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眸善睐”才能光彩照人
2020-08-18崔春梅
崔春梅
【摘 要】在信息海量化、读者阅读碎片化的时代,想让读者在众多新闻中一眼注意到自己制作的新闻报道,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标题应该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准确、生动、灵活且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提高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阅读率。纸媒新闻标题的制作可从巧用修辞、突出亮点、更换角度、设置疑问等方面着手,调动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达到吸引读者的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从新闻标题对新闻报道的作用入手,对纸媒新闻报道制作标题的技巧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纸媒 标题 传播效应 新闻价值
传统媒体中素有“看文先看题”的说法。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起着为报道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信息海量化、读者阅读碎片化的当代社会,如何让读者在众多新闻中一眼注意到自己制作的新闻报道,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很可能淹没在众多新闻中,而不被人所注意。所以,传统媒体想实现最大的传播效应,必须学会制作“明眸善睐”的新闻标题。
好的标题应该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准确、生动、灵活且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提高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阅读率。要提高制作新闻标题的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一、巧用修辞去工作化
新闻标题要从工作总结式的语境中走出来,选取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适当运用拟人、谐音、借代等修辞手法,增加标题的韵味,让读者回味无穷。
2020年2月15日,《每日商报》推出了一篇良渚麟海合作社基地青菜出棚、供应老百姓菜篮子的报道。如果依循常规思路制作标题,会出现《基地蔬菜出棚 青菜足量供应》《我市全力保证百姓菜篮子》之类的工作化标题。这样的标题虽然说清了事实,但趣味性不强,出现“稿子与百姓密切相关,可百姓却不愿看”的尴尬局面。《每日商报》巧妙创新稿子的写作角度和标题制作角度,以《一棵青菜从田间到餐桌12小时接力——“菜眼”里的保供新世界》为题,用拟人化的手段,通过一棵青菜的“所见”“所闻”讲述了蔬菜从田间地头到老百姓餐桌的全过程,一下子调动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达到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效果。
二、突出亮点去陈旧化
新闻标题是对报道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制作新闻标题时,应该将稿件中最核心的内容抽出来,不能老生常谈,要让人眼前一亮、一见钟情。抓住读者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新闻要素,用准确的语句将其高度凝练作为标题。这样的新闻题目,才会让稿件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且让人念念不忘。如果新闻题目抓不住亮点,制作成“万能标题”,就无法抓住读者的眼睛,留住读者的心。
2020年3月5日,《沧州晚报》刊登了这样一篇稿件:沧州市东光县于桥乡刘河村是一个蔬菜种植大村,由于大量蔬菜滞销,东光县委书记戴树胜呼吁社会各界帮农民销售蔬菜。如果稿子配以《大量蔬菜滞销 呼吁社会各界帮解难题》之类的标题,就显得陈旧而无新意,很难调动读者的积极性。
《沧州晚报》以《县委书记“卖”菜记》为题,抓住这篇新闻中最亮的点——县委书记“打广告”帮卖菜。县委书记去卖菜?这位县委书记是谁?他为什么会卖菜?他卖了多少菜……读者看到新闻标题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一系列疑问。在强烈的好奇心催促下,读者会带着心中疑问细读稿件去寻找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从而解除心中的疑惑。这样一来,在新闻标题的“帮助”下,稿件很容易吸引并留住读者。
三、更换角度去一般化
媒体人士彭兆丞说过,报纸的竞争是从标题的竞争开始的。读者拿到一份报纸后,首先读的是标题,然后才判断要不要接着读之后的内容。只有标题吸引人,读者才会接着去读内容。因此,一份报纸好不好、是不是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制作是否成功。如果稿件标题起得一般化,就无法抓住读者。在当前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个性化的新闻标题可帮媒体赢得读者的心。
