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发展“正心教育”的探索

2020-08-14林丽娜

考试与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

林丽娜

【摘 要】 “正心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良好素质的提升,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谋而合。通过探究“正心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有助于“正心教育”发展的对策,不仅对于学校的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正心教育  小学

一、“正心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正心教育”是一种基于让学生人心归正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通过教学环境的熏陶、师德师风的引领、以及日常习惯的养成等来建设和谐校园,让师生能共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在一起,目的是在更大范围内营造适合国家发展和国民进步的环境,与“正心教育”的发展方向有相似之处,同时“正心教育”作为一种广泛的教育形式,能够让道德与法治的开展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性需要,让学生能够学会在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拥有自身发展的责任心,以及学习与生活的创新精神,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正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现阶段在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止要培养学生学会必备的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让学生真正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理念落实在课堂和生活中。“正心教育”理念出于学生培养方向的目的考虑,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目的上的指导,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法治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和教育学生相得益彰,也是为了让“正心教育”获得教学生活的发展。“正心教育”中所注重的让学生能够遵守道德与法律,能够在内心指导的过程中完成社会生活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双重影响,使学生真正提高自我意识,同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对学生真正认识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正心教育”强调的是要求学生拥有正直的内心和强大的素质,在面对外界事物时能够更多的从内心出发,思考尊道德、讲道德、守道德的社会风尚落实。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中对于儿童接受道德教育的要求也体现的很明显,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开发自己的智力,学会思考,养成法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利用“正心教育”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养成国人素养,把落实课程标准与社会风尚结合起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学思结合,把“正心”落实在行动中,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第三,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现实需要,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现象作出判断,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去遵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标准,最终落实在行动中,这是一个持续并且需要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才能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素质,“正心教育”把教育的持续性和学生素养的提升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避免接受道德理论的灌输,更多的从生活中获得真挚的感悟,获得内心生动活泼的成长,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学获得有效性的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发展“正心教育”的对策

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落实“正心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把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正心教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能够持续的接受熏陶,才能让学生经过内化阶段,成长为正直的人才。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育教学,而应该把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他们的思考,逐渐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的對学生进行教育,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贴近生活,把课堂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巩固,在“正心教育”的指导和发展中,教师要懂得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价值和价值选择,扎根文化底蕴,从而促进“正心教育”和教学课堂的共同进步。

第二,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无论是“正心教育”还是道德与法治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还能获得更多方面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把“正心教育”的内涵落实在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学生才能正确的理解和接纳。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真正了解和发展学生的需要,避免教师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心目中的学生是怎样的这种观点,让学生真正与外界社会和生活建立起联系,才能感悟其中正心、正德的含义,让学生在启发和引导中学会正直和善良,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引导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让教育发挥出实效。

第三,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正心教育”获得实践,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走出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就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正心教育”的发展意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养成爱国情绪,植根自我发展的培育。通过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借助重大节日及纪念日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增强对于传统文化和当代爱国精神的理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正心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邬冬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2] 晏焱,李敏.开创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格局[J].中小学德育,2017(8).

☆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常规课题《以“正心教育”办学理念促进健康成长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018XB00776)论文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