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的“问题链”复习模式
2020-08-19张永林何祥彬
张永林 何祥彬
摘 要:复习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常见的复习模式是知识再讲授加练习反复巩固,部分学生通过题目反复训练、摸索虽然能总结出一定的解题经验,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形式下,如何建构有效的“问题链”复习模式应运而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思想,运用遵循一定原则的“问题链”复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逻辑关系,建构知识框架,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
关键词:复习;问题导向;问题链;课堂效率
斯宾塞曾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但是传统的复习课,常常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老师演示得多,学生展示得少;老师替学生做得多,学生思考交流得少。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教师“不信任”学生,总是怕学生自己领悟总结的不够好,而且这种形式的课堂气氛也是不活跃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课堂参与热情不高,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复习效果不佳。这样的课堂,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课堂平淡无趣,更没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那如何改变当前现状呢?笔者经过思考和反思教学经历,在复习课中引入“问题链”复习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所谓“问题链”是设计一系列逻辑关联的循序渐进富有启迪性的问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方法、建构知识框架和培养能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问题链”复习模式的基本结构是:产生问题情境1——分析情境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1——产生问题情境2——分析情景提出问题2——师生共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2……如此循环下去,课程结束。
1. 设计有情境性的问题
平时的复习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其中很大原因是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而学生对这种任务式的或感觉“不真实”的问题是不会有兴趣的,所以很难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而“问题链”复习要求问题有情境,这就解决了问题的“真实性”,提高了问题的趣味性,而且使问题更具有启发性,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更强烈。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如果复习课以实验创设情境,那么物理不仅有了知识的载体,而且有利于问题的表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也更加明确,更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
2. 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设计的问题应该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因而教学上不能优胜劣汰,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设计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一次展示的机会可能会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物理的热情,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忽视了这些学生的成长。
3. 问题要有联系性
为了复习知识点,有些教师会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堆积起来的方式进行复习,比如教师通过填空的形式复习知识点,造成的结果是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点状的、散状的,这种复习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联想,学生无法自主形成知识建构;也有教师通过讲练结合,做题训练的方式来复习相关的知识,虽然学生通过模仿能应用相关物理知识解决一些题目,但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局限,无法达到知识的迁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问题链”模式进行复习,设计的问题是有联系的,有层次感的,这种复习模式不仅给学生找到了承载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框架。
4. 设计的问题要有递进关系
教师要意识到个体学生存在着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学科基础不同,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等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应用“问题链”创设的问题要有递进关系。递进关系体现在:1. 依据教学目标,教师需创设一系列问题,形成螺旋式上升的“问题链”,为学生解决终极问题搭建一个个台阶,使学生能拾级而上。
2. 我们设计的问题在面向全體学生的基础上,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发展,他们通过对问题的钻研和讨论,在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等方面都应该要得到相应地提升。
那么,具体的操作又是如何的呢?文章以沪科版《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为例,谈谈构建“问题链”复习模式。
首先,引入课题。这里有一个小鸭子玩具(展示玩具),教师闭合开关后,按下按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回答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听到音乐、看到灯亮起来),老师按下不同按钮时,同学们会听到不同的音乐和看到灯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大家想想这玩具里的电路是怎样设计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吧。
设计意图:通过玩具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问题目标。
问题一:让1只小灯泡发光,我们需要哪些器材,应该怎么做?
请同学们完成学案,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实验1:请一位同学上来,连接实物,利用水果电池让发光二极管发光。(板书:电路以及电路的组成)
设计意图:学生做过用电池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这个实验对他们来说不会觉得新鲜。因此,通过水果电池让发光二极管发光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个实验,复习了一个简单而又完整的电路应该包含哪些元件。
问题二:大家看到发光二极管发光,是因为有 通过发光二极管,可以用 测量。
师生共同复习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实验2:请一位同学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板书:电流:形成、规定、符号、单位及换算、测量仪器及使用规则)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二,复习电流的相关知识以及电流表的使用。在实验2中,测量电流大小时,学生会发现电流太小,无论选择电流表的哪个量程,电流表指针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偏转,为此,需要换用灵敏电流计以测量电流的大小。通过实验2,同学们较好地复习和练习了电流表的使用,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发光二极管发光时电流有多大的好奇心。
问题三:大家知道有了电流,发光二极管才能发光,那么电路中能有持续的电流,是因为水果电池提供了 ,它的大小用 测量。
师生共同复习电压表的使用。
实验3:请一位同学上来,用电压表测出两个水果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板书:电压:作用、符号、单位及换算、测量仪器及使用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三,复习电压的相关知识以及电压表的使用。实验2让学生知道了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光时的电流大小,那么,这个实验也能满足部分学生对水果电池提供电压大小的好奇心。
问题四:大家看到发光二极管有时发光,有时又不发光,这说明电路可能存在 状态呢?
实验4:将灵敏電流计接入电路,探究几种状态下,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与灵敏电流计是否有示数,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并分析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四,复习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三种状态的特点是学生的一个难点,特别是短路。设计电路三种状态的演示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对电路三种状态的现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再进行电路三种状态现象的原因分析,这既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电路故障的分析方法。
这节课是复习《了解电路》,整个课堂以电路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本节课教学复习。内容包括:电路的组成、电流、电压、电路的分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灵活地运用“问题链”基本完成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其中《电是什么》这节课因为不好跟其他内容串成“问题链”,所以这节内容就没有设计问题了,但我们可以在后续的练习中补充复习该部分内容),学生经过这节课的复习,对电路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清晰系统的理解,为后续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而不是仅仅用知识“填充”人的大脑。实施“问题链”复习模式就是一种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层次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并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综上所述,“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一种可复制、可操作的一种有效复习模式,它弥补了传统复习课的不足,值得教师研究、完善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核心素养:学生未来发展的DNA[J].福建教育,2016(37):1.
作者简介:张永林,何祥彬,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第一中学锦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