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图书馆区域联盟共享的实践研究

2020-08-14丁正亮

知识文库 2020年16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图书区域

丁正亮

中小学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建设,有利于缓解中小学图书资源配置不足、利用率不高、藏书量不多等问题,对于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水平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对于中小学月图书馆区域联盟资源共享的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同时着重分析了中小学图书馆区域联盟共享的实践策略,一是争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外部支持资源,二是加强区域图书馆联盟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三是统一整合共享平台,推进图书馆联盟发展。

1 中小学图书馆区域联盟的理论基础

库柏(Kopp)于1998年发表了《图书馆联盟与信息技术:过去、现状和将来》,正式将“图书馆联盟”这一表述引入学界,他在论文中详述了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并强调图书馆的基本精神:合作、协作、协调。美国东北图书馆联盟执行主席阿诺德哈森是图书馆联盟的积极倡导者,著有《国际图书馆联盟:积极的开始,希望的未来》、《图书馆联盟时代的到来》等论文。他依照组织结构将图书馆联盟的划分为松散型、跨类/跨州型、紧密型和资金集中的州内型,已为大多数业界人士所接受。同时,他极力推崇信息技术对图书馆联盟的推动作用,并认为图书馆联盟的盛行完全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此外,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概念界定,图书馆联盟是指关于某一区域、某一类型机构、某一学科领域的图书馆资源共享形式,目的是进行图书馆资源辐射、资源共享与提升图书馆服务等定位。从目前的图书馆联盟建设情况看,有多种联盟实践的形式,比如资源共享型、专业指导型和资源采购型等等,也可以按照纵向模式和横向模式进行联盟类型区分。中小学校的图书馆联盟,通常属于横向的区域合作模式,即在同一地理区域内不同学校的图书馆资源进行联盟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水平,扩大各个学校的资源占有量,也是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中小学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当然,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图书馆联盟的边界,从线下图书资源的共享,也逐步拓展到线上图书馆资源的有效链接,构成了以无线网络为技术支撑的移动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即虚拟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建设。

我国在图书馆联盟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图书馆联盟研究的引入介绍为主,2000年戴龙基和张红扬发表的《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对图书馆联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图书馆联盟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该文是我国第一篇从定义、历史任务、联盟文化、联盟模式和管理要素等方面全方位论述图书馆联盟的文章,作者还指出“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模式和组织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胡立耘概述了图书馆联盟的内涵、类型、功能、特点等问题,指出图书馆联盟可以“提高用户需求的满足能力、提高文献传递的速度与广度、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社会化程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对于中小学月图书馆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如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内涵分类等基本理论问题重新进行了厘清,对前人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与问题等进行了修正,这将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对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可行性问题、主客体及环境分析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动力问题以及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应遵循的原则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不同层次之间的共享实现扫清理论障碍,有助于深化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

2 中小學图书馆区域联盟共享的实践策略

2.1 争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外部支持资源

中小学图书馆区域联盟建设的推进,首先需要争取外部的支持资源,尤其是得到政府、企业的支持,在建好区域性共享图书馆的工作上下功夫,为区域中小学联盟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图书馆作为整个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长时间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规律,而且在整个发展进程中,总是动态化的与社会其他生产体系有效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社会生产体系的影响。在这一状态下就需要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强化服务联盟建设,实现图书馆体系内部的和谐发展,与图书馆体系外部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对于区域性中小学图书馆联盟的建设,紧靠学校的力量进行推动是不足的,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资源支持,更需要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因为在推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图书馆资源共享过程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支持性文件,确保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顺畅,才能调动学校参与的积极性。外部资源支持的模式有多种,一是通过外部资源支持进行图书资源的采购、编目、传递、检索等,更加规模化地推进各个学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二是推进数字图书馆资源的网络共享,通常是由政府出面进行建设,实现更大区域的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从而逐步建成一个资源共享、读者共享、服务共享等多种共享模式为一体的服务格局,为区域内中小学生的图书阅读提供便利,并丰富阅读书目。

2.2 加强区域图书馆联盟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为保障中小学图书馆区域联盟共享的有序推进,需要加强联盟内容的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制定可以操作化的借阅方式,便于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提高参与者的使用效果。在中小学图书馆区域联盟共享的推进过程中,首先是理顺不同学校间的利益关系,合理确定不同中小学的资源拥有比例,明确不同的资源归属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利益冲突,尊重每一个学校的不同情况,通过协商有序解决资源不足、利益共享的问题。其次是确定区域内图书馆资源联盟共享的相应标准,明确相对一致、规范有序的图书流程程序,甚至包括图书的编码方式、分类方法等等。第三,对于不同学校自身的图书馆建设,也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建设、参与阅读的积极性,组织多种形式的区域联盟活动,整体上增强学生们对于图书馆联盟的认识,增强阅读图书的成功体验。最后,需要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有效约束机制,因为图书馆资源跨学校合作中涉及诸多利益群体,包括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业、社会人员等,需要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进行资源优化,提升合作的顺畅度,减少部门间沟通的阻力和成本,从而全面助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此外,还需要重视内部管理制度与外部管理制度的有效配合,进行制度间的协同创新整合,更好的与学校师生的图书需求相结合,发挥更加高效的资源保障作用。

2.3 统一整合共享平台,推进图书馆联盟发展

为有效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共建共享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图书馆联盟的职能管理平台,依托平台的建设推进不同学校图书馆资源的有序共享,提高不同学校利用联盟共享资源的效果。平台建设的功能重点体现在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比如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通过数字化方式呈现在共享平台中;以及学校已有图书馆书目的电子化名单等。除统一电子化平台建设之外,还需要积极争取图书馆建设的经费资源,统一制定不同学校图书经费资源的共享机制,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浪费等。此外,还需要加强、完善联盟内中小学成员馆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营造顺畅的沟通渠道,增进成员馆与责任馆间以及成员馆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最后,推进高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及教育管理部门形成为中小学生提供文献服务的服务联盟,组织读书活动、主题班会,推荐资源利用、组织培训,组成由家长、老师、学生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文献服务联盟,为区域中小学师生及留守儿童开展大学图书馆服务体验活动。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校的跨界合作尝试为中小学生的教育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推进中小学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是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区域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师生互动及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尤其是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幅度应用,将有效推进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融合,建立网络的虚拟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甚至是打破了区域的界限,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多学校参与的图书馆资源共享联盟。

本文系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区域内学校图书馆馆际联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QJK135C9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图书区域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分割区域
擦桌子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区域发展篇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