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探究
2020-08-14付吉霞
付吉霞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其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与学习方式,并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拉近城乡教育水平距离,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建立在实现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基于此,本文从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势出发,对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公平展开积极探索,以期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
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对于扶贫工作给予了空前重视,尤其是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更是为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导向,脱贫工作取得了可喜战绩,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减贫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我们不能被脱贫工作阶段性的胜利冲昏头脑,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工作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务必要做好针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改善下一代的生活、学习条件。这一切的基础在于文化,要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将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成国之栋梁,这才是扶贫之关键所在。当前,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应用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充分发挥其在贫困地区的生产力作用,能够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拓宽扶贫工作思路。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2行动计划》,标志着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用,还可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用于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中。现阶段,对于教育信息化、教育精准扶贫以及教育公平的研究,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更具科学性、完善性、成熟性与可行性的推广方案。所以,利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新兴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开拓科学的教育精准扶贫之路,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扶贫方案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1信息化技术助理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
1.1突出教育扶贫的精准性
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落实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地区办学基本条件项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教育扶贫项目,并组织开办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及“一课一名师”等相关培训活动,有力改善了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的办学基础条件与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众创众享,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然而现阶段成果仍未达到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但是不同区域、学校之间具体有哪些差距?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智能化分析、处理教育信息化1.0时代所积累数据的基础上,开展“靶向性”的精准治疗,针对不同区域、学校以及个人,突出扶贫措施、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实现包括扶贫资金、课程资源以及师资投入等教育资源的精准配置。
1.2推动教育改革
现代化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能够有效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平衡,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区域均衡发展,所以说,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资源的众创众享,能够让不同区域的师生共同分享同一个知识库,从而有效缩短不同区域间的教育差距。另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能够有效推动教育水准与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不仅体现在教师“教”的水准的提升,同时学生“学”的质量也能够获得质的飞跃。具体来讲,從教师层面,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为不同区域的教师提供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与材料,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对信息技术的驾驭水平,创新、优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以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准。从学生层面,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接触到最优质的课程资源与前沿知识,不断优化与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
1.3促进个性化教学与学习
一方面,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教育资源库提供更为丰富与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从而为学生的多样性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交互平台,教育者与学习者可以实现高效的跨时空交流。同样,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积极利用信息化的课程教学方式,比如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借助信息化的教育平台与资源,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规律,对每个学生在学习观念、表达方式以及学习成果等不同方面所发表的独到见解或者奇特观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与表扬等。
2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公平
2.1完善硬件设施,突破时空限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也随之获得巨大突破。教育对于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同样能够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充实该地的教育资源,强化教育信息化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多媒体教室的完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等,通过教育硬件设施的逐渐完善,有效的提升老少边穷地区教育质量。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紧缺的问题,帮助学生实现“走更短的路,享更好的学”,从而为学生留下更多的学习时间。
2.2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师引进工作
现阶段老少边穷等地区的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只能是得有阶段性的缓解,始终找不到有效地解决方式。比如,这些地区始终存在教师资源紧缺的问题。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教师在就职时,没有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其二,难以得到社会的有效助力与支持。针对这两点,首先,在思想宣传方面,应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化教育宣传。例如,可拍摄老少边穷地区学生上课的画面,体现出当地学生对知识的迫切渴求。同时还要加大对该地区教师的激励政策与补偿力度,通过国家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地区教师资源紧缺的问题,满足其对各种教育资源的需求。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地域、交通等外界条件的局限,教师们难以与其他区域的教师开展高效的学术交流,这一情况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毕竟术业有专攻,特别是对乡村教师来说,更加需要及时与外界交流与沟通,才能接触到最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成果,从而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而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高度融合,则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城区学校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带动农村学校开展网络教研工作,由城区学校担任教研课题的主执行者,组织学生开展教学示范课,其他乡村学校则可组织教师进行互联网远程观摩学习,参与教研主题的交流研讨,以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准与能力,促进乡村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发展。
2.3借助教育信息化拓展学生视野
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闭塞性,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更为突出。由于以上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且交通不畅,难以像广大城区学校那样,能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例如,校际足球联赛、书法交流赛、数学知识竞赛、英语朗诵会等等。而借助教育信息化,则能够电视直播那样,进行同步直播,传递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如此一来,这些地区的学生无需离开学校,便能够与其他学校开展学习交流切磋,同样也可以举办校际间的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等,通过诸如此类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的让众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开阔眼界,让他们的学习视野不在局限于课本知识,去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意识到广阔世界,大有作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他们努力奋进,积极进取,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3结束语
优质教育资源的平衡与共享,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漫长过程。我们必须正视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教育资源向发达地区倾斜等问题,只有正面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实施“靶向性”的改革举措。正所谓“有教无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地区难以实现,还需要国家不断引导与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的享受受教育权。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