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0-08-13丁合美
丁合美
【关键词】盐酸左西替利嗪;慢性荨麻疹;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102-01
慢性荨麻疹作为临床常见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风团与血管性水肿,肿胀大小不一,患者多感到皮肤瘙痒,且伴有灼烧感。本病可出现在患者四肢及躯干,风疹块小个体差异不同,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发热等其他症状,若持续高热至40℃以上可诱使患者昏厥甚至休克[1]。临床治疗中盐酸左西替利嗪为常用治疗方法,其疗效确切,广受认可[2]。此病的发生与炎症因子分泌过量有一定关联性,当前关于盐酸左西替利嗪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为弥补研究空白,择取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入研究,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9-2019.3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无药物禁忌;(2)服药应从性良好;(3)知情研究其自愿加入。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感染、炎性疾病;(2)基础资料不全。此60例患者内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平均35.96±4.52岁。
1.2 方法
60例患者入院后即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处理(转速3000r/min,时间7min),获得血清后冻存在-80℃环境下,检查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完成检测,后续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药物自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购买,国药准字H20060676,5mg/次,1次/d,口服,持续治疗28d,28d后再度取血重复测定患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本次观察中治疗前60例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对应为11.73±2.61pg/ml、83.64±10.61ng/L、13.76±3.26ng/L,治疗后其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对应为8.94±2.03pg/ml、51.26±7.23ng/L、9.31±3.01ng/L,治疗后3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t=6.536,P=0.001;t=19.535,P=0.001;t=7.769,P=0.001)。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发生后长时间皮肤瘙痒将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发生后需及时接受治疗,避免病情进展恶化,引起高热昏厥。相关流行病学分析认为,慢性荨麻疹发病率在最近十年呈上升趋势,相关治疗工作遂引起重视{3]。
有关本病病理研究认为,炎症因子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当人体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时,可刺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加速合成,使其水平上调,C反应蛋白可对机体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水平上调,该组织因子能够对凝血酶产生作用,当其表达上调时可激活凝血系统,促使凝血因子出现变化,而凝血酶的水平上升又可进一步刺激炎症因子释放[4]。
盐酸左西替利嗪为H1受体拮抗剂,本品与西替利嗪药理作用相似,但对比西替利嗪其与H1受体的亲和力更强,可对组胺产生拮抗组作用,并能抑制变态反应时产生的多种炎症递质释放,起到良好抗炎作用。实际应用中本品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确切,已成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经本次研究发现,盐酸左西替利嗪可对患者体内多种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调控,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3种炎症因子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给予盐酸做息替利嗪可通过调控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发挥药效,起到治疗效果,临床治疗中可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廖骏华, 杨华英, 张良. 左西替利嗪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1223-1226.
韦菊梅, 温斯健, 包家娟,等. 盐酸左西替利嗪对人毛乳头细胞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6):389-394.
褚永生.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雷公藤多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炎性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1):73-77.
徐延峰, 杜威萍, 骆志成,等.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3和33、趋化因子PARC/CCL-18的影响[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5):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