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2020-08-18刘培新
【摘 要】产教融合是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加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决定的。当前,中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教融合不紧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在土木类专业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土木专业;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055-0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的形势下,职业学校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做到“让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满意”。
1 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环境下,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加之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彼此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越发关注和重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1]。
1.1 土木类专业学生面临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文件,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此外,在全国上下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土木类专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城市房地产、美丽乡村建设、轨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都需要大批土木类专业技术人才。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些有力地促进了土木类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
1.2 土木类专业学生面临的挑战
有机遇就有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企业转型升级阶段,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土木类专业来讲,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与应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现阶段而言,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于毕业生不仅要看其学历,而且对他们的能力都有明确的要求,因而加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对该专业学生而言,创业更加不易,不仅有严格的专业技术要求,而且時间较长。
2 搭建土木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平台的意义
2.1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职业教育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与实践,大都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3]。为此,职业学校要积极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加大产教融合力度,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帮助。
2.2 是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中职学校要想生存和发展,除了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外,还要从自身做起,狠抓学生的“出口关”,做到大部分学生顺利就业。因此,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的宗旨,促进职业学校良性发展。
2.3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内核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但它不是唯一。因为,无论社会还是用人单位,不仅要看毕业生的技能,而且更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4]。学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独立的人格。而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教学要求,正是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
3 搭建土木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平台的实践
在产教融合环境下,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以下简称该校)以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以实体比例建筑模型馆为基地、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搭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平台。该校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方面进行了以下有益尝试。
3.1 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学生理论基本功平台
该校于2013年起,相继成立了建筑CAD、建筑算量、施工仿真、工程测量和优质课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主要以以点带面的形式,先让小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然后再让这些学生带动大部分学生学习,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3.2 以实体比例建筑模型馆为基地,打造实践平台
传统课堂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理论知识通常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利用实训馆,除了让学生观察实体模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1:1实体建筑模型的节点进行讲解。同时,实训馆内还配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集成实训箱,能让学生边学习边动手操作,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3.3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打造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平台
该校每月都会举行主题教育活动。如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咏比赛、以“感恩·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能锻炼学生埋头苦干、见贤思齐、扎实工作的工作态度,能培养学生“干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的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搭建提高学生理论基本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土木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戴永湖.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2014(20).
[2]王裕强.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22).
[3]时文清.浅析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J].求知导刊,2017(20).
[4]张琦,佟婷.产教融合下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J].长江丛刊,2019(15).
【作者简介】
刘培新(1968~),男,河南周口人,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