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中科技伦理教育问题探析

2020-08-16王蓉吕莉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

王蓉 吕莉娟

[摘 要]  当前高等教育中科技伦理教育出现伦理教育观念淡薄、相关理论贫乏、教育资金短缺、教师队伍不足以及教育成效有差距等突出问题,应当在赋予科技伦理教育人文关怀、充实科技伦理教育理论体系、拓宽科技伦理教育经费渠道、建设科技伦理教育人才体系、推进科技伦理教育全面发展五个层面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科技人才素养,为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助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科技伦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8-0022-02

科技伦理教育是新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推动我国成为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推进高等教育中科技伦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时代呼唤我们,要想切实解决科学实践中的错误、偏离、争论等问题,就要从伦理意识和道德情感上做以疏导和感化,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事业的主阵地,担负起科技伦理教育的时代任务义不容辞。另一方面,发展高等教育中科技伦理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现代科技人才要求科技主体要在创造性的基础上,协调科技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的福祉和幸福做出贡献。高等教育为科技实践直接培养、输送大批人才,是进行科技伦理教育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高等教育中科技伦理教育问题的突出表现

科技伦理与科技发展的进程相伴相随,以善恶为基本划分,是在生产实践中达成共识的观念、原则、规范、情感的总和,可以有效调整、指导、限制科技主体行为活动。科技伦理问题的本质归结于马克思所论证的科技异化与人的异化问题,科技的走向与人的初衷和发展意愿相冲突甚至相背离,走向人的对立面,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渐行渐远,这种复杂的影响已经蔓延到了高等教育环节,产生的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一)观念淡薄:轻视科技伦理教育

高等教育事业为培养专业的科学技术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最穩固的人才储备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国倡导德才兼备的人才规划体系早有时日,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科技伦理教育的观念却较为淡薄。科技伦理教育没有充分协调统一德与才的辩证关系,表现为重视才干与技能却轻视培育和践行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素养的状况。特别是一些偏重应用型的高等学校,集中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统筹于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中,无论是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资金扶持还是后期跟踪评价环节,没有最大化发挥科技伦理教育的作用。长此以往,科技伦理与现有的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脱节,科技伦理教育随之无法高度匹配教育发展的期望与正向功能。

(二)理论贫乏:核心课程教材不足

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通识性的科技伦理教材指导整个高等教育的科学技术学习与实践过程。就目前情况来看,仅是在高等理工科院校或者科学技术哲学、科技伦理专业较为突出的学府中开设了专门的科技伦理教育课程,教材内容之间各不相同。尽管在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开设了《自然辩证法》公选课程,但是对于一些职业型的高等教育院校,只能凭借政治公共课程约束和引导学术道德和规范,这正暴露了科技伦理教育相关核心课程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缺点。

(三)资金短缺:经费筹措渠道不畅

科技伦理教育属于新兴教育实践,面临着经费筹措渠道不畅的挑战亟待解决。教育资金只依赖于各级财政部门下拨教育资金这一个渠道明显是不够的,要想实现教育的“强”,还必须要求各教育单位内部组织的“活”。现阶段,高等教育中理论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的力度不均衡,使得多数理论停留于学术成果,鲜有实际的成果转化的收益;校企合作的机遇呈现递增态势,但是企业不敢投入、投入较少的现象却司空见惯;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已经体悟到科技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却在迟疑、观望中延缓了经费筹措的速率。

(四)人才不足: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的培养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但是教育的步伐不容停滞,人才的滞后性为教育的发展需求又带来了新的矛盾。显而易见,我国专业的科技伦理人才相对非常薄弱,有科技哲学、伦理学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专家学者相抵较少,具备相关教学资格的师资力量还有很大的空缺。现有的科技伦理教育大多是以政治公共课程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科技伦理意识,加上政治公共课程的师资队伍本身就不均衡、不完整,因而要实现科技伦理师资力量与教育迫切需要相适应,依然任重而道远。

(五)收效甚微:教育成效参差不齐

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课程教材标准,没有组建具备专业素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各院校都按照自身人文学科的现有水平独立进行教育活动,呈现出的教育成效参差不齐。科技伦理教育要求建立学术伦理,这是“对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本身所产生的外部性的影响进行伦理考量、伦理评估的标准和机制”,并非完全属于政治公共课培养人的知、情、意、行的范畴。科技伦理教育旨在统筹科学教育“产学研为一体”的学术道德与规范、学术伦理、生命伦理、责任伦理、生态伦理、技术伦理的协调统一,而国内现有的科技伦理教育水平都还在很大程度上缺失甚至缺位,导致该教育实践收效甚微。

