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和科技活动为依托推进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2020-08-19刘刚
刘刚
【摘 要】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应包含的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和学生科技活动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信息技术和科技活动为依托,实施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技活动;校园文化;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074-02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发展状况、精神面貌、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等[1]。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现阶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践行新课程改革目标、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途径
之一[2]。
一、信息技术和科技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创客文化逐渐成熟和完善,信息技术和科技活动已经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学校应该从物质、精神和管理等几个层面进行信息技术和科技活动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物质基础建设方面
信息技术和科技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科学设计、规范实施、特色鲜明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活动基础设施,能在潜移默化中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环境氛围。
(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
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特别是移动设备和自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扩大了学生的交往面、创造出了更多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空间。但信息技术利弊兼具,既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变革,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变化性和可塑性,如果对信息技术管理引导不当,则极易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会影响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3]。因此,教师必须坚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对于信息技术和科技活动的应用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思潮和腐朽文化侵扰[4]。
(三)秩序管理与引导方面
信息技術和科技活动不是脱离学生学习和生活存在的独立领域。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规范机房和创客实践中心设施设备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秩序、保持公共环境、维护公德、团结协作、遵章守纪、自律意识等品质与习惯。
二、途径与方法
(一)网络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网络以其开放、平等、多元、虚拟等特点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广泛的机遇和挑战。对于网络建设,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可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与官方微博等自媒体展示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树立学校形象。
1.校园网络环境与教学活动
校园网络环境和学校教育教学相辅相成、不可分离[5]。成熟的网络环境,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都有了极大的拓展。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在网络信息处理中,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躬身实践、勇于探索的勇气。此外,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都能在网络环境下有序高效地开展。
2.校园网络环境与文化素养活动
良好的文化素养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和发展。为此,学校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长期、稳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和环境。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成为了可能,数字化图文声像资料作为学习和娱乐的重要素材,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学校机房、电子阅览室以及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查阅和下载数字资源。
3.校园网络环境与心理辅导
中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还处于发展期。他们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过强,过于理想化。传统心理健康辅导的面对面的交流下,有的学生由于无法向熟悉的老师敞开心扉而采取逃避行为[6]。而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克服矛盾心理,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心理辅导工作更应该及时有效地开展。针对多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QQ、微信等渠道,在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和讨论中,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走出误区;针对学生的个人咨询,则应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做好备案和跟踪观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走出阴霾。
(二)校园媒体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校园媒体立足于校园,能反映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校园媒体通过营造育人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校园媒体还能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7]。
1.校报和微信公众号采编
校报和微信公众号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校园学习生活的新动向,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并且提供舆论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使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此外,通过校报和微信公众号稿件的采编活动,选拔和培养一大批记者、编辑,锻炼他们的写作采编能力,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周末电影院
可以每周精选一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具有学习和教育意义的电影,组织周末留校学生在演播厅观看。周末电影院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启迪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3.校园电视台和学生摄影工作室
校园电视台可以将相关德育内容和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制作成电视教育节目,并组织学生收看和学习[8]。此外,还可以在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播出相关的专题节目,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重大纪念日,如“五四”青年节、国庆、校庆、体育节、艺术节等,选播电视节目,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和生活的窗口。校园电视台能通过形象的画面,震撼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记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此外,还可通过学生摄影工作室辅导和引领学生进行摄影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三)科技活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学校应不断继承和发扬生活教育理念,坚持“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明确“错位发展,特色强校”的办学宗旨,以生活教育实践基地和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为主要场地,大力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普及活动。同时要针对有兴趣、有特长的部分科技特长生开展专项科技活动。将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和日常教育教学生活有机融合,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
要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托学校科协,根据学校科技教育课程和活动的实际特点,按照学校和年级统一规划,针对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开设包括创新发明社、机器人活动选修课、scratch编程小组、信息学奥赛、摄影社、动漫社、学生电视台、手工制作、雏鹰计划等社团课(选修课)。学校要定期举行创造节暨科技活动周活动,包括科技小制作、“金点子”创意、电脑漫画、电脑动画、视频创作、投石机比賽、模型赛、文艺演出、美食街、跳蚤市场、高空抛鸡蛋等各种活动,激励全校师生广泛参与。还要进行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升级改造,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资源,引入创新项目,推进富有生活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随着教育信息化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努力建设和谐的富有生活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材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陆丹晨,顾惠秋.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校园文化建设[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2]王新.从校园文化视角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软件导刊,2005(Z1).
[3]常晓红.网络环境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山东电大学报,2006(2).
[4]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imvcc.com/xc/Sdivision/nm169_view.php?fid=390&id=406.
[5]洪东明.利用高校BBS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5(2).
[6]张复宪.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2).
[7]试论中学校报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EB/OL].http://www.xtyz.net/LM/Article.asp?
articleid=40665
[8]刘国东,刘善玖.高校电视台在大学生德育中作用之我见[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