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

2020-08-16邵亚伟

兰台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互联网+信息化

邵亚伟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应用以及当前高校党建档案管理的现状,紧接着讨论了“互联网+”对于高校党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后在管理行为、服务理念、平台设计、反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策略,以期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275.9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12-31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nternet +" applica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rchive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net +" in party building archives management, finally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in terms of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service concept, platform desig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party building archive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Internet +" background.

Keyword Internet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chives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互联网+”这一概念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近年来在教育、经济等社会各类传统领域深入融合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应该从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自2015—2019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连续五年提及“互联网+”,主张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推进“互联网+”战略。可见,“互联网+”技术前景光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早在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中,就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党建”,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助力全面从严治党。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做法,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内容、阵地。高校党建档案作为高校开展党建活动和管理学生党员的真实记录,如能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创新管理模式,推进高校党建档案的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将对于改进高校党建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效率,促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纵深化发展,助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分析

1.“互联网+”的应用。早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在《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指出,应该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来促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除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外,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发展模式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也成为促进“互联网+”物尽其用的强大助推器。如政府为适應新形势,提高服务和治理能力而提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实现法治政府的有效路径[2];将“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结合,能够切实建设健康、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为农业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3]120-125;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促进数字化教学创新应用的可持续发展[4]92-93;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高校档案服务新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档案服务模式,满足大数据时代档案用户的新需求,为高校、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快捷的档案服务,最大限度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5]106-108。综上所述,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各行各业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然而,“互联网+”方兴未艾的同时,在法律监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还需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以确保“互联网+”战略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6]。

2.高校党建档案管理。各高校作为党和国家的人才聚集地,在承担人才培养使命的同时,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在高校党建事业中,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组织建设、发展学生党员等过程都会产生档案,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相关资料、党员花名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关资料等都是高校党建档案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和信息时代的客观需要面前,当前高校党建工作早已迈出了“第一步”。如在传统“三会一课”的基础上,众多高校利用微信、微博、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作为党建工作动态宣传和理论学习的主要手段,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效率。又如吴惠玲等[7]46-47以“创建空间”的发展为切入点,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王维秋等[8]1-5探讨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智慧党建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主张构建高校智慧党建云平台,从而提升高校智慧党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水平。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党建档案管理方面,也已有研究。如孙靖靖[9]67-69在分析当前党建信息化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又如陈小磊等[10]213-214+217分析了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和加强高校学生党建档案管理的基本思路、基本条件,为提高高校学生党建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当前,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虽已初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领导重视度不够,党建档案管理平台建设缺乏资金投入、硬件设备滞后,档案管理、信息技术人才投资不足,学生党员参与度、积极性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要想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在理念、制度、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和保障,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更加透明化、现代化。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抓好党建工作已成为最大的政绩。在当前高校党建档案管理工作中,亟待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彰显新时代高等学校应有的作为,更好地利用党建档案服务党建工作,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

1.革新传统理念。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党建档案管理模式,管理对象主要为纸质载体的档案,管理目的也主要趋于“存”,再加上档案本身的“神秘性”,严重阻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进程。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高校党建档案管理中,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公众的传统观念,基于信息化管理模式来打造透明化、人性化的服务型高校党建平台,促进管理目的向“用”转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生党建管理系统实时查询政治审查的进度,从而进一步完善相关材料。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引入也倒逼档案工作者转变理念,学习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拋弃传统的被动式服务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开展主动式档案信息服务,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真正融入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中去,从而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档案信息支撑。

2.提高管理效率。相比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众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数字化档案不再需要配备专门的库房、温湿度调节设备等硬件设施,可以节省大量财力物力用于其他党建工作;第二,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让档案工作者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的管理和查阅,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档案信息的编研、科学研究等,促进高校党建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转变;第三,在传统模式中,囿于管理不善等原因,经常会存在党建材料遗失,需要补办材料的现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中,数字化档案被集成在档案管理系统中,查阅相关档案只需登录平台即可,既简化了服务流程,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第四,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基地,基于“互联网+”的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部分,能够和高校“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互联网+教务管理”“互联网+科研管理”等主体业务有效衔接,全方位推动高等学校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创新服务形式。基于“互联网+”的档案信息服务形式更加多元、便捷、高效。一方面,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档案信息服务时,势必会留下用户足迹,档案工作者可以基于此,利用数据分析系统对用户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用户的需求动态,把握用户的需求心理,从而构建用户画像,主动为用户提供精准式档案信息服务,有利于提高用户的需求满意度。另一方面,“两微一端”更是拓展了传统服务媒介,如党建工作部门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党建工作的最新动态,党员可以登录学习强国平台进行理论学习,这些创新性服务形式丰富了服务形式,拓宽了服务渠道,也有利于拉近党建工作和党员之间的距离。所以,“互联网+”技术能创新高校党建档案信息服务形式,从而为党建工作提供更多优质的信息支撑,彰显档案的信息属性和文化属性。

