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个微信公众号涉“标题党”被“禁言”30天说开去

2020-08-14王墀张欣

新丝路(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标题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

王墀 张欣

摘 要:随着网络与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更好的为自己发声。但是有部分人却只是标题党,完全不注重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合。为了更好的发挥出自媒体的作用,必须要对这些“标题党”进行规范。文中,就针对“标题党”进行分析。

关键词:标题党;自媒体;微信公众号

“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名竟然是……”“转疯了……”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其他自媒体平台上,人们时不时就会遇到这类标题的文章。这类标题一般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或者能够引发大家的好奇心,但是点击进去却发现内容完全不是那回事,只能满怀失落地退出来。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下,“标题党”时不时在各类自媒体平台出现;而有些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的稿件标题也一味地贪洋求异,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如何彻底治理這些“标题党”,成为当前舆论生态的一个热点话题。

有关部门终于出手了!

2019年1月17日,青海省西宁市网信办对西宁市一家涉“标题党”的自媒体账号依法作出责令整改、停止内容更新30天的处罚。

在这个“大众麦克风”的时代,“标题党”已经成为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公害。

“标题党”只为抓人眼球

先回到上面这则“标题党”微信公众号被“禁言”30天的案例中去。

为吸引眼球、蹭热点、赚取点击率,2019年1月16日,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你好西宁”发布标题为《据说西宁已被这十大家族控制,势力庞大的惊人》的文章,其行为涉“标题党”。文章发出后即被2家账号转发,其中包括1家官方账号。该文章内容充满负面消极情绪,特别是文章标题对西宁城市形象和社会舆论造成了负面影响。西宁市网信办遂做出上述处罚。

所谓“标题党”,就是传播者在制作标题时,不顾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贴标签式的简化和论断,刻意制造因果关系,利用一些夸张、极端甚至是低俗的词语,制作出的一些极度抓人眼球但标题与内容不相符的标题。

2019年2月20日,某自媒体“石河子*****”发送了一则标题为《内部资料!赶快收藏!多少钱都买不到!》,乍一看,是啥事,不明白,但却是用钱都买不到的内部资料,那么打开看看吧,一点开就发现上当了,这其实就是一些介绍保健的资料。

2019年5月6日,腾讯官方微信公众号“腾讯”发布了一篇“标题党”文章,名为《微信钱包-零钱没有余额怎么办》,当读者满怀期待地点开准备学习赚钱技能时,却发现该消息只写着九个字“那就努力工作赚钱吧”,且文章被标注为“原创”。

还有一些新媒体为了激起人们的强烈情绪,而在标题上大量采用感叹号、省略号等。

笔者统计了淄博一家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标题,从2019年7月14日到7月17日发送的52篇文章中,竟然有23个标题用上了省略号,其中不乏有“好消息是……”“最新进展来了……”,这固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但殊不知这也是“标题党”的套路。

“标题党”污染了网络环境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7%的受访者有过被“标题党”欺骗的经历。夸大事实(65.5%)、断章取义(61.6%)和故留悬念(49.1%)被指为最常见“标题党”行为。66.0%的受访者直言“标题党”会让自己对文章的认可度和转发可能性大打折扣。73.8%的受访者认为媒体行业应恪守新闻伦理,禁止蓄意炒作舆论“热点”。

“标题党”违背了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是一种严重损害媒介公信力和社会风气的行为,将一些消极的、负面的、病态的标题充斥在网络空间内,造成了网络环境的污染。

首先,“标题党”严重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标题党”用多了,势必会拉低媒介本身的素养,在读者眼中形成低俗的印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反感厌烦的情绪,就不会相信该媒介发布的信息,进而损害媒介自身的公信力。

其次,“标题党”污染了读者的阅读空间。“标题党”使用一些极端的词语,将读者的目光吸引过来,但是题文不符的内容却会让读者很受伤。另外,有的读者想看看自己朋友圈好友的一些最新消息,但打开之后却看到满眼的“标题党”,自己想关注的好友信息都淹没在这些“标题党”之中,导致读者的视觉疲劳,造成了朋友圈的污染。由此产生的问题便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再去朋友圈里翻看信息。

第三,“标题党”对社会风气造成严重损害。“标题党”使用的一些术语,经常会被迅速传播、效仿,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口头禅,助长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年轻人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标题党”该严治了

在上述中国青年报社调查问卷中,62.5%的受访者认为应对存在严重“标题党”行为的媒体和网站进行处罚,47.0%的受访者希望网友拒绝点开过于耸人听闻、有“标题党”嫌疑的新闻。

封禁、删除只是技术措施,更重要的是要从“标题党”的制作根源上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才能取得成效。

首先,要从媒体平台自身加强监管。提高媒体从业者的新闻素养,倡导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伦理。目前一些媒体从业者鱼龙混杂,有的根本就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业务培训就直接上岗。上述“西宁事件”中,该新媒体存在稿件信息发布管理混乱,自媒体运营“三审制”落实不到位,运营团队长期疏于对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等情况。2019年1月16日,未经责编、监制审核,该账号两名编辑擅自发布《据说西宁已被这十大家族控制,势力庞大的惊人》一文。

其次,回归媒体本真,降低甚至是去除新媒体的功利性。坚守真实性的新闻生命线,创作优质内容才是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正道。靠玩低俗吸睛,或者复制别人的内容,数据造假掺水等,终将自毁长城。

第三,传统主流媒体要守正创新,不被“标题党”等歪风邪气所侵扰。处于转型期的传统媒体,要不断创新报道模式和表达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与新媒体融合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阵地上,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作为,坚决杜绝“标题党”,不断维护公信力、提升影响力、增强引导力,把舆论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第四,进一步加强网络立法和法律监管。与我国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现状相比,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却相对滞后,导致监管力度不足,措施惩治力度不够。好在,这种现象正在改变,备受诟病的“标题党”正被叫停。2017年5月,国家网信办审议通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论坛、微博、公众账号、网络直播等新兴自媒体形式纳入到监管范围中。2020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不得“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这既是网络媒体行业规范发展的“紧箍圈”,更是整治“标题党”类低质内容的“尚方宝剑”。

网亦容器,正能量多了,负能量就少了;只有“标题党”越来越少了,风清气正、真实客观的新闻就会越来越多了。在2018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新浪CEO曹国伟强调后真相时代的媒体责任,“无论时代怎么变、技术如何更新,都要时刻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我国著名新闻学者徐宝璜在《新闻学》中对“标题”这样定义:“题目当以重要事实为依据,既不可张大其词,亦不可加以评论。标题的基础还是文章内容,新闻内容又是以真实性为基础,所以标题也要保证客观性和真实性。”新闻人制作标题时,将这句话奉为圭臬,永不过时。

参考文献:

[1]高萌潇.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党”现象及治理对策[J].新媒体研究,2020.6(08):77-78

[2]何阳、娄成武.网络“标题党”现象:成因及治理[J].地方治理研究,2020(02):41-50+79-80

[3]徐青青、许炳坤.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语用分析[J].海外英语,2020(06):121-122+134

作者简介:

王墀(1976--)男,山东省高密市人,本科,鲁中晨报社主任编辑。

猜你喜欢

标题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中“标题党”现象探析
避免情绪化勿作“标题党”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杜绝网络“标题党”向传统媒体渗透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