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0-08-14赵勇
赵勇
【摘要】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组,研究组(25例)在出血后6~24小时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在出血24小时之后实施手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从神经功能评分来看,术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来看,术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6-24小时实施手术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避免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不仅病情危重,而且进展迅速,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针对这一疾病,临床多通过手术方式治疗,使脑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颅内压降低,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但在手术时机选择上仍存在争议[1]。本文对此予以研究,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组,研究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病例择取年龄55~78岁,平均(63.48±3.52)岁,病例择取高血压病程1~10年,平均(5.96±1.12)年;对照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病例择取年龄56~77岁,平均(63.58±3.36)岁,病例择取高血压病程1.5~10年,平均(5.88±1.33)年;对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意义,可比。
1.2 方法
研究组(25例)在出血后6~24小时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在出血24小时之后实施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先行脑水肿治疗、降颅内压治疗等常规治疗,之后行以局部麻醉,选择适合穿刺位置,通过一次性穿刺针进行穿刺,至血肿腔,待有血液流出后,通过注射器抽出,之后用生理盐水予以冲洗处理,直至冲洗液颜色变浅,再向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夹闭引流管,待3小时之后开放,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观察,并对引流液形状及颜色予以观察,避免感染。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评分:通过神经缺损功能量表(NIHSS)评估,评分越高神经功能越差。②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差。③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x±s)、(%)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t值、x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表示有意义。
2 结 果
从神经功能评分来看,術前,对照组为(20.7±5.5)分,研究组为(20.8±5.6)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为(8.1±1.4)分,研究组为(5.3±1.2)分,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来看,术前,对照组为(5.8±1.2)分,研究组为(5.9±1.1)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为(2.6±0.4)分,研究组为(1.5±0.4)分,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1例肺部感染,研究组2例肺部感染、2例颅内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研究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可将颅内血肿清除,使脑组织压迫减轻,使脑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但手术时机选择非常重要[2]。高血压脑出血可在30分钟内形成血肿,6小时后出现血肿,伴随时间推移,患者病情不断加重,但在6小时之内手术会容易出现再出血或继发性出血现象,24小时之后手术将会影响手术效果,所以需要在6-24小时手术,这样一方面可保证手术效果,另一方面可避免再出血问题出现,另外对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3]。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6-24小时实施手术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避免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建忠,刘海林,陈竹林.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9,01(22):54.
[2] 孙卫国.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J].健康大视野,2019,02(04):80.
[3] 罗朝军.对比不同时机行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19,06(1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