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氧血红蛋白在一氧化碳中毒治疗中的应用

2020-08-18陈群燕黄舒伟梁娟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
关键词:一氧化碳高压氧中毒

陈群燕,黄舒伟,梁娟清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0 引言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大量一氧化碳经过呼吸道进入患者体内,无力、头痛、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情况下,会出现昏迷症状,甚至是死亡,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2]。本试验主要围绕使用监测指尖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数值来指导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展开深入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40例我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经双模拟法分组,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为正常血压。观察组20例,男性、女性患者各10、10例,年龄21-69岁,平均(45.26±2.18)岁;对照组20例,男性、女性患者各11、9例,年龄22-70岁,平均(46.28±2.52)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

1.2 方法

明确患者一氧化碳中毒但为了进一步确定患者中毒程度以及救治指导,考虑到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抽取患者血液中的COHb浓度检查在急救时间上滞后,并且操作不方便,很多医院尚未普及,遂使用E-SERIES除颤起搏监护仪(含有监测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的功能)监测患者指尖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给予患者病情分级(COHb浓度10%--30%为轻度中毒,COHb浓度30%--50%为中度中度,COHb浓度>50%为重度中毒)。在患者中毒后尽早的(尽可能在8小时以内)监测,以监测出的数值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抢救。

1.2.1 对照组没有监测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给予常规治疗

一氧化碳是从呼吸道进入血液,结合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并且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有着更大的结合力,碳氧血红蛋白无法携带氧气,并且对血红蛋白和氧的氧解离造成妨碍,这些因素会在不同器官造成组织缺氧,治疗一氧化碳的最佳措施就是氧疗。鼻导管吸氧为轻中度患者的治疗方式,高浓度面罩给氧为重度患者的治疗方式,流量应保持在每分8-10L,给氧时间应低于24小时,预防潴留二氧化碳及氧中毒。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及时将其口腔呕吐物及分泌物清除,取出假牙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预防窒息,舌后坠患者应合理放置口咽通气管,特殊情况下,给予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保持气道通畅。静脉给予改善脑代谢的药物、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及能量合剂,应对危重患者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此同时,严重中毒患者会在2-4小时内出现脑水肿,1-2天达到脑水肿高峰。快速创建静脉通路,确保及时输入抢救药物,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能够对大脑功能加以保护,快速静脉滴注20%250mL甘露醇,静注5-10mg地塞米松,降低脑水肿,促进脑细胞代谢。物理降温能够降低中枢性高热,给予针对性处理,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抽搐患者静脉注射10mg地西泮,特殊情况下,重复应用4-6小时,与此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应加约束带和床挡,保持肢体功能,预防坠伤及自伤。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无法及时排尿或出现尿失禁情况,应在早期阶段留置导管,对患者尿量加以观察。

1.2.2 观察组监测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尽早给予高压氧舱治疗

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确诊后,COHb浓度大于10%,只要排除禁忌证,应在早期阶段给予高压氧舱治疗。①机制:高压氧舱治疗能够快速解离碳氧血红蛋白,排除一氧化碳。加速恢复与一氧化碳结合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活性。还能够使患者全身组织器官缺氧情况得到改善,增加血氧含量,充分溶解氧组织,防止患者过度依赖血红蛋白运氧,从而对氧血症迅速加以纠正。若患者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20%,且处于严重症状,应每天给予2次高压氧治疗,在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降为10%后,每天给予1次高压氧治疗,经短期治疗,可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在高压氧环境下,能够使血液中溶解氧气的量逐渐增加,并对细胞的生物氧化情况加以改善。给予患者高压氧舱治疗,能够迅速改善组织代谢性酸中毒。高压氧还能够收缩颅内血管,减轻脑水肿,有利于降低颅内压,阻断脑水肿与大脑缺氧的恶性循环。②方法:患者稳定生命体征后,在多人空气加压仓内安置患者,治疗压力为0.25MPa,以面罩吸入30分钟纯氧,每天2次,中间间隔10分钟,减压时间和升压时间分别为25分钟和20分钟,重度患者在初始治疗的前3天,1天2--3次,之后1天1次。一般情况下,轻度中毒患者需进行5-10次吸氧,中度中毒患者需进行15-20次吸氧,重度中毒患者需进行40次以上吸氧。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急救情况,主要包括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及意识恢复时间[3]。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包括心率、低血压和高血压[4]。③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1.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n(%)]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描述,行t检验;检验值P<0.05时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40例患者急救情况

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更短,急救成功率更高,组间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40例患者急救情况(±s)、[n(%)]

表1 对比40例患者急救情况(±s)、[n(%)]

分组 例数 急救时间(min)急救成功率(%)意识恢复时间(h)观察组 20 22.36±2.57 19(95.00) 1.02±0.12对照组 20 34.87±2.91 12(60.00) 3.24±0.31 χ2/t 14.410 7.025 29.866 P 0.000 0.008 0.000

2.2 对比40例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30例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 (±s)

表2 对比30例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 (±s)

分组 例数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 72.36±5.10 86.62±6.57 105.85±4.12 127.23±4.51 65.34±2.36 75.38±2.41对照组 15 72.69±5.47 80.39±4.82 105.32±4.71 110.65±4.68 65.78±2.69 70.92±2.54 t 0.170 2.961 0.328 9.879 0.476 4.933 P 0.965 0.006 0.745 0.000 0.637 0.000

2.3 对比40例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1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6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t值为7.025,P值为0.008,组间呈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患者家属会表现出急躁情绪,迫切要求医师迅速采取急救措施[5]。因此,就诊医生应有条不紊、沉着冷静地展开抢救,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与此同时,要给予患者耐心疏导,保证顺利展开抢救工作,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一氧化碳高压氧中毒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中毒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