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延伸的实践探究

2020-08-19庄淑娥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延伸课外阅读阅读教学

庄淑娥

【摘 要】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当中,而是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延伸,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外阅读延伸的价值;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融合,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077-02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承载着更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使命。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文本当中,而是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延伸,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当代中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文学赏析能力,这些是促进新课程改革目标有效落实的重要因素。

一、依托新版教材,优化延伸模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延伸。教师应依托新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创新与优化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的整体质量,从而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时,不仅要与教材内容环环相扣,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建立起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外延伸模式[1]。

以《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为例,其最突出的写作特点就是借景抒情,“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这一句话就是作者借用北海的菊花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当完成课内教学以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此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式,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散步》《紫藤萝瀑布》《精彩瞬间》这种写作手法相同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逐渐完善自身的构思能力、写作技巧以及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师既要重视课内教学,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延伸,实现两种模式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

二、强化课外阅读的情感体验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元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时,要尽量融入一些生活事例或者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同时,在筛选和引入生活化教学元素时,同样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切忌生搬硬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延伸,并且充分发挥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与价值。

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举一些医生为了治病救人而无私奉献的真实事例,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阅读教学延伸至课外,向学生推荐《植树的牧羊人》《愚公移山》这一类歌颂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的文学作品。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核心思想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其中的某个故事情节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或者让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进行对话练习。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课外阅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推进课外阅读延伸,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内心情感,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關注社会形势,融入课外阅读

当前,社会瞬息万变。初中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将中学生应知晓的社会知识融入到课外阅读延伸教学当中。这样便可以在实现语文课外阅读延伸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做好充足的

准备[2]。

如《一个灾区农村校长的规避意识》这篇文章,就展现了非常丰富的新闻类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教学契机,向学生推荐《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邓小平论新闻宣传》《采访方法论》《环球时报》等新闻类书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此外,还要鼓励学生每天晚上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节目,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关心社会热点,使学生看到社会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诸多变化。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语文课外阅读的延伸,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具备明辨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更可以提升其民族自豪感,使其建立爱国主义情怀,从而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在拓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时,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这不仅对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延伸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结合学习需求,培养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外阅读延伸,必须基于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某种固定模式,教师既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成功经验,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喜好及学习需求进行教学策略上的创新,使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顺利达成[3]。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教师需要在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坚持不懈,从而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打下坚实基础。如在教学《朝花夕拾》时,可要求学生采用全新的视角感悟这部经典作品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一场“我与鲁迅比童年”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并阅读关于鲁迅童年的其他作品,并说说自己的童年与他的童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绘制手抄报、思维导图等,描述鲁迅的“朝花夕拾”与自己的“朝花朝拾”,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好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

总之,为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要充分重视课外阅读延伸。教师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在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注重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融合,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外阅读延伸在提高教学成效中的作用,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泽兰.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

[2]许秀霞.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教学案例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8).

[3]杨文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19(24).

猜你喜欢

延伸课外阅读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