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与思考

2020-08-16符国帅雷天语唐峥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心理健康

符国帅 雷天语 唐峥华

[摘 要]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各地高校陆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并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但也出现学生对心理咨询认同度低、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新时代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心理工作的机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心理健康普查和档案建设、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8-0050-03

一 心理工作的机构建设情况

1 高校心理工作机构建设

学校心理中心为第一级,一般挂靠在学生处或由心理学院托管,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为中心,由专职心理教师组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负责统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制定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培训第二、三、四级网络的心理工作人员;学生心理普查与建档;进行危机干预及相关理论研究等。

院系心理工作站为第二级,以各学院心理工作站为依托,由各学院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组成,负责本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工作,并监督与指导第三级网络建设,如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时发现容易引发心理障碍的问题;结合本院实际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各项活动等。

学生自助组织为第三级,分为两大类:班级心理委员与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主要工作为及时发现本班心理异常的同学并上报;心理社团则通过举办学生活动作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

宿舍心理信息员为第四级,也是最小服务单元。主要负责配合上面三级宣传教育工作并及时反馈本宿舍舍友心理动态。

2 高校四级网络的建设情况

(1)高校四级网络建设架构相对完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各高校相继筹建四级网络,职责明确,层层负责。目前大部分高校已探索并构建相对完善的全员化、全面化、系统化、整合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1]。

(2)四级网络规章制度逐渐健全:各高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管理、心理危机防范与干预、心理咨询工作流程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构建了四级工作网络,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绝大多数调查反馈,当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时,过半的同学会首先选择向同学朋友倾诉,主动选择去学校心理中心进行心理咨询的仅占1%~3%[2-4]。大多数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存在偏见,认为丢人或者不必要,当面对心理冲突时只能靠自我压抑。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第三及第四级网络的建设和完善。有研究表明,在高校实施朋辈教育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5]。培训朋辈辅导员,能大幅度地增加对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同学的排查效率与准确率,及早对异常同学进行干预,防止出现自杀、伤人等危机事件。

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定期活动一般设置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新生入学、考试周、毕业季等;形式有校园活动、板报展览、网络宣传、开设讲座、演讲比赛、微电影大赛等,有全校性的、院系级的,和学生组织自发举办的,其中社团凭借对学生的天然吸引力,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网络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既增加了受众面,也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如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计划。通过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以更加科学客观的眼光对待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的“污名”正在逐渐被消除。

虽然目前多数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相关课程集中在2~6门,但一些高校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必修课的性质纳入课程体系,还出现减少课时设置,由讲座和活动代替课堂教学等不规范情况,且绝大部分高校只设置18个学时[6,7];其次,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异常心理为中心展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且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 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

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采用测试的办法,以授课教师为主体,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8]。健康教育课程管理的随意性和非系统性还较大,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进行、如何改进的观点也很多,哪种方式方法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成效最显著尚无统一意见。

三 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档案建设情况

1 心理普查

在心理普查中,使用率最高的三种量表为:SCL-90、UPI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高校通常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进行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将学生分为ACB三类,其中A类学生可能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相应二级心理工作站应重点关注,并建议其尽快进行预约咨询;B类学生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应作为关注的对象;C类学生暂未发现心理问题。在普查结果的开放程度上,分为仅对心理中心教师开放;把结果告知相应院系;把结果对每位学生开放三种形式。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开放程度,各种开放程度也有各自的合理性。

2 心理档案建设

教育部规定大学新生入学时要进行心理测试,并建立心理档案,心理档案的建设应包括准备、实施、分析、反馈与更新5个阶段。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建立心理档案,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大数据整合效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预警档案。

(1)建档与保存。高校将心理普查结果连同学生基本信息作为该生心理档案原始资料进行建档;将筛选异常的AB类学生进行重点建设。通常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心理测量结果及心理咨询记录三大类,AB类学生档案以电子版与纸质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保存,C类学生仅以电子版形式存档。

(2)使用与维护。档案建立后,学校心理中心将AB类学生信息发送给相应二级学院心理站以重点关注,二级心理站负责人持续追踪该类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心理中心反馈,并进行干预,直至该生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或退学。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咨询师可较为便利的查阅求助者的心理档案,咨询中所进行的测量与结果也将被保存在该生心理档案中。

目前高校对学生心理档案的更新工作普遍缺乏系统化管理。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心理档案建设特别是档案更新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有目的性的进行干预。

四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情况

1 硬件设施建设

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包括预约咨询室、个别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图书阅览室、放松训练室等。

目前各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差别很大,实力较弱的高校咨询室仅由一间屋子、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及简单的办公设备,如电话、电脑组成;而实力较强的高校拥有不同的功能室,不仅硬件设施完善,还配备了如生物反馈仪、脑电诱导仪等心理治疗仪器。

2 专业队伍建设

(1)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日常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普查、心理研究等工作。(2)配备高素质专业人员。目前高校专职心理咨询老师需具备以下条件: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心理学或医学专业背景且获得咨询师证;熟练掌握咨询方法技巧且有1年以上实践经验;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定期接受督导等。近几年一些硕士生、博士生的加入,加强了高校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通过创新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进修培训、学术交流、临床实践等继续教育途径,提升专职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 心理咨询服务的效果

