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导气针法与身痛逐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对比
2020-08-18李学敏张峻峰吴耀持
李学敏,张峻峰,吴耀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常见的临床类型,由于颈椎退变,颈椎间盘变性、椎体失稳、滑脱或软组织损伤,压迫或刺激椎动脉而引起,主要表现为眩晕,伴有头痛、呕吐、胸闷、耳鸣等,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1-3]。近年来,随着电脑普及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CSA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4-5],因此采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护理方法迫在眉睫。
目前针对CSA的治疗,主要采用中西药物[6]、物理疗法[7-8]以及制动等方法[9],由于长期使用药物会产生胃肠的不良反应。根据我科长期临床治疗经验,针灸和中药疗法都具有很好的疗效[10],高压氧疗法可以很快提高脑部供氧而缓解症状[11-13]。笔者自2016年至2018年就124例CSA患者分别采用导气针法联合高压氧以及身痛逐瘀汤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CSA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治疗组中男 34例,女 28例;年龄 28~65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程最短 2个月,最长 3年,平均病程(6.0±0.5)个月。对照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30~63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6.8±0.6)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 CSA诊断标准[14],并经头颅多普勒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5]中CSA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①其他类型颈椎病(如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或混合型);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④不能耐受高压氧压力的患者。
1.5 脱落或剔除、终止标准
①试验中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因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停止治疗者;③因疗效欠佳而自行放弃试验或加用其他药物者;④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但因其他不能预料的原因而中断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陆氏导气针法
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大椎、大杼、后溪穴。依据国际穴位定位标准定位后,采用 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取0.30 mm×40 mm毫针,采用爪切进针法,百会和四神聪平刺进针1寸,风池针尖向鼻尖刺入0.5~0.7寸,大椎向上斜刺0.5~0.7寸,大杼穴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后溪穴直刺0.5~0.7寸,其中百会、大椎、风池采用陆氏导气针法,即进针后,用刺手的拇指和食指夹持针柄的上2/3,中指指腹抵住针柄下1/3,三指配合缓慢实施提插捻转,使针下产生沉重紧涩感,同时使针感向头部上传,每穴持续操作 1 min,其他穴位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持续刺激1 min。
2.1.2 高压氧治疗
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加、减压各15 min,治疗压力 0.2 MPa(2 ATA),稳压后采用面罩吸氧方式吸纯氧60 min,中间休息5 min吸舱内空气。
2.2 对照组
2.2.1 身痛逐瘀汤
药物组成为川牛膝18 g,当归15 g,桃仁、制没药、川芎、秦艽、羌活、制香附、广地龙各 12 g,红花、五灵脂、三棱、制莪术、甘草各9 g。每日1剂,早晚两次温服。
2.2.2 高压氧治疗
盘点河南现代戏40年的成就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例如编剧、导演、音乐创作人员的青黄不接,演员队伍整体创造能力的下降,创作中过分强调题材的重大而忽视文化层面和人的精神层面的深入开掘,等等。我们也相信,在今后的戏剧创作实践中,河南一定能发扬成绩,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把河南现代戏创作和生产推向新阶段。
方法同治疗组。
2.3 疗程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vertigo, ESCV)评分,眩晕 16分(眩晕程度 8分,频度 4分,持续时间 4分),颈肩痛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满分为30分,每项均分5个等级[16]。
3.2 疗效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5]拟定。
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能正常活动及工作。
显效:眩晕等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不受限,能坚持活动及工作。
有效:眩晕等症状改善,可适当活动及工作。
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变。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 ESCV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CV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 ESCV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2 12.4±4.11) 24.9±4.81)2)对照组 62 12.8±3.9 21.3±5.1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骨质增生突进椎动脉孔并压迫了椎动脉,引起反射性收缩,导致供血障碍从而引发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17]。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颈动脉受压,使得血液运行受到阻碍或减少。近年来,高压氧应用到CSA的治疗,疗效得以显著提高。在高压氧下,血中氧分压较常压下提高了 17~20倍,促使短时间内血氧张力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血氧的弥散率升高,组织弥散距离增加,从而达到改善脑内微循环,迅速纠正脑缺氧[18-19]。同时,高压氧疗能减轻椎动脉血管壁水肿,缓解痉挛、扭曲,从而畅通脑组织的供血、供氧路径,为快速缓解患者脑部的缺氧状况排除通路障碍[16]。
中医学中将CSA归为“眩晕”“头痛”等条目下[20-21],治疗以活血化瘀止痛、行气通络止痹为基本原则。本研究所涉及身痛逐瘀汤方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为治疗颈椎、肩臂、腰腿及周身疼痛的名方,本方以当归、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从而改善患者脑部供血不足症状[22-24],对CSA具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本病属于慢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因此长期服药一定会产生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食欲降低等一系列胃肠道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而且进一步加重患者医疗支出。
本研究陆氏导气针法代替口服中药,既往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能够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以及营养状况,消除神经和病变部位周围软组织水肿,有利于改善椎基底动脉对脑部的供血情况,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作用[25]。本次研究在取穴上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百会穴位于督脉上,在头顶部,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交会穴,与经外奇穴四神聪合用具有醒脑、固本、止眩的作用。大椎同属督脉,主治项强、肩背痛、七伤乏力;风池位于颈项部,具有疏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眩的作用;大杼补肝肾强筋骨;后溪舒筋通络,又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通于督脉,可以疏通督脉之气[26=28]。诸穴相合,共奏补虚、调气、通经、止眩之用。本研究选用陆氏导气针法,《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陆氏针灸常用的导气手法以针向行气法为主,即欲气上行针向上刺,欲气下行针向下刺,然后频频捻转,提插以催气,还可结合按法和循法[29]。陆氏针灸强调“导气行气”[30],其得气后行气是宣行气血直达病所以提升疗效。本项研究也证实陆氏导气针法联合高压氧治疗总有效率为 91.9%,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中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陆氏导气针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