二 高等教育中科技伦理教育问题的出路选择

科技伦理教育本质上是协调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事业中出现的利益矛盾、意识冲突以及情感枷锁。科技要实现飞跃达到更高级的状态,就需要发挥科技伦理的协调、引导、规范作用,冲破禁锢,实现良性运行。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与教育融合的主阵地,肩负着科技和教育事业的重要担当,为科技伦理教育问题寻求出路,力争建立稳固的科技伦理教育体系,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

(一)赋予科技伦理教育人文关怀

为了解决科技伦理教育观念薄弱的问题,要赋予科技伦理教育充分的人文关怀精神,最高目的就是要追求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崇尚向善的人文精神相统一,这决定科技伦理的合理性和说服力,直接决定着科技伦理教育的生命力。一是要在人文学科的课堂教育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让科技伦理成为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二是深入挖掘教师科技伦理素养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的功能,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三是要在大众传媒的依托下广泛开展宣传和引导,以典型案例为突破口,营造求真与向善的科技伦理社会氛围。

(二)充实科技伦理教育理论体系

科技教育理论体系的不足还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探索过程,需要与时俱进,更新发展。一是以共识的科技伦理原则与规范为基础,尽快协商、编订系统化的科技伦理教育教材。由于科技伦理规范的表达协调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种种关系与利益,因而教材编订的专业语境要符合历史性,松紧有度,用词准确。二是注重科技伦理理论的历史性。科技伦理规范的表达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

(三)拓宽科技伦理教育经费渠道

拓宽科技伦理教育事业的资金渠道是维护教育稳固推进的重要保障。一是各级财政系统要继续加大队教育财政的投入力度,维护教育事业平稳运行。二是通过“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新模式,高等教育要在专心学理论、扎实做科研的基础上,打通科技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获得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三是多方聚合社会教育资金,社会各界关注科技事业的群体,可以通过募捐、展览、科学技术体验馆等方式筹集爱心科技伦理教育专项资金,大众媒体也可以借助优势,广泛吸引社會力量为科技伦理教育事业做贡献。

(四)建设科技伦理教育人才体系

高等教育事业中科技伦理教育的普及化不仅能为未来社会提供具有扎实专业素质的人,更强调能够培养具有科学科技求真精神与伦理道德趋善相统一的高素质人才。一是壮大专业性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还应当具备顽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坚守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保持科技伦理教育事业鲜活的生命力。二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作为建设社会的生力军。通过不断培育和引导,力争促使受教育者树立坚定的科学伦理意识,以科学伦理思维指导科研学术活动,严格遵守学术道德与规范,严守学术伦理边界。三是倡导各学校建立科技伦理教育的工作坊、学习室,定期开展科技伦理相关宣传教育,以研讨会、讲座、竞赛、学术沙龙、专题论坛等形式,拓宽渠道,搭建平台,以此健全科技伦理教育人才体系。四是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筹建学校科技伦理委员会,以科技伦理的高标准、严要求指导科技人才发展的全部过程,发挥价值导向和评价功能,促进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人才体系日臻完善。

(五)推进科技伦理教育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科技伦理教育需要在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上下功夫,力争不输在科学技术的起点,不落后在科技实践的中途,不毁灭在科学技术的成果上,需要将以下工作尽快落实。一是尊重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注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将科技伦理教育充分融入科学通识课程,旨在树立基本的科技伦理观念,树立良好道德观念,培养青年一代正确的科学认知和科学情感,为人才培养做足准备。二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中科技伦理教育普及化。要不断充实教材体系,健全教师队伍,尊重教育差异,在现有教育水平上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如通过微电影、“情景模拟”等方式吸引被教育者的兴趣,以外界干预和自主接纳的方式不断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三是要在全社会上下营造良好的科学科技伦理氛围。科学技术支持系统和单位要积极承担科技伦理宣传教育工作引领全社会崇尚科学,保护科技伦理边界。公民应当积极自主接纳和学习,缩小“数字鸿沟”,挖掘科学技术的最大价值,进一步推进社会文明向前迈进。四是科学伦理教育评价体系要不断完善。“将科技伦理教育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业准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做到规则细致,奖惩分明,从而激活科技伦理教育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杨斌,姜朋.大学的学术伦理之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5).

[3]章乐.风险社会的道德困境与学校教育应对[J].教育发展研究,2015(Z2).

[4]王前,杨中楷,刘盛博,郭驰.高校理工科学生科技伦理意识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学研究究,2017 (07).

(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