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问题导学法,强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2020-08-14房丽新
房丽新
【摘要】当前社会教育领域快速发展,不断推行新课改,全面提倡素质教育,对于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教学中,数学是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但对学生而言数学也比较枯燥、乏味、难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而问题导学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帮助。基于此,主要介绍了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进而对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教学效果
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行,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初中数学有大量的公式、定理等需要记忆,同时抽象性较强,教学枯燥乏味,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问题导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在具体问题中体现出教学目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念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当中,主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研究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的优势更为明显,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重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问题导学法中,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强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问题导学法的实际具体应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相关的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问题设置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采取实际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深学生记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数学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需要认真仔细地研读教学材料,精心设计课上提出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到问题导学法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进而通过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探究和解决相关问题。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教学问题的设计是问题导学法应用中的关键,合理有效地设置问题,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确保教学问题的合理设置,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定,应当与教学进程相符合,并且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不会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在这样的原则下,设置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另外,问题设置应当体现出良好的针对性,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具体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学习,学会相应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设置简单的问题,向学生展示三角形的图片,学生观察后提问,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将教学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转化,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能够主动研究和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分析教学内容及问题。例如,在学习《整式的乘法》内容的时候,对具体的问题情景加以设置:“光速约为每秒3×105km/s,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时间大约是5×102s,问地球和太阳之间有多远的距离”。通过提出这一问题,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引发学生主动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关注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积极思考和研究,进而列出算式“(3×105)×(5×102)=15×107”,进而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如果将等式改成ac5×bc2的形式,是否能够解答”。通过这種方式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问题当中,进而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完成相应教学内容的学习,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应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完成学习之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也可利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后习题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通过设置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能够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得到强化。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薄弱的环节,对相应数学问题加以设置,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利用问题加强导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关键在于导学,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问题加强导学。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导学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深入。导学作为问题导学法的重要部分,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教学中结合问题与导学,可以使教学方法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正弦和余弦》内容的过程中,在问题导入时,教师设置具体问题:“某人沿着斜坡向上行走14m,相对位置上升了6m,如果沿着斜坡继续向上行走6m,问相对位置上升了多少、水平方向上前进了多少”。在提出这一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当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时候,对于锐角对边、斜边的比值,临边、斜边的比值等,要如何确定”。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定义和概念,求出直角三角形当中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等。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以提出的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加以理解,强化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能够在问题教学中发现自身知识点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巩固和提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江同营.初中数学新课复习导学教学中“题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17,(5):15.
[2]卜建廷.“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17,(4):64.
[3]章礼满.“导学互动”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32):100.
[4]王欣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5,(32):248.
[5]周童艳.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