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各类兴趣班教学回归课堂的必要性

2020-08-19史静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7期

史静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追求其身心的健全发展,对社会有所回报。作为教育者,应该站得高一些、远一些,不仅要为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本文就当前班级学生参与各类兴趣班的情况,谈谈回归课堂的必要性。

【关键词】兴趣班;班级实际;管理感想;回归课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让其健康、乐观、自信、富有爱心而有进取心,对社会有所回报。作为教育者,应该站得高一些、远一些,不仅要为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因此,笔者的班主任工作以建设“谦谦君子”特色班集体为目标,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言行,引导他们做一个“君子型”的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班级实际及管理感想

目前,笔者带的班级是从五年级新接手的,笔者一直本着建设“谦谦君子”特色班级的目标教育学生。可是,近一年半以来,笔者发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有一些困难而且屡遭坎坷。对于这样的现状,笔者非常担忧。经过一段时间细致的观察,笔者发现班里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上课的状态总是不够投入,经常开小差,想自己的小心事;一下课,却一下子元气满满。男生像调皮的猴子窜进窜出,因为一点儿芝麻大的小事也会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互不谦让,导致最后两人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毫不夸张地说,班上平均一天下来就会发生一件或大或小的伤人事件,笔者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处理他们的纠纷,经常因此而疲惫不堪,离“谦谦君子”的教育目标实在是越行越远。女生呢,倒不会这样调皮,她们通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坐在一起闲聊、画画,那状态是相当之投入。看着她们专注的神情,笔者总是暗想:你们对待绘画、手工的热情,与课上的沉默真是大相径庭。

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笔者发现班里学生参加课外班学习的不在少数,德、智、体、美样样都有。大多数男生都会参加篮球或者足球、跆拳道、游泳等体育方面的训练;女生则参加油画、素描、手工等美术类的兴趣班,学跳舞、唱歌、乐器的也不在少数。基于这份调查结果,笔者设想,之所以学生上课开小差,平时惹是生非,会不会与过多参与体育、美术等兴趣班有关呢?因为在兴趣班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反而影响了他们在语、数、外主课方面的投入,从而阻碍了我们“谦谦君子”班级建设呢?

在一次与朋友的闲聊中,几个家长的对话让笔者记忆犹新:

“我们作为家长,就怕自己的孩子学得比别人少。”

“就是,就是啊,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学了,我们也要学,需要多少钱,我们大人都可以赚,只要为了孩子好。”

听了这样的对话,笔者在心中暗想:真的是学得越多越好吗?我们家长在给孩子报名时,考虑过孩子的能力、兴趣以及时间吗?过多地安排课外兴趣班,通常非但没有促进孩子的学习,反而因为内容太多,影响了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投入,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家长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金钱与时间,还浪费了许许多多本该与孩子相处的亲子时光,得不偿失。

二、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思考与方法

笔者以为,在如今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适当培养学生的才艺,会让学生的成长更加全面,更加丰富。但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让每一个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基于此,笔者建议家长尝试以下几点。

(一)陪伴是最贵的教育投入

并不是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越多,收获就越多。陪伴孩子的成长,才是对子女教育的最大投入。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现在的家长因为工作压力、强度都越来越大,常常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白天交给学校,放学后或由爷爷奶奶带,或直接被晚托班接走。周末,家长也是送孩子马不停蹄地赶各个兴趣班。孩子往往一连几天都很难见到父母,更不用说与父母交流了。我们班的乐乐就是明显缺少与父母的沟通,性情才会变得如此暴躁,分不清是非。

亲子之间,若没有及时有效的沟通,父母怎么会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坏习惯?又怎么能找到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弱项,及时改正呢?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习惯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聚在一起,自然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工作也就难以实施了。

如果父母能适当放下手头的事情,抽出时间陪孩子完成作业,晚上带孩子散散步,周末带一家出行,走进大自然,全身心地放松。亲子之间的接触多了,父母身上的闪光点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还会及时发现子女身上的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加上教师的引导,还怕培养不出“谦谦君子”?

(二)家校合作,把孩子带回学校、社区

家庭与学校是一个从学校向外无限延伸的生态系统,就像一个巨大的齿轮,彼此咬合,联动向前。家庭和学校要彼此信任,相互合作。学校可以开设“家长课堂”或“家长委员会”,请专业人员向家长做宣传、开讲座,编制家长课程,教会家长如何消除焦躁心理,正确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并针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开设“家长沙龙”“教师进社区”等互动活动。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通过各种活动使自身得到提升,就可以更好地服務孩子,不用再盲目地把孩子送进各类兴趣班,孩子也因此“减负”,岂不是一举多得?时间久了,甚至还可以把“服务自家孩子”扩展到“服务大家孩子”,在社区开设“家长志愿者课堂”。家长从不同领域设计各类亲子课堂,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自然也会把孩子从各类课外班中带回家,带回社区。

孩子们不用奔走于各个培训班,时间得到了解放,大脑也就得到了放松,在父母尽心的陪伴下,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个个都会变得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努力,班主任的工作也就可以顺畅地实施了。我们的孩子自然就会在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合作下,变成一位位真正的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