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2020-08-18颜惠宇杨远胡
颜惠宇,杨远胡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三和医院儿科,广东惠州516211
RDS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见的一种疾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为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致[1]。目前NCPAP为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问题的主要手段,但其存在部分缺陷,如鼻塞与极低体重儿鼻腔不相符,容易引发鼻黏粘膜溃疡、鼻肉芽肿等并发症,还存在咽喉吞咽功能损伤的潜在风险[2]。近年来HHFNC逐渐用于临床,其无NCPAP的缺陷,可有效改善早产儿通气状态。该研究于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抽取94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参照组,各47例。对RDS早产儿实施HHFNC辅助通气,旨在研究其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抽取94例RDS早产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参照组,各47例。研究组男25例,女22例,胎龄32~36周,平均(34.05±1.28)周。参照组男26例,女21例,胎龄31~36.5周,平均(34.01±1.25)周。对两组早产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出生体质量均<2 500 g,胎龄<37周,并符合《实用新生儿科学》中RDS诊断标准;患儿均临床情况稳定,未出现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等症状;监护人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肺发育不良者、心脏病者、代谢异常者、呼吸道畸形者;新生儿Apgar评分<3分者;重度窒息者。
1.3 方法
参照组接受NCPAP辅助通气,根据患儿体重选择适宜的鼻塞,将鼻塞填满患儿鼻腔并固定处理,参数调节:气道正压在4~8 cmH2O之间,氧浓度在8~10 L/min之间。撤机标准:呼气末压力在3 cmH2O并吸入氧浓度<0.4 L/min。
研究组接受HHFNC辅助通气,选择适宜的双腔鼻导管,插入深度不能超过1 cm,使温度在37℃左右,氧流量调节为2~8 L/min。根据X胸片、氧合状况对氧流量进行调节,维持血氧饱和度(SaO2)在85%~92%之间。撤机标准:患儿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良好,临床状况稳定。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进行观察,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记录两组无创通气时间及通气期间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方法
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差异
治疗前,两组PaO2、SaO2、PaCO2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研究组PaO2、PaCO2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Sa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无创通气时间、并发症分析
研究组无创通气时间为(6.58±1.34)d,与参照组的(6.24±1.26)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7,P>0.05)。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气胸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鼻部损伤、CO2潴留、腹胀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分析[n(%)]Table 2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complications[n(%)]
3 讨论
RDS为新生儿科常见病,多见于早产儿,主要为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呻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3]。RDS可导致胸廓塌陷,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肺炎、气胸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对RDS主要采用呼吸支持治疗,常见方式包括头面罩吸氧、经鼻持续正压通气、鼻导管吸氧等,选择科学合理的呼吸支持治疗对改善患儿通气功能、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表1两组血气指标差异(±s)Table 1 Differences in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两组血气指标差异(±s)Table 1 Differences in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研究组(n=47)参照组(n=47)t值P值Pa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3 d 45.13±3.48 45.07±3.42 0.084 0.933 74.31±5.81 71.36±4.15 2.833 0.006 SaO2(%)治疗前 治疗后3 d 80.61±6.12 80.68±6.23 0.055 0.956 89.74±6.53 90.04±6.62 0.221 0.825 PaC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3 d 50.16±3.78 50.24±3.83 0.102 0.919 41.25±2.14 46.75±3.07 10.076 0.000
NCPAP为目前临床治疗RDS早产儿的常见手段,其应用鼻塞接患儿呼吸机,可使患儿在吸气相获取持续气流,呼气相可获取正压或阻力,使整个呼吸周期内均为正压[4]。NCPAP不需行气管插管,可避免有创通气所致的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虽然NCPAP可一定程度改善患儿通气功能,但因早产儿多体重较轻,NCPAP鼻塞与患儿鼻腔不相符,可引发表皮破损、鼻黏膜受压坏死等并发症,影响患儿康复。NCPAP鼻塞固定困难,容易增加护理难度,引发患儿不适,容易降低患儿依从性,增加镇静剂应用,不利于护理工作开展,还可增加喂养不耐受的风险,影响患儿生长发育[5]。
HHFNC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无创通气技术,通过特制的鼻导管吸入加温湿化气体,可避免水分及热量散发,减轻对气道黏膜纤毛的损伤[6]。HHFNC可产生与NCPAP类似的气道正压,与NCPAP相比其鼻导管更柔软轻便,便于固定,可减损鼻部损伤风险,经加温湿化的气体可减轻对呼吸道的刺激,可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有效增加患儿呼吸道适应性[7-8]。HHFNC因鼻腔放置合适的鼻导管,可避免面部厚重装置引发鼻部损伤,同时可提高氧利用度,减少NCPAP鼻塞给氧所致的腹胀[9]。金宝等人[10]研究结果显示,HHFNC组患儿鼻损伤发生率腹胀发生率分别为5.2%、10.5%,均低于NCPAP组21.6%、27.0%,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腹胀、鼻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26%、2.13%,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与金宝等人[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HHFNC可有效减少腹胀、鼻部损伤等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研究组治疗后PaO2、PaCO2与参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提示HHFNC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进而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及肺通气功能。
综上所述,HHFNC可有效改善RDS早产儿血气指标,还可降低鼻损伤、腹胀等并发症风险,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