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三个向度
——学习习近平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重要讲话精神
2020-08-15刘金峰
刘金峰,李 娟
(1.中共芜湖市委组织部,安徽 芜湖241000;2.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教育系,新疆 奎屯833200)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他提得最多的词是“人民”,跑得最多的是基层,最为关心的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安全、人民的幸福。尤其自十八大以来,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2020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虽然文字不多,但内涵十分丰富、极具实践指导价值,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精髓要义的深刻诠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工作准则的实践自觉,又阐释了人民群众也需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为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重要讲话精神,有助于全党上下不断砥砺初心使命,着力提升群众工作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依靠人民的向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1]。这段话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主体”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坚守,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指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力量之源。
(一)依靠人民源自于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的基本立场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事实表明,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不是英雄史观所宣称的由少数英雄豪杰的谋略、手段所决定的,而是由人民群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推动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客观尊重。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即有“到群众中去”的深刻认识,有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的目标追求。为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公开从事职工运动的总机关。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一些共产党员如彭湃等积极到农村地区开展农民运动,成立了农会,仅在海丰、陆丰、惠阳三县的农会会员就达20多万人。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坚信中国将有力量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这种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有鲜明的不同。毛泽东强调:“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3]116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二)依靠人民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淮海战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并成为我军取胜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河北5省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为最初参战部队的9倍。动用担架20.6万副,大小车88万辆,船只8 500余艘,汽车257辆,向前线共运送了1 460多万斤弹药和9.6亿斤粮食及其他大量军需物资,向后方转送了11万名伤病员。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4]
据统计,共有320万民工参加渡江战役的保障工作,其中随军支前50万人,担架3万多副、小车板车2.12万辆、挑子3.95万副、船只2.5万艘。特别在强渡长江的战斗中,广大船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和战士们一样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靖江特等功臣严声甫,在3.5公里宽的江面上,不仅自己一夜运送解放军过江18次,还指挥95条船往返强渡。无为仅白茆地区就有上千名船工参与渡江战役,不少人在激烈的战斗中受伤甚至牺牲。正是基于人民群众对渡江战役作出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1]历史表明,正是由于无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大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得以缔造,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愿景,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象地概括为“中国梦”,这一梦想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百姓富裕,是众多仁人志士矢志追求的奋斗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踏上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征程,而且步伐起来越坚定,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大幅提升。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人民幸福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5]这一论述,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真正融为一体,而且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可能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我国的新冠肺炎抗疫斗争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向全世界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一方面取决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科学决策,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比如,广大医务人员忠实践行“生命至上”的理念,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各级干部迎难而上、恪尽职守;广大科研工作者奋战在实验室,为病毒分析和疫苗研发披肝沥胆、夜以继日;广大普通劳动者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还有众多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疫情排查、社会维稳、物资调度等工作。可以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既是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大考,也是对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大考,更是对我国国民凝聚力的大考。中国人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这场大考,向全世界展示了团结、勇敢、奉献、担当、智慧的群体形象,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韧力量。尽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可能是一场持久战,但八个月的成功实践给我们以深刻启迪: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社会的一份子,只要我们为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并不遥远。
二、服务人民的向度,这是对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1]这段话要求广大党员要始终守好初心、担好使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造福人民,真正为人民服好务、执好政。
(一)牢牢植根人民,要求摆正位置
革命领袖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6]。在渡江战役中,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关键就在于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的利益始终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如,无为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经过减租减息和各种社会变革,群众对共产党有较好的认识。新四军7师在1945年北撤后,广大群众深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剥削压迫。淮海战役后,蒋军为防解放军渡江,强行把群众船只拖至长江南岸,封锁各内河出江口,到处修筑工事,破坏江堤,造成沿江水灾,群众对此非常痛恨。因此,人民群众对解放军渡江作战非常拥护,希望解放军早日渡江,江北则成大后方,可以安居乐业。所以渡江任务一下达,广大群众就积极捐粮捐物,主动报名担任水手。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共产党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长江特大洪水、南方冰雪灾害、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每当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关头,总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冲锋在前,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用赤胆担当生动地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应当看到,近年来党的建设也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有些同志逐渐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思考不深,在党群关系的处理上有错位、缺位的现象,遗忘了二者之间是种子与大地、血与肉、鱼与水、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少数人干部当久了,渐渐忘了本、变了质。有的“态度不好”,见到群众爱理不理,躲来躲去,推来推去;有的“高人一等”,以官老爷自居,从心眼里看不起老百姓。我们的党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危险,而这恰恰是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
