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新机制
2020-08-13张宏
张宏
【摘 要】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有助于弥补以往办学模式的弊端,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以此培养出大量现代化的技术性人才。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可以实施现代学徒制,发挥出联合办学的优势,让在校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加专业、更加系统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新机制;策略
一、中职学校办学现状
经分析研究可发现:在当下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因素,导致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快速的提升,进而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中职学校办学过程,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学校的办学体制不够完善,教育者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授课过程,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教学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造成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展。此外,还有不少中职院校存在较为严重的产教脱节的现象,即:学校并未给学生提供实训机会,而是仅仅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受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需求,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应聘过程严重受挫后,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从此一蹶不振。针对这种状况,中职学生就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二、深化校企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育形态,是一种以市场、就业需求未导向的教育模式,具体指的是:学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学生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教育。在这种办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接受系统性理论知识的同时,接受到专业化的实践指导,这对于职业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利。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受到很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欢迎。可以说,在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化校企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有着多方面的好处。目前,已经有不少中职学校意识到了深化校企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并且将这种理念落实到了教育实践活动中。
三、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有效落实“双师制”
现代学徒制强调的是企业与学校进行联合办学,即: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职责。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并未履行自身的职责,具体表现于:企业在完成招生之后,没有及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学校任教,如此就导致现代学徒制流于形式。部分企业虽然有安排师傅在学校就职,但大多也只是出于挂名状态,真正在校授课的时间非常少。这种情况下,“双师制”又演变成了“单师制”,而学生也无法同时接受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指导,学生的学习者和职员“双重身份”也无法实现。如此可见,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教育层面的“双师制”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都无法有效落实。
相关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以往的学徒制,其强调对受教育者双重身份的认定和对教育者双主体的认定。但由于我国教育部门并未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教育政策法规,如此就使得学生的“准员工”身份无法迭代有效落实。在相关教育制度缺失的情况下,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就存在一定的阻碍,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很不利。而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中职教育最终仍然停留于理论生产实践相脱节的状态,学生的学习与学徒环节仍然无法实现高度统一,如此就导致现代学徒制流于形式,其作用无法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
四、深化校企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的策略
(一)落实双主体
针对上述提到的双主体身份无法有效落实的问题,相关人员就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经分析我们了解到:双主体之所以无法落实,是因为企业和学校的利益不一致,两者之间未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如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主体,而学校则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场所。要想深化校企合作,有效落实现代学徒制,学校和企业就需要寻找利益共同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如学校可以面向企業招生,给在职员工提供学习机会;企业则可以实施招工与学徒筛选相互结合的机制,面向学校招聘在职学生;企业可以联合学校共同推出订单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做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促进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同时提升。
(二)落实双身份
为了深化校企合作,落实现代学徒制,就需要确定受教育者的“双身份”。因此,针对上述提到的“双身份”无法确定的问题,我们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双身份的内涵。在西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受教育者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并且在这两种身份中,学徒身份更加突出。在这种人才培养机制下,受教育者在成功入学前,需要先获得企业的认可,即:成为学生之前,受教育者需要先成为企业的学徒。我国职业学校在落实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对受教育者的双身份进行有效确定。
结束语
总之,现代学徒制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落实该机制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建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改善以往人才培养中的不足,以此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轨迹及未来趋向——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
[2]王培.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融合的实践逻辑[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2):23-27.
[3]梁法辉,张勇忠.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工业机器人现代学徒制新机制[J].才智,2017(08):15.
项目基金:
本文是2020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SKGH-16)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