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循环重建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0-08-16郭恺姚新宇武卫静王丙乾栗振中马增路
郭恺 姚新宇 武卫静 王丙乾 栗振中 马增路
摘 要:目的 探究脑脊液循环重建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42例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循环重建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d、5d颅内压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循环重建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提高术后有效率。
关键词:脑脊液循环重建术;去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050-03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其是由重力作用下对脑部造成损伤,出现脑组织坏死和血肿等现象,造成脑组织发生占位性病变、吸收障碍和脑脊液分泌过多,使颅内压升高。对患者及时清除脑内血肿和坏死部分,利于颅内降压,改善脑脊液循环。目前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降压,但对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伤改善效果不理想[1]。脑脊液循环重建术是一种新的脑脊液循环,大部分脑脊液不通过凸面蛛网膜下腔吸收,而是通过脑实质吸收,是清除细胞外液和脑脊液循环的重要部分,这一循环路径为“类淋巴循环”,脑脊液循环重建术是在“类淋巴循环”起点重建回流通路[2]。本文主要探讨脑脊液循环重建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25-56岁之间,平均(40.51±5.71)岁,其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15例,其他5例。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在26-55岁之间,平均(40.55±5.60)岁,其车祸伤23例,高处坠落伤16例,其他3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CT检查符合重症颅脑损伤诊断标准[3];②持续30min颅内压>30mmHg;③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瞳孔散大;②凝血功能障碍;③颅脑穿透。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全麻,经CT对颅脑完成检查,将患处朝上,于翼点为切口,额颞位进行骨瓣减压,骨瓣以10cm×8cm,切开硬脑膜,清除血肿,对侧裂内血管进行保护,及时止血,将颅腔缝合。
观察组增加脑脊液循环重建术,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额外侧为切口,前颅底充分暴露,打开颈内动脉池和交叉池,骨瓣去除后如硬脑膜有较大张力,将额叶脑组织轻微抬起,切开视神经蛛网膜,脑脊液释放,表示颅内压降低,随后可大范围打开,进行减压和打开脑池,留置引流管于术后,将颅腔关闭缝合。
1.4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采用德国Spiegelberg颅内压监测仪对颅内压检测;②临床疗效评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植物生存:机体最小反应;重度残疾:日常生活需照料;轻度残疾:于保护状态可独立活动;恢复良好:有轻度缺陷可恢复正常生活;总有效率=(轻度残疾+恢复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和术后数据采用SSP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数据用[n(%)]表示,行χ2 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颅内压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我国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颅内压升高是该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颅脑损伤会造成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和微循环障碍,引发脑缺血水肿现象发生,形成恶性颅内高压[4]。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颅脑损伤的主要治疗方式,可降低颅内压,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和脑组织受压等症状无法改善。脑脊液循环重建术是清除细胞外液和脑脊液循环重要部分,脑脊液涌出,颅内压降低,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文主要观察脑脊液循环重建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患者的术后疗效。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重力作用,造成硬脑膜的破坏和脑组织损伤,出现脑水肿、颅内出血等现象,导致颅内压升高。本研究显示,术后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脑脊液循环重建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得到释放,促进脑循环,提高存活率。分析认为,对照组单独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是对外减压,通过对脑组织坏死部分和血肿的清除,可降低颅内压,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无法有效缓解颅内压导致的循环障碍[5]。脑脊液循环是一半以上的脑脊液通过脑实质吸收,与细胞外液吸收紧密相連。脑循环重建后,脑脊液不通过血管周间隙,而细胞外液和脑脊液通过新的脑脊液循环系统流入基底池,明显改善脑局部压迫和脑水肿,有效改善颅内高压。脑脊液循环重建术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类淋巴循环起点进行脑脊液循环重建,大范围的打开硬脑膜和鞍上脑池,有效改善了脑积血造成的脑脊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阻造成的脑血流循环障碍,降低了脑组织受压程度和颅内压[6]。脑脊液循环重建术,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和静脉回流,使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有效缓解,抑制应激反应,从而保护脑组织的营养代谢。脑脊液循环重建术和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运用,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避免脑水肿和脑疝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救治率。
综上所述,脑脊液循环重建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通过清除脑组织坏死部分和脑脊液循环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可降低颅内压,提高术后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冠磊,王晓军.Ⅰ型呼衰患者重型颅脑损伤后交通性脑积水全身麻醉1例[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3):283-284.
[2]沈明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835-836.
[3]焦保华,赵宗茂.《第4版美国重型颅脑损伤诊疗指南》解读[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2):125-128,145-145.
[4]许飞羽.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脑血流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23-1024.
[5]朱小青.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3):434-436.
[6]王小言,夏鹰,金虎,等.脑脊液循环重建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对颅内压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脑利钠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9,23(8):15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