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20-08-19徐梦星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动手能力小学美术

徐梦星

【摘 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作为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的任务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美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文第一部分是对国内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简要分析,第二部分则是重点介绍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以期提高学生创作的主动性和美术学科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综合素养

近几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小学美术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素质教育的方针也在不断落实。小学美术教育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不断地完善教学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课程设计毫无新意,以临摹课本内容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作欲望得到束缚。所以,笔者接下来将探索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让特色教学充分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热情。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从重视程度上看

在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下,小学美术课程需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小学美术课程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它只被当成是语、数学科的调剂课。这种情况在绝大多数学校都会出现,乡村小学更为明显,导致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课程的安排和实施与大纲教学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学校甚至家长对于考试之外的科目如此不关注,致使美术学科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美术教师的积极性自然会受到打击,使得美术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变得更加艰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受到了影响。

(二)从师资和教学条件上来看

国内美术教学设备不够完善,除了基本的绘画工具外,其他有利于学生制作的物品都不能提供。中、小城市的小學美术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师资力量比较匮乏,美术教学设备不够齐全,学生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丰富自己的美术知识。再加上学校对美术科目不够忽视,教师教学思维模式的落后,教学方法不新颖,大大降低了美术学科的趣味性。甚至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只重视绘画技巧的训练,简单对着课本的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从以上种种现象可以看出,小学美术以全面发展综合素养的培养为目的的教学还显得很薄弱,还有客观存在的经济差异性。中国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受教育者,还是很艰难的。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美术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也越发突显。所以,我们要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促使学生付诸行动感受动手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得是否有创新性和吸引力、是否能吸引学生的关注,还要注意学生的美术知识积累情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中去。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学任务之一,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发言权,给学生平等性的谈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保持学生良好的心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师生携手前进。

比如,在学习《拼贴添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大师的优秀作品。借助各种形式的拼贴画,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就被一下子调动起来。随后,教师可以将同龄学生的作品给学生分析,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降低学生对于创作的恐惧;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创作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创作的动力,课堂中的教学质量也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二)情境式教学,促进学生动手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把目光锁定在单纯的技巧训练上。小学阶段是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迅猛发展的阶段,在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为教材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动手增添情境的生动性。这样,学生的兴趣会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得以热烈起来。教师也需从学生的年龄段考虑,创设的情境要合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知识和展开联想。

比如,在教授《笔的世界》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笔家族”的特点,创设合理情境。教师可以找学生扮演“毛笔爷爷”讲一段关于毛笔的故事,故事中要特别强调毛笔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自己想象,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为“毛笔爷爷”壮大家族,创作各种各样的笔,使学生不仅可以增强使命感,促进其创作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和成功。

(三)开设手工制作课,促进学生动手的能力

手工课对教学活动来讲是很有必要的,是小学美术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手工课不仅可以锻炼手和脑的协调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教师也需要制订详细的计划,进行系统的安排,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潜力,使课堂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创作的欲望,愿意积极参与。这样,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比如,在教授《提线纸偶》的教学中,学生首先会欣赏到我国传统手艺的精湛,而当他们要制作一个会动纸偶时,就会思考:纸偶用哪一种纸质材料会更好?怎样让纸偶动起来呢?……然后,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证实自己的能力。而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又增强了协作的意识。学生在完成作品后,对自己作品非常满意,还可以增加荣誉感和自信心,逐步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就会变得愿意去动手、去实践。

(四)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价,激励动手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成果的评价方式有许多,主要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态度、作品的创意、作品的成果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教师需多为学生做出肯定和鼓励的评价。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基础的差异,给学生积极的鼓励。在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和理解学生作品创作的构思,并及时给予辅导。虽然有些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勇于尝试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当然,对作品的不当之处也要指出,并给予修改建议。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奖励。教师可以将学生每节课的作品展示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权利;然后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他评,以掌握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别人的长处。为了激励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的热情,教师还可以舉办一些绘画展览,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些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动手创作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还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响应国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号召,与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相一致。并以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为小学美术活动的标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小学美术活动的价值。这种教学效益和成果,对于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所以,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课程内容,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体会动手的乐趣,与教师携手共进,提高自身的美术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王彩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张健,薄芙丽.手工制作及材料[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4]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美]A.J.斯塔科.创造能力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魏巍华.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东西南北:教育,2019(16).

[7]冯海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

[8]朱海燕.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6(42).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动手能力小学美术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