不少记者和编辑在报道或刊发先进人物事迹时,喜欢“正面入题”“正面着手”。其实,想让自己的稿件以及采访的人物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就得想办法“逆流而上”,巧妙更换角度。
2020年2月24日,《沧州晚报》在头版以《他们的“睡”让人心疼……》为题,刊登了四张一线工作人员“睡觉”的照片。四张图片上的主角分别是献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青县交警大队的民警、南皮县人民医院的护士长和运河区南环街道办事处孔雀城社区的工作人员。连日来,他们奋战在工作一线。累到极点的他们,有的躺在医院的楼道里和衣而卧,有的刚坐下就依墙睡去,有的因高强度工作晕倒在岗位上,还有的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便睡着了。不写一线工作人员如何忙碌,反而换个角度说他们如何“睡”,这样就一下子打动了读者的心,让人看到后忍不住眼眶湿润,在心里想象出他们工作的繁重和操劳,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
四、设置疑问去平淡化
悬念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吸引人的眼球。提问式标题具有刺激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通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达到让读者产生猜想、从而产生阅读冲动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公众关切的热点、難点话题适宜选用此类题目。
2020年3月3日,《沧州晚报》刊登了一篇帮梨农销售百万公斤滞销梨的后续报道。很多本地和外地买家纷纷打来电话订购鸭梨,遇到这类报道,一些人可能会以《滞销鸭梨打开销路 梨农笑了》作为稿件标题。这样的话,很多读者看完标题,看到“梨已不再愁卖”的结果后就直接将报纸翻过去了。不管记者在稿件上费了多少心血,都可能无法吸引读者往下阅读。怎样才能留住读者并吸引他们看接下来的稿子呢?
《沧州晚报》这篇报道巧换角度,以《他们为啥婉拒270多个订单》为题,对此事进行报道。这样就会让读者心中产生疑问:明明有百万公斤鸭梨滞销,梨农不是应该四处求助叫卖吗?为啥反倒拒绝近300个订单?梨有问题?还是又出现了新的困难?读者便会通过读稿件去寻找答案。这样,凸显出本地商场、超市认购鸭梨的踊跃场面,表达了梨农因考虑“鸭梨皮薄不适合远途运输”,不能光顾卖梨就损害远途客户利益的真实想法,维护了盘古鸭梨的品牌形象。
此外,一些涉及民生的新闻中有很多新出台的规定、政策。这类新闻题目很容易“说教化”,出现“涉及民生可读者却不爱读”的情况。
《沧州晚报》曾以《谁是家里的“财政部长”?》为题,对当代社会年轻夫妻如何管理财务进行分析。那么,家中的财务到底是丈夫管还是妻子管?各有什么优缺点?读者看到题目后,很容易就会想到自家的“财政”问题。说来说去,自家“财政”到底是谁管好呢?心中产生了疑问,就得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读者自然便会主动去看稿件。因此,提问式新闻标题,可以让疑问直抵读者心底,将报道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最大化,从而达到报道的最佳效果。
五、结语
总之,如何让新闻标题充满“魅力”吸引并留住读者,是记者和编辑必须具备的一门功夫,也是记者和编辑需要终身学习的一门学问。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只有配上别致、巧妙的新闻标题,才能锦上添花,留住读者。要想制作出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的新闻标题,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开门见山解疑问、善用“俗话”亲民生、提炼“金句”吸眼球等方法来制作新闻标题,为稿件添上“明眸善睐”的眼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让稿件“光彩照人”,吸引并留住读者。
(作者单位:沧州日报社)
【参考文献】
[1]刘宗辉.新闻标题制作的要领和技巧[J].青年记者,2018(33):56-57.
[2]马志娟.浅谈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J].中国地市报人,2018(11):83-84.
[3]沈峥嵘.北京青年报社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传媒,2018.
[4]罗昕.网络新闻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陈刚,周怡帆.新媒体新闻标题语言的特点、问题与规范[J].传媒,2018,287 (18):60-63.
[6]颜晓尹.新媒体和传统纸媒新闻标题语言对比——以人民日报为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7]赵峰,孟佳.新媒体与传统纸媒新闻语言区别[J].新闻前哨,2016 (9):36-37.
[8]黄和节.新媒体新闻标题变化的新探索[J].新闻传播,2017(2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