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积极化学观 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

2020-08-19周丽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培养策略

周丽

【摘 要】高中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理科中的重要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阶段是学生意识形态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而且高中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将在未来社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引导和培养。基于此,本文以构建学生积极化学观为主旨,主要探索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社会责任意识;化学观;培养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对高中生的培养已经不仅限于学习能力的提高,还包括对其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因此也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意味着高中生需要具有个人意识、家庭意识、社会意识和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包括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高中化学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讲授课本知识,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逐步建立起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教师将课本知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一、通过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趋于成熟,他们也在逐渐形成完整的意识形态。为了避免扭曲的意识形态对学生的未来造成不利影响,教师需要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责任意识进行正确引导。社会责任意识指的是学生对个人、家庭、国家以及社会等各方面需要承担的责任的认识和态度,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只有当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并积极承担自己需要履行的责任时,学生才能够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发展得更加顺利,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建立在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化学观的基础上。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的安全意识、不断发掘未知的探索精神、运用化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意识以及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这些内容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通过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策略

(一)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教师将抽象的课本知识通过实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通过化学实验,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实验中化药药品反应对学生造成伤害。教师还需向学生说明化学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对化学反应产生的实验废料的处理方法,让学生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以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进行化学实验需要注意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化学药品都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在学生接触之前一定要说明其危害性,以及不小心触碰到后的处理方法。比如,若不小心将酸类液体溅到皮肤上或者眼睛里,需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且不能揉眼睛,做好基本处理后再及时就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着重强调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让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務的过程中注意自身安全,牢记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意识。

(二)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需要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对课本内容进行思考学习,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充分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需要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充分融入课本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中的《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葡萄糖、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由于葡萄糖和淀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葡萄糖和淀粉,再由此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葡萄糖和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掌握葡萄糖和淀粉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对人体的作用,让学生形成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责任意识。

(三)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再通过化学知识来丰富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从而建立起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物质的分类》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并能将其准确分类。比如,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可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等类别,而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可将其分为固体、液体、气体等类别。因此,教师在开始教学前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先将物质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出类别,然后在每一个小组中选出一位学生代表发言,之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化学实验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具有主人公意识,敢于直面学习中的困难,勇于负责……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是让学生构建积极的化学观。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改正,针对教学内容以及现代化教育的标准,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案,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余治明.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神州,2018(22).

[2]李思江.核心素养观下高中化学社会责任目标实施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19(09).

[3]王佩佩.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社会责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下),2019(06).

[4]张晓静.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J].基础教育参考,2017(22).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培养策略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