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坪管制移交的思考与启发
2020-08-19民航三亚监管局赵红旗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李金龙
民航三亚监管局 赵红旗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李金龙/文
机坪管制移交是大型机场提高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的必然趋势,其目的是为加强航空器的机坪运行安全,提升机坪运行效率,优化机坪运行秩序以及促进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此类做法已在欧美等航空业发达国家的大型繁忙机场得到了有效实施。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未来大型机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民航自2013年启动机坪运行管制移交以来,对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按照民航局的整体规划要求,双跑道或多跑道机场,到2020年预计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停机坪存在塔台视线遮挡的机场等一系列符合移交标准的机场到2019年底要全部完成机坪管制移交。
随着机场机坪管制移交工作的有序开展,机坪管制员队伍逐渐形成,管制运行模式日趋成熟,规范标准逐步建立,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三亚凤凰机场作为全国首个也是惟一一个非省会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过2000万的地级城市机场,对提升机坪运行安全与效率有着最直接的需求。在各单位通力配合下,三亚凤凰机场于2018年11月8日正式接管机坪管制。通过一年来的运行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结合三亚凤凰机场在机坪管制建设与运行管理中一些经验做法进行了归纳思考,希望能对行业内的其他机场的机坪管制移交工作带来一定启发和帮助。
建设过程的经验之谈
机坪塔台建设工程在国内属于新兴事物,建设之初缺乏经验,能够指导工程建设的材料有限,为此结合自身建设过程分享两点建设经验。第一,甚高频从建设到投产使用需要经过现场踏勘、信号测试、项目选址、频率申请、投产备案等诸多环节,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子项目,因此要将此项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开展,这样会为项目建设节省很多时间。第二,整个施工改造项目涉及专业多、协调单位多,需要各专业、各单位相互配合,如果机坪塔台建设由使用部门自行建设,优势在于建设过程由使用单位总体控制,建成后功能更能满足运行需求,劣势在于不具备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建设工作推进不顺畅,因此成立由使用部门、工程管理部门联合牵头、相关业务口配合的工作组,确保运行与建设的高度融合,有利于项目推进、功能完善。
运行移交的成果展示
(一)以整合机坪管理主体为切入点、促机坪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
机坪移交前,空管塔台负责机坪航空器的推出、开车、滑行工作,显然缺乏对机坪的统一管理。机坪移交后,可以充分发挥机场在机坪运行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使机场资源高度整合,有利于机坪资源合理分配,提升机场运行效率。
以航空器推出开车为例说明。机坪移交前,空管塔台先后对多个航空器发布推出开车指令,由机场指挥中心安排机务和拖车实施航空器推开的具体操作。由于保障单位不清楚航空器的离港顺序,机场安排航空器的推开次序很多时候与空管塔台的预案不一致,这样会造成离港航空器地面运行冲突,甚至造成航班延误;机坪移交后,机坪塔台可以提早掌握航空器放行顺序,并根据地面保障资源分布情况和航空器保障进程做出预案布置,提前通知机务、拖车按照航空器推开次序准备保障工作。
以进港航空器引导为例说明。机坪移交前,空管塔台对引导车发布指令需要通过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传递,信息传递程序复杂且效率低,容易造成机坪拥堵。移交前指挥程序为:空管塔台→指挥中心→车辆调度→引导车/牵引车等;机坪移交后,为了进一步优化航空器运行效率,将影响航空器推出、滑行的关键保障资源调度岗位设置在机坪塔台,调度员根据二次雷达、TOMS系统、生产运行系统合理安排关键保障资源,实现航空器机坪推出、开车、滑行的高效运行。移交后指挥程序为:车辆调度→引导车/牵引车等。
(二)以信息共享平台为支撑、狠抓精细管理、提高服务品质
机场放行正常率是衡量机场服务品质的重要考核指标。机坪移交前,由于管制范围、安全压力等各种因素,空管塔台的工作重心在于保障航空器运行安全,对于滑行效率、短时延误并不是空管塔台关注的重点。
1.兼顾安全效率
机坪管制移交后,优化机坪滑行路线,兼顾安全与效率成为机场塔台管制的主要工作重点。在实际指挥过程中,机坪管制员拥有指挥权、拥有综合的信息系统、掌握着地面资源动态,通过掌握这些资源可以提前研判航空器运行趋势,提前做好管制预案。如图1所示,航空器原定滑行路线为红色箭头所示路线,机坪塔台管制员根据实际情况直接指挥引导车按绿色路线引导航空器入位。从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航空器平均滑入时间5.67分钟,同比减少1.1分钟;航空器平均滑出时间12.64分钟,同比减少1.2分钟,有效缩短了航空器地面滑行时间。
2.降低航班延误
