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2020-08-19张亮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张亮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村孩子的父母涌进城市务工。这些孩子暂时由他们的祖辈或者亲戚代为照顾。由于父母难以陪伴孩子成长,不能做好家庭教育,使得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教师的忽视,这些心理问题会愈发严重。若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针对这一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儿童时期正是儿童身心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儿童的年龄虽小,但是他们的内心十分敏感,这一特点在留守儿童的身上十分明显。长期的“留守”生活会使这些儿童的内心迷茫、认知产生偏差,还会让他们变得自卑孤僻,或者朝着脾气暴躁、心胸狭隘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会使儿童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很可能会通过其他不当的途径宣泄内心的不满,如欺负同学、违反纪律等,有的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和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或者选择返乡创业,等等,逐步消除孩子的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孤僻

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父母交由祖辈或亲戚代为照顾,他们平时和父母的交流甚少,缺乏父母的呵护,缺少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对人生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不愿和他人交流,内心极度自卑,在任何事情上都缺乏勇气,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害怕被他人嘲笑。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留守儿童内心孤僻自卑的心理问题。

(二)脾气暴躁

这一心理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过于宠溺孩子。由于他们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心里有愧,因此对于孩子的要求都尽可能地满足。习惯一旦养成,孩子的性格就会偏向于骄纵。这样的孩子更不能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苦衷,只会一味地向父母伸手要钱,一旦他们的要求一时无法得到满足,他们的脾气就会愈加暴躁。而且在学校,他们的性格乖张,内心的情绪可能会通过霸凌同学等途径进行发泄。

(三)心胸狭隘

这一类心理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过早地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他们内心会产生不公的想法及愤愤不平等情绪。尤其是在和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对比之下,他们的这种想法或情绪会更加明显。一部分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仇视他人、怨恨他人的情绪,逐步演变成仇恨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在处理问题时难以保持冷静客观的心理,很容易出现狭隘的认知。

(四)亲情淡薄

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成长得不到父母的呵护,久而久之,他们对亲情的认知会变得模糊。他们对父母的爱会转变成怨恨,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认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在学校也会受到区别对待,这些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损,逐渐对亲情淡泊,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五)人生观转变

随着留守儿童心智逐步成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三观正在逐步建立当中,但是,由于缺乏家长和教师的有效引导,留守儿童逐渐树立了“读书无用论”,他们更加倾向于外出打工赚钱,诞生了辍学投入到工作当中的想法。这就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还未接受完义务教育便辍学外出打工了。

(六)抑郁焦躁

调查发现,儿童的抑郁水平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的。由于缺乏父母朋友的关心关怀,儿童内心孤独,再加上在外界生活不顺,更会加剧儿童的抑郁情况。儿童的焦躁情况取决于父母离开时儿童的年龄,以及父母和儿童的联系频率。父母离开时儿童越小,其焦躁情况就越严重。

二、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影响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父母教育的缺失。农村经济比较落后,父母为了维持家中生计,供养孩子上学,会选择外出打工。这是大环境下落后地区的必然选择,但这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呵护剂,缺少了这些呵护剂,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便缺少了保障。

(二)教师的忽视

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教师的主要职能,教书育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做好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过于功利,他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难以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即使一些学生表现出了这类的倾向,教师也并没有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

(三)同学之间的嘲笑轻视

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他们往往会因此而自卑。班上的同学难免会存在攀比之风,他们会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嘲笑轻视留守儿童,这种情况往往会加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四)监护人的失职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会将孩子交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养,作为孩子的代理监护人。监护人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而且一些教育观念、生活观念都比较落后,缺乏对孩子的人文关怀。或者由于隔代亲的原因,对于留守儿童的各种要求都尽可能地满足,使得孩子养成了刁蛮任性的个性。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保障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师重视,注重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首先,可以通过学校的教育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多多关注留守儿童的一些表现,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可以浏览一些心理学网站,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并鼓励其他同学关心照顾留守儿童,凝聚班级力量,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照顾,使他们感受到友情的力量。

(二)和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成长

学校也应当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认识到新的问题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多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和孩子的联系,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情况,使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疼爱,同时也能体会到父母在外工作的不易,做到理解父母。学校也可以成立学校、家长、孩子三方沟通热线,定期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三)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责,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照顾

在政府方面,政府应当承担起关爱关心留守儿童的公共責任,充分发挥各项职责,确保关于留守儿童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改进完善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更好地为留守儿童身心发育、品格养成等各项问题提供服务。政府应当充分联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当中,做好协调统筹工作,面对各项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关爱政策能覆盖到本行政区域的所有留守儿童。

四、结语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成长环境所导致的。因此,解决心理问题需要从改善环境做起,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家庭、学校、政府三方面出发,提高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力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照顾,填补父母的位置,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减轻或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席正菊.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9(08).

[2]彭芬芳.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9(07).

[3]赵彦.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2).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