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中晕针体检人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20-08-16甄淑芳
甄淑芳
【摘 要】 目的:研究静脉采血中晕针体检人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5年至2018年接受静脉采血体检的人群48例进行分组研究,其中观察组体检者静脉采血时采用了“抗晕护理法”,对照组未提供特殊护理干预指导,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晕针程度以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中有79.17%体检者为轻度晕针、16.67%中度晕针、4.16%重度晕针,总满意度为91.17%,各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响静脉采血中体检者晕针的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自身因素与采血工作人员因素等三个方面,护理人员要根据体检者的实际情况和静脉采血要求,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指导,尽可能减少不适,使其顺利完成体检。
【关键词】 体检;静脉采血;晕针;抗晕护理
静脉采血是一种基本临床护理技术,静脉采血技术以及采血标本能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发现晕针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患者在受到针刺等刺激情况下所产生的突发症状[1]。本文主要对静脉采血中体检人群出现晕针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静脉采血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择48例晕针人士进行样本研究,按照采血期间所采用的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24例。两组健康体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标准静脉采血流程实施静脉采血,不提供特殊护理干预指导。观察组在静脉采血期间,采用“抗晕护理法”,具体操作为:1)在正式开始采血前准备好急救器材,并为体检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降低其心理负担。音乐音量控制在国际标准35~60分贝,采血护士和体检者相对而坐,核对姓名、性别与检验项目。2)在采血开始前与患者进行对话沟通,询问其兴趣爱好,同时按压体检者合谷穴和内关穴各30s,根据体检者的反馈调整按压力度。3)选择好需要穿刺的静脉,告知其稍后需要进行“发声游戏”。要求体检者闭上眼睛之后,跟着护士的发音进行“a、o、e”等韵母的发音练习,在此期间扎止血带、消毒、穿刺,确保一次成功。4)抽血完毕之后再次按压穴位并与其交流沟通,确保其情绪稳定无异常状况之后即完成采血工作。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体检者出现晕针反应的严重程度,①轻度:头部、上腹部或全身有轻微不适,出冷汗、面部苍白;②中度:四肢冰冷、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站立不稳伴有瞬间意识丧失;③重度:突然意识丧失、血压骤降、脉搏减缓至每分钟40~50次、面色灰白、大汗淋漓、少数人群伴有明显惊厥症状。
2)对比两组体检人群的满意程度:总满意度=(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晕针发生情况对比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中有79.17%体检者为轻度晕针、16.67%中度晕针、4.16%重度晕针,其中,轻度晕针的比重高于对照组,其余两组均低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采用的抗晕针护理方法更为有效。详见表1。
2.2 两组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体检者总满意度为91.17%,对照组为62.50%,两组满意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体检者自身因素 部分体检者本身的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较为有限,受到紧张、恐惧等情绪影响,会在面临外界刺激时,导致情绪失控甚至引发晕厥。还有一些对青年体检者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在日常生活中严重缺乏睡眠,在过度疲劳、空腹的状态下,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受到外界刺激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血管扩张,造成昏厥。
3.1.2 采血工作人员因素 一部分刚入职的医护人员在采血工作时会存在心理压力大的情况,因此会产生反复穿刺不成功的问题。这种状况下,患者疼痛感加剧,心理紧张会诱发晕针。
3.2 护理对策
静脉采血体检人群会因为多种不同的因素而产生晕针问题,医学常识也表明,大规模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迷走神经反射会传递这一信息,使人体出现兴奋或者抑制等表现,甚至还会引起全身血管扩张,造成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也因此降低。当血压明显降低的情况下,部分人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虚汗甚至是昏厥等现象。这种晕针问题增加了采血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在日常工作中,要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判断晕针的具体原因,进而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护理。
根据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在静脉采血前期、中期和后期为体检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缓解晕针引发的不良反应。例如,在开始采血前期,护理人员要和体检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采血前3~5min进行交谈互动,能了解到体检者的身心状况,并通过专业知识普及的方式,使他们正视静脉采血,加强积极心理暗示,减轻晕针带来的不适感[2]。在采血时要能转移体检者的注意力,使他们通过“发声练习”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并释放内心的压力。在采血结束后做好相应的止血处理,观察期是否出现不适感,带身心放松之后协助其离开采血室[3]。对于采血后出现明显晕针反应的患者,可适当给予葡萄糖口服液,引导其平卧休息,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通过在采血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护理,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供针对性的抗晕操作,能减轻晕针程度,进而减少晕针状况的发生[4-5]。
综上所述,造成体检者晕针的因素包括了环境、自身和工作人员等方面,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降低晕针严重程度,有利于体检者顺利完成静脉采血。
参考文献
[1] 陈洪平,周文营.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06(60):122-123.
[2] 魏麗.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案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2):44.
[3] 吴丽婷.综合护理在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3):143-144.
[4] 宋燕燕.高校大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时晕针的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探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12):1526-1527.
[5] 李云.体检时静脉抽血晕厥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5(A4):67-6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