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学校体育德育实施的困境与深化落实的应然之道

2020-08-17吴中伟

时代人物 2020年6期
关键词:德性身体德育

吴中伟

与人类所具备的各种自然能力一样,德性是一种需要不断修习而获得的,它蕴藏于各种身心教育之中。诚如孟子所言:“人之德,起于善”,人生来就具备“德”的潜质,从其善开始。同时,孟子也提到:“德之增,源于化,而非龄长。”此语意思是说,人的道德并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提升,而是源于教化的。古代教化的核心在于“身体力行”,其中,礼、仪、射、御皆是教人以成“德”的因素。到了近代以来,西方教育将体育分化出来,“智”与“体”呈现分野之势,其中,“体”则为身体教育——体育,体育作为“身体”观照的手段,同时,也成为“德育”养成的重要科目。然而,随着体育现代化课程的不断调整,体育之“德育”功能呈弱化之势,在中国的教育的当下,这种情况尤甚,个体道德失范事件频发。如何破解当下身体教育中“德性”缺失,体育课程如何推进,则是本文关注的重要话题。

1当下学校体育教育中德育实施的困境

1.1“兴趣化”的课程教育风尚致使身体教育德性弱化

2004年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革新,体育教育教学呈现出一种“兴趣化”倾向。部分教育工作者夸大了心理适应与社会适应力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兴趣在体育教育中的优先性”,进而导致身体素质训练、运动技术达标等内容的淡化,给人以“身体锻炼理论”弱于“兴趣娱乐”的景象。在现实教学之中,寻求“兴趣化”缺少“体育规训”式要求的体育课程,对于久坐教室的学生来说,身体活动量则大大减少。加之“以人为本”课程理念的浅化认知,更加助长了“兴趣化”体育课程的快速发展。这样一来,体育课程的关注点不再是学生个体的身体锻炼,而转向了兴趣所指甚至娱乐需求,大多数带有娱乐性质的体育课程大行其道,而流汗、费力、拼毅力的体育活动则不受学生喜爱,体育教师也顺应学生们的心理需求,体育课程的基本强度、运动负荷、运动技术等指标也随之越发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难以有益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课程由于过度关注了“兴趣”而对身体发展与道德要义的关注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1.2“无伤害”课程致使身体德化教育减分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加之个体身体素质的下降,体育课程的开设则陷入尴尬的境地。由于部个体身体素质不高,在运动中常会出现“运动性伤病”,校方虽有特殊项目险种为体育课程伤病担保,但部分学生家长仍认为校方体育教学有误,予以责任追究。一度致使体育教师不敢于放手体育课程教学,许多体育教学人员在教学中秉持“宁愿让学生坐着,担心学生跑伤”、“收起强度项目山羊和双杠”,其根本原因则是担心学生受伤。加之互联网风靡全球,学生在下了体育课程便纷纷沉迷于虚拟世界之中,出现了不少“宅男”、“宅女”,这种情形致使青少年学生的运动缺乏更为严重。在体育教学课程中,体育教学人员为了学生的身体安全,也便选择了强度相对较低的体力活动。由于体育活动的降低,个体的身体体验则是浅尝辄止的。从更加宽泛的意义来讲,缺乏身体运动的惰性身体的养成,也正恰恰是道德失范的深层来源之一。同时,缺少大强度的身体体验,看似是“安全”的,然而,个体真正面对来自外界不可抗的“自然灾害”或社会压力等问题时,个体是难于适应的,其耐性、毅力等道德品质也难以在运动中养成。

2学校体育教育中德育实施的应然之道

2.1“塑造身体德性”是学校体育的的首要使命

学校体育的使命是“锻以成人”,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重要事实,在西方体育到东方体育中一以贯之。在中国学校体育的宏观建构之中,尤其是现代体育教学中,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成分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在具体体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兴趣化”教育改革更是弱化了体育教育中的德性教化。针对当下体育教育“兴趣化”严重的现象,为了推进体育教育回归正轨,在体育教育中深化身体德性之认识是极为必要的。在接下来体育教育中,应强化体育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兴趣化”体育教育虽然提高了体育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德性的培养。从国家发展的视角来看,国民身体素养德性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它更是国民教育的历史任务。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它是一个战略的的问题。纵观全球,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身体的德性皆是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身体德性恶化的群体必然会导致社会文明的败了,欧洲中世纪妖魔化身体欲求与健康价值诉求,使得全民走向崩溃之路,这一历史经验如在昨日历历在目。从这一点上来看,身体德性教育作为教育、作为体育的首要任务,无论怎样来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的引入与深化身体道德教育的概念,在体育教育的目标体系、教学实践、教学考核等等各个环节都应从理论到实践层面上对德性要素在体育中的融合作以系统性地拓展与革新。

2.2在体育教育中“标准化”实施德性教育

德性的衡量难于测量,是德性在教育中难以实施与落实的最大问题,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更是难以把握。然而,细细研读中国历代身体德性教化不难看出,德性的教化也是可以分层、分阶段的,甚至可以“标准化”实施的。学者李储涛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体育教育实施做了一系列“德育”实施建构,他提出体育教育中德育的落实可以“标准化”、“水平化”,一度为德育在体育教育中落实与实施提供了思路上的探讨。借鉴其研究成果,结合当下体育教育德育实施的现状。在未来的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体育教育道德实施可以从以下五个水平入手。水平一,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水平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会尊重弱小、尊重对手,进而学会尊重他人。水平三,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体育活动中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水平四,使学生理解在不同运动中的各自任务,识别规则与禁忌。水平五,使学生理解同一运动中承担的任务,学会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明晰规则,在规则执行下获得合法的获胜,提高其自信力、生命力。

3结语

从学校体育的发展不难看出,近年来学校教育中虽有“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之纲领性建构,但是,在实践教学之中不难看出,关注“心”的教育更多,而对“身”则关注与探讨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对“身”的教育更多地落实于学校体育教育课程。然而,学校体育对“身”的观照却一度陷入困境,尤其是对个体德育的实施则显得更为捉襟见肘,致使当下学校体育教育德育实施的困境有二大因素:一是“兴趣化”的课程教育风尚致使身体教育德性弱化;二是“无伤害”课程致使身体德化教育减份。欲改善当下学校体育教育中德育缺失的现状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将“塑造身体德性”是学校体育的的首要使命;另一方面则是要在体育教育中“标准化”实施德性教育。

参考文献

[1]吕贤清.“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策略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20,22(03):73-75.

[2]刘国龙.基于“具身德育”的体育德育教育模式与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5):28-29+35.

[3]陈战永.高校体育中实施思政教育的测评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5):63-64.

[4]王守芹.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4.

[5]楊建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体育师友,2019,42(02):11-12.

猜你喜欢

德性身体德育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