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分析
2020-08-13林志坚
【摘 要】面对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守好课堂主阵地,提升课堂育人实效,本文分析了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互联网 + ”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 + ”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 一)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网络挑战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互联网 +”教育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即时性,以及其海量的信息和信息碎片化的特点,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生即使在上课过程中,也在持续使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实时查阅资料、进行思想交流。但这种信息的聚敛会带来注意力的匮乏,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会使大学生对事件的认识趋于零散、片面和肤浅,不能对知识形成全面、整体和深层次的思考。此外,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的阶段,一些非主流的甚至错误的信息极有可能引发大学生思想的混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就必然需要教学模式的变化与之相适应,否则,将无法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还是传统的 PPT 加黑板的讲授方式。这种状况严重脱离了新时代网络社会实际,更不能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发展的需求。再好的授课内容如果缺乏有效的表现形式,也会使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现状与互联网社会的高速发展极不适应,需要改变以往的知识传授过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 二)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引导力受到网络挑战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学生“信不信”的问题。进入网络时代,在有限校园与无限信息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互联网+”提供的海量的教育资源,这就使得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传播者,学生对教师授課的依赖性明显减弱,传统教育中教师对知识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面对多种社会思潮、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价值在于回应实践、指导实践、引领实践的发展,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离理想预期还有一定差距,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跟不上网络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有效回应网络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的挑战,不能及时跟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而是关起门来讲理论。这导致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随时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但是,在线上网络课程中,思政课教师受地域条件的阻隔而丧失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掌握,这不利于对思想政治理论人才的有效培养,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的有效培养。这些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环境,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方式,满足网络社会条件下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需要。
二、“互联网 + ”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策略
(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面对网络社会的强势来袭,各大媒体对大学生的广泛影响,要减少网络媒体负面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就要主动出击迎接挑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凝聚亿万网民”221,学会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题。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适应新境遇,顺应新形势,掌握新方法,积极学习信息知识,提高驾驭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使互联网成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积极力量。其次,教师要主动融入新技术的应用,利用好教材、党的文献、媒体报刊、经典著作、网络资源等,依托教材而不囿于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稳定性与实际内容的动态性,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再次,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要尽快形成以大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大学生广泛参与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教师利用好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资料。
( 二)打造信息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话语体系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在网络社会如何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问题、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也就是在网络环境、网络思维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创新凝聚共识,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这尤其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互联网 +”时期,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都在泛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老师。
参考文献:
[1]杨源.“互联网 +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 3) .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 学习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林志坚(1966.06-),女,汉族,山东平度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该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SJGZY05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