4.深化从严治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这样的必然要求下,对党建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党建档案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客观记录,具有真实、全面、系统的特点,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创新党建档案管理的表现,符合“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的要求。此外,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中,必须要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如《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度》《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规范》等等,有利于推动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公开化,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

三、完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在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管理目的”这一天秤必然会倾向于“用”。然而,需要在管理行为、服务理念、平台设计、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让用户用起来更满意,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纵深发展。

1.以法规为体系规范管理行为。各高校要紧紧围绕校党委党建工作的总目标,同时结合各院系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基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要求[11]14-15,制定《党建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制度》,明确哪些党建档案需要归档保存;制定《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规范》来规定平台的身份验证、功能模块、权限设置等内容;制定和完善《党建档案查借阅制度》,最大力度保证用户能够查、借阅到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不仅如此,对于管理机构的设置、档案工作者的管理等都需要配套相关制度,这就要求党建档案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与领导和其他业务部门开展交流沟通,从宏观层面使管理模式内部的制度和整个党建工作系统的制度相接轨,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党建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党建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2.以用户为中心转变服务理念。“互联网+”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必须改变被动的“供给导向”模式[12]99-104,不仅要开展常规性的查借阅服务,更需要档案工作者主动出击,突破用户与党建档案管理部门的单向服务状态。如档案工作者可以根据用户身份、时事政治、高校党建动态,了解他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层次、需求内容、需求动向以及需求深度等。如学生党员更关心自己的党员材料,党支部对于党建工作台账等材料需求量更大。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一改传统的重藏轻用服务观念和被动的“供给导向”服务模式,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掌握不同用户对档案信息服务需求所呈现出来的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等特点,开展精准化档案信息服务。

3.以技术为支撑创新平台设计。新时代背景下,用户对档案服务平台的需求逐渐呈现出主动性、精准性的特点,档案工作者需要不断创新服务平台设计,优化服务手段,打破档案用户面对的“信息孤岛”“信息迷航”“信息冗余”的困境,以实现档案信息的精准利用。如档案管理部门要跨媒体平台整合资源,使用户能够在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中实现多媒体档案资源的自主查询、检索、利用等一站式服务,从而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需求。以学习强国为例,不仅仅是党员,普通群众也可以登录获取各类学习平台推送的要闻、慕课、党史、电视台直播等多种多样的内容,是资源整合平台的典范。因此,党建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以技术为支撑,不断打造和完善智能型党建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精准检索与精准推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4.以数据为基点建立反馈机制。党建档案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服务效果是否高效便捷,关键取决于用户的反馈评价。然而,这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普遍欠缺的。在“互联网+”背景下,一方面可以通过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开设的“用户评价”功能直接获取用户的评价,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总会因为各种原因,用户难以將自己的真实诉求表达出来,然而真正需要挖掘并作出回应的正是这一部分“隐性需求”。因此,档案部门需要借助反馈机制全面监测、获取、分析用户的动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对不同阶段的用户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档案信息服务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与此同时,还需要将主观的用户意见和客观的数据分析结果相结合,力求最大程度挖掘出用户的心声,从而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此外,科学有效的反馈机制还应包括档案部门自我评价和第三方的评价,如上级领导的指导意见等,可以分担用户评价时的焦虑和负担,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早期的网络党建,到近年来的“互联网+”党建,党建工作不断往科学、现代、规范和智能的方向发展,这也符合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前,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自身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符合时代潮流[13]350-355。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科学文化机构,更应当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将“互联网+”引入到党建档案管理中,为高校党建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适当的条件,结合高校本身的服务形式,让高校党建档案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71027/t20171027_524003098.shtml.

[2]省委党校 唐琼.用好“互联网+政务服务” 实现政府治理能力飞跃[N].四川日报,2019-11-26(6).

[3]张沛源.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战略途径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9,39(9):120-125.

[4]李岸龙.“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教学创新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9,10(7):92-93.

[5]陈宏娟,贾震宇.“互联网+高校档案”新业态的服务方式创新[J].兰台世界,2019(5):106-108.

[6]今日中国.张莉:以“互联网+”战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进程[EB/OL].http://www.chinatoday.com.cn/chinese/economy/fxb/201505/t20150511_800033295.html.

[7]吴惠玲,杨彦.“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创新性研究——以开展“创建空间”为例[J].职业,2019(32):46-47.

[8]王维秋,刘春丽,马凤毛,刘丽萍.“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云平台构建探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5):1-5.

[9]孙靖靖.“互联网+党建”视域下高校档案管理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19(5):67-69.

[10]陈小磊,吴卫,姚岚.“互联网+”模式下学生党建档案管理方法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6):213-214+217.

[11]张光明.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精细化管理探索[J].档案时空,2019(4):14-15.

[12]金波,晏秦.数据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创新[J].档案学研究,2017(6):99-104.

[13]石萌,林禾.“互联网+党建”研究综述[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8,13(3):350-355.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互联网+信息化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