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屈孕酮片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及对T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影响
2020-08-17王晓彩由艳艳
塔 拉 张 琰 王晓彩 由艳艳
1.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118000);2.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
研究统计[1],胚胎着床后有21.5%~32.8%出现自然流产风险,而复发性流产属临床较多发的妊娠并发症。Toth等[2]研究发现, 85%复发性流产者属孕早期流产。复发性流产可受多种因素影响, 37%未能明确流产原因,统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3]。Schleussner等[4]研究认为,URSA的发生与免疫微环境失调相关。本研究收集URSA患者资料,探析地屈孕酮片联合绒毛膜促性激素疗效,分析治疗对患者T淋巴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URSA患者100例,确诊符合《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制定的复发性流产诊断标准[5]。纳入标准:①常规检查未明确病发原因,考虑为URSA;②距前次流产时间<12个月;③患者及男方经染色体检测正常;④男方精液检测正常;⑤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染色体异常;生殖器官异常;严重感染、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相关疾病及免疫性抗体;肝肾功能异常;高泌乳血症;近3个月使用激素类药物。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治疗方法
采取B超监测。按照简单法随机分为两组,于患者排卵日第2~3d给予观察组地屈孕酮片(Abbott Biologicals B.V,0mg/片),10mg/次,2次/d,持续用药14d,待确认妊娠后,持续用药至孕12周;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生产, 1ml:10mg/瓶)肌注,20mg/次,持续用药14d,确认妊娠后结合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调整黄体酮剂量,注射用药至患者孕12周,最大注射量≤60mg/d。两组均肌注绒毛膜促性素(丽珠制药生产),2000U/次,间隔1d肌注,直至孕10周,孕11~12周若患者未见先兆流产调整绒促性素剂量,降低至1000U/d,间隔3d肌注1次。全部患者治疗保胎期间均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及早孕护理,协助患者定期孕检。
1.3 观察指标
于妊娠8、12周取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IL-17、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流式细胞仪检测CD4+调节性T细胞Treg ( Treg/CD4+)、CD4+T辅助细胞Th17(Th17/CD4+)、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统计两组妊娠结局,记录用药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分别对数据行χ2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观察组50例,年龄(29.7±2.6)岁(25~40岁),流产(3.7±0.6)次(3~5次);对照组50例,年龄(29.5±2.9)岁(26~41岁),流产(3.4±0.6)次(3~5次)。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100例URSA患者均再次妊娠,治疗期间有9例因个人因素(2例因孕期服用影响胎儿发育药物转行人工流产,3例染色体异常引产,2例胎儿畸形引产,2例未到本院建立生育档案失联)脱落,剔除本研究。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6例。脱落患者基础资料与未脱落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T淋巴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比较
与妊娠8周比较,两组妊娠12周IL-4、IL-10、Treg / CD4+均升高,IL-6、IL-17、INF-γ、TNF-α、hs-CRP、Th17/CD4+、Th17 /Treg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妊娠期间T淋巴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比较
a本组妊娠8周与12周比较 P<0.05
2.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保胎成功39例,对照组保胎成功26例。观察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率、孕周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期内均有轻度胃胀、皮疹、乳房肿胀等不良反应,且对照组患者因长期注射黄体酮,4例发生注射部位皮下硬结,另有1例皮周感染,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研究认为[6],URSA的病因机制及核心因素主要与患者机体免疫调节异常相关。费倩倩等[7]研究认为,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 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 17(Th17) 出现紊乱或表达异常时,将存在引发URSA发生高风险。
地屈孕酮作为临床常用的天然孕激素药物。邹燕等[8]对地屈孕酮药学分析证实,地屈孕酮在子宫内膜受体亲和反应机制方面较黄体酮更具优势,能够增强子宫内膜容受反应,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免疫调节功能恢复,减少流产风险。丁桂春等[9]研究指出,地屈孕酮能够对淋巴细胞产生较强刺激作用,促进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同时对Th2型细胞因子产生抑制效应,调节“母—胎”免疫平衡,确保胚胎正常发育。绒毛膜促性素治疗则是临床常用的促雌、孕激素分泌方案,能够有效提高URSA患者雌孕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风险。本研究采取地屈孕酮片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 URSA患者流产率低于黄体酮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提高了患者保胎成功率。
病理学研究指出,URSA患者妊娠结局与Th1型、Th2型免疫反应相关[10]。黄艳星[11]研究发现,URSA患者Thl/Th2免疫排斥与耐受呈失衡。TNF-α、INF-γ为Th1型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可影响胚胎生长发育及滋养层细胞活性,Thl型细胞因子表达增高,增加胚胎植入难度。IL-4、IL-6、IL-10则是Th2型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王德胜等[12]证实,IL-6对B细胞形成刺激而影响母体免疫,IL-10则能调节Th1细胞因子表达,调节“母—胎”免疫相容性。Treg则是介导母体免疫耐受的关键特异性表达转录因子,若Treg存在功能缺陷或数量不足,可引发URSA高风险。Th17也同样与Treg有密切关联,可促分泌IL-17形成促炎效应[13]。Th17/Treg失衡可对妊娠结局及免疫耐受产生不良影响[14]。本研究URSA患者经治疗后,患者IL-4、IL-10、Treg/CD4+均升高,IL-6、IL-17、INF-γ、TNF-α、hs-CRP、Th17/CD4+、Th17/Treg均降低,且观察组T淋巴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指标改善效果更优。有效调节了患者Thl/Th2免疫反应平衡,促进孕激素水平提升。另外,近年临床对于URSA与微炎症状态的研究也越发重视。多项研究发现[15-16],URSA的发生可受机体微炎症环境影响,加重母体免疫排斥反应,引发胎盘组织局部缺氧缺血等。徐又先等[17]研究结果亦证实,早孕后炎症因子水平较未孕女性略高,但无明显差异。本研究URSA患者早孕期hs-CRP明显升高,表明URSA患者早孕期机体正处于微炎症状态,而通过地屈孕酮片与绒毛膜促性素联合治疗后,URSA患者微炎症状态得以控制,减少流产风险。
综上所述,地屈孕酮片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URSA效果良好,可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母—胎”免疫平衡,降低流产风险,提高保胎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