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3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2020-08-18黄体政张志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
关键词:疫区淋巴细胞计数

黄体政,张志昌

(1. 湖北航天医院,湖北 孝感;2. 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湖北)

0 引言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发现多例有华南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7日,该病毒鉴定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ovelcorona 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WHO已将该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命名为SARS-CoV-2[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较长,且潜伏期也具备较强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至2020年5月17日0时,国内COVID-19患者累计确诊84487例,累计死亡4645例,累计死亡率为5.49%[2]。云梦县人民医院承担了云梦本县域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本文分析本院收治的3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1日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3]诊断标准确诊的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300例。

1.2 研究方法

询问调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分布、性别、年龄,有无疫区居住史或接触疫区人员病史,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发病时的症状(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等方面症状),接触疫区或来自疫区人员到发病时间,是否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入院后第1次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AST、ALT、肌酐、尿素氮、LDH、CK、CK-MB、及胸部CT表现。并分析病情严重程度是否与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AST、ALT、肌酐、尿素氮、LDH、CK、CK-MB等相关,并将相关的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或构成比(%)表示,使用χ2检验进行多组之间的比较,必要时使用连续性校正公式或Fisher精确检验计算χ2值;计量资料以±s表示,方差分析用于多组间比较,并进行两两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病例来源及流行病学资料

截至2020年4月1日,我院一共3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年龄为(4.6±16.9)岁,男性(180人)所占比例(60.0%),女性120人,所占比例(40.0%),男性多于女性。居住于湖北武汉或经过湖北武汉的患者为第1代病例,为120人,占比40.0%;接触来自湖北武汉人员的患者为第2代病例,为150人,占比50.0%,仍有30人无疫区居住、停留史及病患接触史。接触疫区或来自疫区人员到发病时间(6.4±3.9)d,最长约15d,最短约1d,中位数6d。

2.2 病例病情分型情况

病情严重程度中,普通型(83.7%)占大多数,其余依次为重型(11.2%)、轻型(4.1%)、危重型(1.0%)。目前可追溯到住院患者中的≥2人的家族聚集性发病的家庭50个,共110人,占比64.2%,其中感染人数最多的家庭为10人。

2.3 病例主要症状及临床指标

COVID-19患者仍以咳嗽(67.9%)、发热(59.6%)为主要症状,其次症状为咳痰(30.9%)、气促(20.4%)、腹痛腹泻(9.1%)、头昏头痛(8.2%)、纳差(4.4%)、恶心呕吐(3.4%)、胸闷胸痛(3.4%)。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患者年龄逐渐增大,3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两比较,仅发现轻型组与重型组,普通组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3组中有明显差异;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4 不同分型病例主要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征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肌酐、尿素氮、ALT、AST、 LDH、CK、CK-MB、红细胞沉降率、B淋巴细胞计数及 B淋巴细胞百分比在各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型组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普通组,重型组的 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普通组及轻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在轻型组与普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中各个临床指标的差异

270例患者(90%)的胸部CT提示双肺呈现多发小斑片影,或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符合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学特征。

2.5 病情严重程度与主要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发现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患2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而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各个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将患者是否为重症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反应蛋白升高、为反映重症COVID-19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4.432、0.163,P<0.05)。

3 讨论

2019年12月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武汉流行并迅速扩散至全国各地[3-4]。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宿主包括鸟类、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等现已证实COVID-19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少数经气溶胶与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4].张永振团队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的RNA测序鉴定出了一种来自冠状病毒科的新型RNA病毒,该病毒与一组SARS样冠状病毒(Betacoronavirus属,Sarbecovirus亚属)最为相似(89.1%核苷酸相似性)[5]。本研究显示常见症状是发热,其次是畏寒、咳嗽和乏力,少部分出现咽喉痛、腹泻25例与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相符[6-9],但气促发生率远低于其他研究(47.1%)[10]。少数COVID-19患者在数日内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迅速进展出现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变为重症或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或合并其他器官衰竭甚至死亡[6]。

在收治的COVID-19患者中,约有50个家庭出现聚集性发病,特别是有1个家庭感染人数达10人。家庭预防是防控的主要途径,所以特别注意家庭聚集事项。有条件情况下,所有接触史或者有疫区生活史的人群应完善胸部CT[11]及核酸检测。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及患2型糖尿病有关,需警惕高龄患者特别是有2型糖尿病基础的患者发生感染及发展成为重症的可能。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物,在多种炎症刺激下循环增加。CRP可能有助于区分细菌性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关性肺炎[12]。但也有学者认为CRP水平不适用于定义感染类型[12]。

我们发现,COVID-19患者外周血中CRP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加重均有升高趋势,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更为明显表明SRAS-COV-2和SARS病毒一样,可能主要作用于淋巴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13]。明显升高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的COVID-19患者发生肺部病灶进展的风险更高有助于早期识别发生病灶进展转为重型的转变。

通过回归分析显示CRP升高是病情严重独立影响因子,提示患者肺部损伤与炎症因子释放密切相关,所以对于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可能是治疗COVID-19的一个重要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疫区淋巴细胞计数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古代的计数方法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