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样指导习作效果好

2020-08-13毛文清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习作指导针对性审题

毛文清

摘要:教师有效的指导是学生高效习作的前提和保障。在习作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这样指导习作效果好:教师在指导学生审题时,要教在学生理解的难点上;变作前指导为作中指导,增强习作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习作指导;审题;作中指导;针对性;效果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看到同样的习作要求,因为教师指导的不同,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优劣大为不同。可见,教师有效的指导是学生高效习作的前提和保障。如何增强教师习作指导的效果,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呢?

审题指导

所谓审题,就是理解题目意思,确定它要你写什么。审题环节指导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生习作的选材和视角会丰富多彩,所以每一位老师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审题。可在实际指导审题环节,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容易忽略对题目中一些常见但含义深刻的词的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写作思维狭窄,选材单一。比如,人教版四年级有一单元是写《成长的故事》。一些教师在习作指导时,习惯把目光聚焦在习作的要求上,即围绕“把事情经过写具体”这一要求大做文章,大讲写法,而对什么樣的故事叫“成长故事”,并未做有效的指导。直到看到收上来的学生习作,才发现学生在选材上没有打开思路,题材太过单一,学生大多写得是《学骑自行车》等本领的成长故事。

其实,“成长”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指人身体的生长变化,也不仅指学会了什么本领,它更包括思想的进步,认识的提高;性格的改变,人格的完善。阅历丰富了,叫“成长”,内心变得强大了,叫“成长”;懂得关爱自己、也关爱他人叫“成长”,学会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了也叫“成长”……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深刻地理解到“成长”丰富的含义,学生才能写出角度新颖、题材丰富的作文来。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笔者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先结合本单元四篇讲述成长故事的课文,丰富学生对“成长”含义的理解。然后,在单元习作教学时,在作文审题指导环节,进一步拓展对“成长”含义的理解。然后,展示交流学生列的习作题目,进一步启发、丰富学生对“成长”含义的理解。通过以上策略,学生写出来的习作题材就非常丰富多彩了。像这样,含有常见但含义深刻的词语的习作题目并不少见,比如“奇妙”的想象,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我的“乐园”……指导写这样的习作时,教师应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学生理解上存在的困难,然后教在学生理解的难点上。学生审好了题,才能写出精彩纷呈、大放异彩的习作。

变作前指导为作中指导

许多教师,也包括曾经的自己,习惯将习作指导安排在学生习作之前。作文课开始,教师总要先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指导几条写作方法,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个小时甚至一节课。然而,每次习作后的效果却总不尽人意,甚至大失所望。究其原因,不难理解: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讲解的一些写作方法,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理解的水平上。可是“懂了”“明白了”写作方法,就等于“会运用”写作方法吗?当然不是。运用写作方法比理解写作方法难度大多了。这就好比一个学习游泳的人,你在岸上给他大讲游泳方法、动作要领,一下水,他就能游泳了吗?当然不是的。“在游泳中才学会游泳”。同样,在“表达实践中才能学会表达”。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习作的具体要求是:把做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写自己做实验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写什么实验呢?怎样来把实验的过程一步一步写清楚,怎样写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心情呢?显然,教师只在习作前讲一些理论是没用的。

笔者决定在课堂上做一个实验,一个有趣又便于操作的实验——“瓶子吹气球”。然后,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让学生讲述实验过程,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把习作要求渗透其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比如,实验的第四步是实验的高潮,也是这次习作的重点以及精彩部分,更是落实“讲清楚、讲具体、讲心情、讲实验中的发现”等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第四步前,笔者提醒大家:“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把眼睛睁大些。”然后把气球提起来,让苏打粉流进饮料瓶里。瓶子里立刻冒出许多泡泡,装满整个瓶子,随即向气球里涌去,气球慢慢的,随后又很快地饱胀起来,气球上的笑脸娃娃的脸也越来越大了。教室里发出惊呼:“哇,真的吹起来了!”“哇,越来越大了,好神奇啊!”

笔者请学生起来说说刚才这一步,并提醒:要把这一步实验过程说清楚,就要说清刚才老师怎么说,怎么做的?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此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因为是刚刚亲眼目睹,又感受深刻,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把这一步实验过程叙述得十分具体和生动。像这种作中指导,还有很多方式,有时,请学生尝试写写片段之后,针对片段进行指导,通过写好一段带动写好一篇;有时,让学生尝试写完全篇后,针对文章的重点部分或者开头结尾进行有侧重点地指导。

结束语

不论哪种方式,教师都要结合当时习作的要求,针对学生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不是单从理论上做指导。由此,才能真正体现习作教学中的“以学定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指导针对性审题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谈基于学生本位的习作指导
链接课内外,实现读与写的无缝对接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解析习作“精准知识”教学的肯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