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分析

2020-08-19陆伟丽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小学语文

陆伟丽

【摘 要】小学时期是学习的开始,教师如果想为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一定要重视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而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的意义,提出读写结合模式的实际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读写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读写结合

小学生对于学习语文初始阶段都是好奇的,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然后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模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一、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的意义

小学语文的教学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国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培养出小学使用汉语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而汉语博大精深,直接对接小学课程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从基础内容教起。而汉语最基础的就是读和写,“读”代表小学生对文字有基础的认知和理解,会读之后,会写才代表学生有基础的语文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两大基础教学方式要相互结合,才能实现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目的。学生会读会写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情感。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可以通过读写结合模式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读写结合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汉语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所以说,读写结合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的实际应用

(一)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课文进行深入挖掘

教师想要通过读写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必须对小学语文课文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其中能够充分施展读写结合的课文,采用读写结合模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从而逐渐领会文中情感,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这个时期,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在以后的初高中阶段学习语文会非常顺利,不仅对初高中的语文阅读中表达的情感感受更深,写作也会更具技巧。教师应该挑选语文课本中富有感情的课文带领学生进行朗读,例如,《山中访友》一文中对出现的桥、树、鸟、泉、叶、月、鱼、瀑布等景物进行了详细的刻画,通过使用“你好”等语言,将山中的景色赋予了人的性质,将山中景物看作自己的友人,升华了文章的情感。教师通过阅读贯通学生内心情感,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感情才能够提高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学生不断学习新的课文,对语文的兴趣不断增加,最后会对语文写作感兴趣。因此,教师对语文课文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文的情感可以带动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1]。

(二)根据小学语文课文设置读写作业

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对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带领学生阅读然后根据相关写作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仿写。例如,教师根据文中经常出现的比喻、排比、夸张等表现手法给学生布置仿写作业,教师先讲解各种手法的作用和意义,例如有些事物直接表达则感受不到其中的情感,运用比喻手法可以将复杂的事物浅显化。例如,课文《桥》中写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作者使用比喻的手法将山洪比作野马,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山洪的特点:凶猛、迅捷。学生能够在阅读句子的过程中感受到比喻手法对于事物或者情感的表达的强化作用,《桥》中将山洪咆哮比作野马群的狂奔,将山洪势不可当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可以感受到比喻句的力量,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教师根据教学的比喻手法让学生自由进行仿写,通过比喻将内心的情感具象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带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样,教师对排比和夸张等手法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根据特点使用不同方式进行仿写,学生通过语文仿写可以感受到语言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感受到写作手法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自由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句式的能力。教师将读写结合应用到教学当中,可以明显通过仿写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技巧,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积攒经验。

(三)教师对小学语文课文的结构进行细致剖析

教师通过基础的阅读练习以及仿写比喻、排比等句式,可以为学习语文打下基础。学生有了基础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语文课文的结构,对课文的开头、主体、结尾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对开头、结尾或者正文主体的某一部分进行大段的仿写,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而之前学生经受过基础训练,在教师对课文结构细致剖析之后就可以完成大段内容的仿写工作。例如,在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朗读《怀念母亲》,然后对文章结构和情况进行分析。文章开篇点题,作者直接写出母亲在自己人生中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然后在正文主体中具体对自己与母亲的感情进行详细描述,最后写出母亲去世之后对母亲的怀念,紧扣文章中心思想,在结尾部分升华中心思想,对祖国母亲同样思念,怀念母亲的主题贯穿全文,文章表达出的感情十分真挚。因此教师在布置大段的仿写作业时,可以先布置仿写文章中心主体的内容,让学生仿写自己与母亲的深厚感情,最后再布置文章开头与结尾段落的仿写,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掌握一篇文章中各个部分的写作技巧。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感情真挚、结構简单明了的课文,布置全文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自由发挥,如以“我的××”为题写一篇作文,验证教学效果[2]。

(四)阅读各大名著中细节描写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除了通过对小学语文课文进行读写教学,还可以拓展课外名著,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对课外名著中关于人物、场景等细节描写进行朗诵,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从名著中学习细节刻画的方式。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中的细节,写一篇读后感,提高学生的细节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对人物刻画细节描写的句子,如对关羽的描写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段描写先对关羽的整体身高进行叙述,然后说明了髯长的特点,再对唇、眼、眉等五官特征进行细致描述,最后再描述关羽个人的气质。而对张飞的出场人物描写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先描写身高、脸部整体特征,再描写五官细节,最后再描写人物气质,这样的人物塑造结构清晰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之后,学生掌握了这种人物描写方式,在以后的语文写作中刻画人物形象同样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最后,教师布置读后感作业,让学生自由挑选喜欢的名著进行阅读,然后写出名著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或者名著中使用的写作技巧,由此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对教材中出现的比喻、排比等写作手法进行仿写、分析课文整体结构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以及阅读课外名著提高写作技巧四个方面开展读写结合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语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妮.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J].青海教育,2020(04).

[2]王雪梅.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0(09).

[3]张永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