干部只有摆正自身位置,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或服务员。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最早提出公职人员应成为“人民公仆”[7]的思想,比意大利诗人但丁提出的“公仆”概念更为深刻,且立足于国家学说的分析之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适用性。在194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8]的思想,这一思想与马克思所说的“人民公仆”思想一脉相承,并且适用范围更广,不再局限于公职人员这个比较狭小的范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9]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化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的思想,而且对中央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领导是党的高级干部,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更应当成为忠诚的人民服务员,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的位置上,真心爱护关心群众;党的高级干部还应当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做到位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下级做好表率,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职务高低,党的干部要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与他们苦在一起、累在一起、干在一起,走进百姓的内心,我们的事业才能历久弥坚、永远不衰。
(二)不断造福人民,坚持真抓实干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能否不断造福人民、维护群众利益,直接决定着这个执政党的兴衰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1幸福和复兴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当然,这是比较宏大和长远的利益。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直接、现实的利益,我们党也十分重视。近年来,我们党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扫黑除恶”工作,目的就是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利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11]当然,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既要在发展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确保公平公正。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发展成效的标准,着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运用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充分汲取群众智慧,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真抓实干,才能让群众的利益得以实现。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3]221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12]他要求干部积极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从群众“苦愁盼”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三)忠诚服务人民,当好人民公仆
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党的八大把对党忠诚写入了党章,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虽经历多次修改,但对党忠诚的要求是贯穿始终的标准。对党的忠诚与忠诚于人民完全是一致的,党员干部要把对党的忠诚体现于为人民服务之中。几十年来,我们的干部群体中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如带领群众防风治沙、筑起海岸“绿色长城”的谷文昌;“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足迹遍布高原、苦思边疆发展之策的孔繁森;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廖俊波等,他们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真正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里,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服务好百姓,必须用好手中的权力。权力是天下的公器,它不能用来为个人或极少部分人谋利。汉代刘向在《说苑·至公》中指出,“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货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13]。干部在运用权力时还要注意多作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有大的格局和抱负,有北宋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诗中所说“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的博大襟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好“忠诚的人民服务员”的要求,是对我们党“服务人民”“执政为民”宗旨的最好诠释,每位干部都应当努力学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严格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要求,永葆为民情怀,锤炼严实作风,积极担当,善作善成,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创造出经得住人民、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业绩。
三、思想引领的向度,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人们深入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他这段话既明确了思想引领的目标和方向,同时又阐明了思想引领的重点内容。
(一)旗帜鲜明地坚持“思想引领”这一重要方法
无产阶级政党是具有先进性、人民性的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统率作用和向导作用。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其中,思想领导关系群众能否形成思想共识,对于工作的推动有极大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重视思想领导工作,强调要用革命的理论使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坚定胜利的信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14]列宁也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15]在领导进行十月革命的过程,列宁十分推崇恩格斯“工人阶级理论感”[16]思想,非常重视对广大工人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在渡江战役准备过程中,部队对上万名参战船工进行了政治教育,以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通过形势教育,使他们认清了个人翻身与革命前途的关系;通过诉苦运动,启发了船工的阶级觉悟,激发了他们在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伟业中贡献力量的光荣感。同时,制定了船只损坏赔偿办法和船工优待条例,并妥善安排船工家属生活,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船工的阶级觉悟,建立了船工和部队战士的密切联系,坚定了共同完成渡江任务的决心。一时,船工中掀起写血书、表决心、争立功的热潮[17]。实践表明,一旦群众被宣传发动起来,就会汇聚起巨大的热情和工作能量。当前,我们要突出做好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的工作,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最有效手段和途径。我们还要注重对不同群体的分析,掌握好思想引领的规律性,选准思想引领的发力点,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二)突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点内容
爱国主义是团结和凝聚一个国家最基本、最持久、最强大的精神旗帜,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最普遍、最根本的教育主题,是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感认同的基本途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饱含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18]教育家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19]历史已经无数次昭示我们:一个人的志向,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意义。唯有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人生建筑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个人的心灵有了归属感,目标才有安放之地,奋斗才有接续动力。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哪种方式作用更好呢?邓小平提倡通过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87年,邓小平在题为《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的谈话中,向外宾讲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并指出,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20]习近平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10]334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视,指出要把爱国主义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三)切实解决群众的困惑并坚定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决心这一时代课题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21]
我们也要看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当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不仅从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对我国进行打压围堵,试图阻止我国的崛起,而且利用一切手段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在国内的思想领域,确有削弱、歪曲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言行,极少数学者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对历史重新解读的旗号,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这种错误思潮,如果不及时加以抵制和打击,将会对一部分社会群体尤其是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应当有“工匠”精神,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工程,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通过持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和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不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另一方面,要有“亮剑”精神,对错误的言行敢于批评,敢于发声,切实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企图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大众化的手段,解决好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声音”,奏出振兴发展的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