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0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理论课思政

温海霞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正面向纵深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最具时效性和 针对性的公共课程,借力互联网平台,迎来了创新教学理念和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的黄金时期。就“互联网+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机遇、现状和举措浅谈几点思考,力求实现思政课入脑入心力行的教学目的,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互联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216-02

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在我国8.54亿网民中,从职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分析,青少年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这表明“互联网+教育”的纵深融合发展趋势以及青少年学生是其重要的参与者和获益者。所谓“互联网+教育”,是指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平台,向纵深融入教育行业,促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跨越时空地域等限制,助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等各个方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

(一)提供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库

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具有突破时空限制、传播迅速便捷、资源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为思政课教师搜集多元的思政教学素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平台。思政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对网络热点资源进行严格筛选和提炼加工,使其与理论知识高度融合,成为丰富与活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生动案例和现实素材,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温度和深度,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奠定丰富的资源基礎。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跟随者和接受者,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纵深融合,青少年群体作为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主力军,享有更多的空间和平台,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如何扭转学生认为思政理论课枯燥乏味、说教味浓、假大空的普遍误解,如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模式,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并借助学习通、蓝墨云班等App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强化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从学生关注的网络热点问题着手,深挖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切入点,引导学生辩证思维,以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抽象知识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现实的温度,也有理论的深度。

(三)搭建共享优质资源的多元平台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手段愈加普遍的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促进了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改革,为更加便利、更加快捷、更多覆盖面的传播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畅通的平台,最大限度地缓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突出问题,有助于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

二、“互联网+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制度化建设仍然空白

首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由于受办学条件、生源条件、重视程度及投入度、培训力度、信息化运用能力等各方面实际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先进教学理念只停留在认知半认同阶段,真正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教师少之又少。其次,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针对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但各高校仍然缺乏院级或校级兼具针对性和统筹性的改革实施方案,没有制度化的纲领性文件做指引和监督,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程和力度。最后,大部分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中,理论课时远远超过实践课时,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法为主,课堂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参与感,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理论性强、难以理解、枯燥乏味。

(二)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学习热情,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由于受教学模式、课程特征以及学生对思政课存在主观上的认识偏差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只停留在“保过”层次,这是思政课教学最大的失败之一,也是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原因。

(三)思政课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评价体系

目前,各高校思政课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笔记、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面;期末考核主要采取课程总结、开闭卷考试、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此种考核方式看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则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仍然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考查,忽略了学生自评互评,影响学生自我教育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忽略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改进和完善。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三观、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坚定的家国情怀,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互联网+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高校管理者在思想上要重视,在行动上要支持思政课建设

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要站在党和国家的高度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做好顶层设计,搭建畅通平台,强化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思想上要重视思政课,在行动上要支持和助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发展,自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和培训力度,组建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人员齐备的思政课专业教师团队,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育人水平和质量。

(二)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上好关键在于是否能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忘教育初心,找准职业定位,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心中既要有历史视野和当下时局,还要有未来远见;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引路人;要善于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借力网络平台和资源,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多渠道优势,促进思政课堂与时代同步、与教师共鸣、与学生合拍,提升课堂的活力和吸引力,强化育人实效。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精彩思政课堂

现代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首先,青年學生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参与者,面临着海量知识传输和多元价值取向,思政课教师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自主交流平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价值,并结合理论知识和热点案例进行个性化和针对性引导;其次,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性别比例、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知识储备等标准精细化分组,指导学生充分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搜集资料、筛选整合、组团设计、分工合作等环节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打造精彩无比、活力四射、形式多元的思政课堂,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从而激发对思政课程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家国情怀,锻炼语言表达、团队协作、信息化运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最后,坚持从学情和学生所学专业出发,在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性质,将专业职业素养和思政课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搭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有效交流平台,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大思政的育人环境,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重建思政课在学生心中的灯塔地位。

(四)细化课程考核指标,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衡量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检验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行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载体、以思政理论课程特色为依据,能够反映出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实效。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细化课程考核指标、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过程性与成果性相统一、自主思考与团队合作相统一、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相统一、课上与课下相统一、校内与校外相统一、自主自觉和互相监督相统一、奖惩相统一的八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式激励学生努力实现理论认知—价值认同—自觉践行的伟大转变,将三维课程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纳入评价体系,并具体落实到日常生活行为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改革的黄金机遇,以敏锐的洞察力感知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并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上下求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步伐,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仲福.“互联网+”视角下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8(14):229-230.

[2]谭利,刘波亚.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思考[J].农家参谋,2020(11):240.

编辑 刘莉琴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理论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