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观疗法对青少年抑郁及家庭亲密度的干预研究

2020-08-18祖甜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
关键词:对象密度青少年

祖甜甜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0 引言

内观疗法是日本吉本伊信1937年创立,依照内观的三个主题,对截止到目前的各个人生节点进行重新回忆、重新体验。从对母亲、父亲、兄弟姐妹等拥有亲密关系的人的细致回忆中,回顾自己与他人的付出,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认知,激发感动、感恩等正性情感,重新获得体验爱的能力[1]。内观疗法现广泛应用于青少年教育及精神、心理治疗中。有研究表明抑郁症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家庭亲密度水平在青少年抑郁中的发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在青少年抑郁患病率日益升高的背景下,本研究特选取青少年抑郁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探讨内观疗法对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及家庭亲密度的改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患者50例为本次实验的全部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的诊断均符合ICD-10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均分布在13~19岁之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观察对象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17.25±2.02)岁。观察组中男12例,女13例,平均(16.75±2.43)岁。观察组同对照组在年龄及性别等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盐酸氟西汀片),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周集中内观治疗,观察1周,由精神科医生对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定。

1.3 观察及判定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及其实际家庭亲密度的评分。抑郁评分:依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进行评定,得分高低与抑郁程度成正比。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量表是1982年由Olson编制的自评量表,包括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两个分量表,共包括30个项目,其中测量家庭亲密度占16个项目[3]。因本研究主在探索患者家患者庭亲密度改善情况,所以仅采用家庭亲密度分量表。采用五分制评分,得分与被测者家庭亲密度成正比。原量表包含个体对家庭状况的实际评估与理想预期两个方面,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只选取患者家庭亲密度的实际评估部分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组、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对象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比较

未治疗时,两组实验对象的抑郁总得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相应干预治疗后,两组实验对象的抑郁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得分,且观察组治疗后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的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实验对象治疗前后实际家庭亲密度评分比较

两组实验对象的实际家庭亲密度得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相应干预治疗后,两组试验对象的实际家庭亲密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的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24评分比较( 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24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25 24.31±3.20 14.11±2.45 4.43 P<0.01对照组 25 23.87±3.45 19.12±1.23 2.13 P<0.05 t 0.94 2.21 P P>0.05 P<0.05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实际家庭亲密度评分比较( 分,±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实际家庭亲密度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25 52.45±2.70 60.78±3.26 3.64 P<0.01对照组 25 52.36±2.84 55.31±3.12 2.57 P<0.05 t 1.03 2.41 P P>0.05 P<0.05

3 讨论

抑郁症在青少年中发生率日益增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更有可能导致自杀或死亡等无法挽回的后果,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对于社会,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4]。家庭提供给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主要的获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同个体身心发展的紧密相连,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5]。一个家庭亲密度高的家庭中,其儿女罹患抑郁的概率要低于在家庭亲密关系差的家庭[6]。有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同父母的矛盾关系与青少年抑郁的发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7]。在一项研究中,采取96例青少年抑郁患者与96例健康青少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更多的童年创伤,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功能都存在一定问题[8]。内观疗法现广泛的应用到青少年感恩教育及各种精神、心理问题的治疗中。内观能够通过唤醒青少年抑郁患者对家庭成员的感恩心境,改变其病理认知,打开郁节,使其重新体验爱、收获爱,重新获得心理支持,从而改善抑郁症状,重新构建与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使其在抑郁心境中能够主动获得家庭支持。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抑郁及实际家庭亲密度均得到改善;而对照组抑郁程度及家庭亲密度得到明显改善(P<0.01)。综上,在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治疗中内观干预效果较佳,无论是抑郁的严重程度还是患者的家庭亲密关系都的得到了缓解,内观治疗对抑郁的治疗及远期预后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猜你喜欢

对象密度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密度”练习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个性签名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