通过共享电子进程单系统上空管塔台分配的航空器预计起飞时间列表,结合时段飞行流量情况,机坪管制员可对短时延误航班做出预判,并提前与空管塔台申请调整离港顺序,安排预计短时延误航班早推开、早移交,降低5分钟以内的延误比例,从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共挽救临界延误航班2110架次,提高机场放行正常率4.2%。如图2所示。
(三)责权利于一体,形成机坪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合力
通过机坪移交,机场拥有了机坪管制的权利,补齐了机坪管理的空缺,彻底实现机坪的统一管理。与此同时,机场承担起机坪管理的主体责任,通过充分发挥权利的作用,更好的平衡了机坪运行安全与效率,为机场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在运行效率方面,缩短滑行时间、降低短时延误、减少机位拖飞机等待时间、机坪施工申请时间;在运行安全方面,机坪管制可将涉及管制指挥的全链条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建立如跑道侵入、航空器刮碰等风险数据库,同时也可针对特殊机位制定特殊的航空器推出程序,真正做到运行指挥到哪里,安全风险识别就跟踪到哪里。同时,机坪塔台设立后,将大大减少空管塔台管制员对航空器机坪内地面运行的工作负荷,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航空器起飞和落地阶段运行安全,进一步提升了机场的整体运行安全。
机坪管制移交面临的挑战
(一)缺失投入与产出配套政策
机场在机坪塔台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人员成本等方面投入资金上千万,并且每年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来支持机坪塔台的正常运行。虽然机场提供了机坪管制服务、承担安全责任,但因当前缺乏扶持性政策或指导性意见,并未获得服务费用或补贴资金,不利于机坪塔台的长远发展。
(二)人员稳定性差、配套管理体系不健全
现有机坪管制员不仅要懂机场运行、又要懂得机坪管制,承担着比原有机坪管制更多的职能,这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指挥人员则捉襟见肘;而与此同时配套的福利政策、人才职业晋升体系不健全,势必会影响人员队伍的稳定。
(三)智慧技术投入与运用不足
科技兴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充分表明了科技投入对安全、效率的重要性,加大科技投入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的核心。高速增长的航班量和地面保障资源,已经无法使用人来协同和指挥,必须依靠技术来提高指挥效率,提高安全系数。目前机坪塔台的科技投入与运用仍在起步阶段,比如机坪塔台与空管塔台之间通过电子进程单系统实现了航空器的电子移交,但是系统功能和用户界面有待优化,无受限航班推开提醒功能、无地面滑行的智能化移交点和移交路线,机场无场监雷达、多点定位等设备,这些基础设施需要加快建设。
(四)信息共享与协同决策效应发挥受限
机坪管制移交后,由空管塔台通过双方共用的电子进程单系统将航班放行时刻告知机坪塔台,基本原则仍然是“先到先服务”。此类放行模式已无法满足大中型机场快速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搭建一个信息共享的协同决策系统,机坪塔台、空管、航空公司三方就协同放行工作标准达成一致和实现信息共享,并制定完善的运行程序和监管模式。
机坪管制移交工作建议
(一)以问题为导向,出台扶持政策
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队伍稳定性、人才职业晋升、智慧指挥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等问题,建议从行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台配套的收费政策、补贴政策、人员资质等级晋升、协调机制优化等政策性指导文件,为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政策保障。
(二)以协同决策系统为平台,发挥协同决策机制效应
通过大数据融合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协同决策系统,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机场机坪塔台、空管、航空公司三方启动联合协作运行机制,将现有空管—公司、机场的单向信息模式调整为机场多向信息共享模式,尤其打通机场通过协同系统向上级空管单位申请放行时刻的渠道,航空公司按照本公司航班在前序机场落地、过站、起飞等信息申请调整该航班放行时刻,机场机坪塔台根据地面服务保障情况实施放行时刻置换、申请微调放行顺序等措施,以便形成地面保障与空中保障体系的有效联动。
通过机场、空管、航空公司三方协同放行的推广和应用,必将在减少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常率、增强机场保障能力和提升航空公司效益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具体如图3所示。
机坪管制移交是顺应当前民航发展变化而进行的一次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对进一步提升机场运行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存在转型的阵痛,但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希望通过各方努力,不断完善存在的不足,开启机坪管制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