高校来访者大多只进行一次咨询;多次咨询者占比很小,且脱落率很高,对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效果评价较少。可能是来访者问题简单,只需要一次咨询;或是咨询效果欠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求助者认为在咨询时,咨询师身份是“老师”,自己的身份为“学生”,面对“老师”时,对自身的心理疾病难以启齿,部分学生在咨询时没有说出实际问题。

五 高校心理工作的不足

1 认识不深刻

目前许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一种观念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无所不能,把许多政治、思想、道德上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归结为心理问题;另一种观念则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浪费金钱与精力,没有任何作用。将异常心理与伤人、自杀画等号,通过是否发生安全事故来判断心理健康与否。

2 缺乏第一级预防思想与实践

从四级预防策略来看,第一级预防属于根本预防,即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偏重对异常心理的识别与预防,学生很容易将疾病描述与自身状态进行比较,自觉对号入座,夸大自身问题。

3 专职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建成合格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有调查发现[9,10],部分学生认为本校心理咨询师与其他老师是一样的负责教学工作。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大多为思政老师、校医院医生和辅导员等其他工作人员,这些教师对心理测量和辅导等技术不熟,业务水平令人担忧。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时可能受思政教育等定式思维影响,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对求助者起副作用。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着只重视知识目标的弊端,过分追求知识点甚至是考点的讲述,这种授课形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上课希望获得的某些技能或解决问题的期望与实际状况相距甚远。

4 硬件建设与经费保障不足

部分高校心理咨询场所只是一间办公室,配备简单的桌椅电脑等办公用品,且资金投入与实际需要存在明显差距。甚至一些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建立心理咨询室,不仅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也造成学生对学校心理工作失去信心,使得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5 缺乏适宜的评价机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很难将教育成果以数据化的形式体现出来。正由于此,目前暂无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现有的评价体系都是基于理论,对实际工作指导不大。

六 建议

1 各级领导提高重视

各级领导应深刻意识到心理健康是进行各项事业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保障学生进行有序学习生活的基础,不是出现重大事故后的“消防救火”,应将其作为常规工作狠抓不懈,保障合理的经费与人员配备。

2 拓展教育维度,扩大心理工作覆盖面

心理健康教育维度分为纵向与横向,提升纵向维度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象过窄问题;提升横向维度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收效微弱问题。

对于横向维度的拓展应在心理健康教育里采取多样灵活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认识自我并培养其简单实用的心理应对技能,如观看心理剧、心理小测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法、辩论等,使学生达到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并能主动发展自我的目标。

对于纵向维度的拓展则需先加强社会、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改变目前“辅助课程”“选修课程”的观念,增加专职教师配备与硬件保障,针对不同阶段、习俗的学生开展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覆盖整个学生群体。

3 建立高校心理工作评价体系

高校心理工作评价体系应包括对学校评价、对教师评价和对学生评价三方面,对学校评价,以促进学校领导形成对心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制定操作性强的政策;对教师评价,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专业化与科学化;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加强高校心理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通过建立评价机制能改變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的随意性和非系统性问题,筛选出对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高校心理工作的良性、科学发展。

4 完善心理档案建设

高校心理档案建设应首先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与标准以指导各高校进行心理档案建设,包含档案的结构内容、档案更新的方式方法、档案的查阅权限等;在建档时,可将一种量表作为全国高校普查基础量表,其他量表作为辅助,以便于高校间比对评估。更新心理档案的资料多来源于第二、三、四级心理网络负责人,丰富与加强三级网络的建设才能促进心理档案工作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5 夯实一二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为根本预防,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二级预防即做好临床前期预防,对心理异常人员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加强心理四级网络建设,做好朋辈咨询员的选拔培养工作,建设完善朋辈咨询体系[11,12]。如遇突发事件,朋辈咨询员在专业性上虽有所欠缺,但却能不可替代的拖延时间,等待专业人员赶到,减少危险的发生。

(2)掌握新方法,运用新技术。时下正兴起的大数据处理,通过设置关键词(如自杀、抑郁等),分析学生上网习惯及对特定关键词相关内容的浏览程度,进而筛检出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

6 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思政教育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执行标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为“大德育”系统的子系统,从高校出现心理咨询开始,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3-15]。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而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能积极适应环境,人生观消极暗淡、世界观悲观灰暗、价值观堕落腐朽的人必定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就谈不上积极适应社会,拥有健康心理。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塑造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3]张静.中国大学生心理教育制度建设回顾与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53-56.

[2]王美琐.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6,29(3):129-132.

[4]尚凌宇.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分析[J].智库时代,2019(45):275+277.

[5]刘晓阳,马勇,张建高,等.大学生对朋辈互助学习的认知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8):224+227.

[6]吴玮.基于QAIT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高教学刊,2019(20): 68-70+73.

[7]吴霞.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8]张卫平,李媛媛,王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基本问题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2):96-98.

[9]顾曦,陈明阳.高校心理咨询队伍现状、困扰及建设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 38+61.

[10]王丽霞.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 76-77+80.

[11]杨雪芬.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下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0):117-118.

[12]郑祖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J].理论观察,2018(11): 129-131.

[13]马建青,石变梅.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影响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1):97-102.

[14]向晓蜜.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30年的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9): 97.

[15]柯海娥.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大學生心理健康辅导理论与实践》[J].领导科学,2019(14):126.

(责任编辑: 姜海晶)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