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学生本位的习作指导
2017-02-14王荣侠
王荣侠
[摘 要]只有基于儿童的认知世界、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习作指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素材、合适的习作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平台,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学生本位;习作指导;素材;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82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世界、生活经历、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观察、认知、想象、逻辑能力。这样的习作指导才会事半功倍。
一、合适的素材才能乐于表达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学生的生活就是一条长河,故事俯拾皆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用敏锐的目光引导学生捕捉那一朵朵有趣的生活浪花。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一个人。笔者曾经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了《我所崇拜的英雄》的写作教学,兴致勃勃地走进课堂,却发现学生并不感兴趣。于是,我改变思路,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入手,重新设计教案。导入语就把学生吸引住了:“昨天,老师和李同学的妈妈去西面的农贸市场买水果。遇到了一个小商贩,吵了一架。结果我们要向她赔礼道歉,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你们来给老师评评理吧。”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看事件视频,一边观察、议论、表达感受。整节课都在轻松的氛围中度过,学生也轻松地写出了文从字顺的作文。
不是有了“米”就能做出好“饭”的,这“米”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行。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无意中”把学生引入自己买水果这一生活小事中,让他们觉得有意思,从而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增强了习作的信心。
二、合适的方法才能易于动笔
学会摄取生活素材只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训练学生表达的方法,才是成功的关键,才能实现自由表达、乐于表达的目标。这是对一线教师教育智慧的挑战。小学生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体,习作指导应通过行为、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由表达的能力。
(一)从模仿到创造,循序渐进
从阅读中模仿是渗透写作知识的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如何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技巧,再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比如,三年级的对话描写训练。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在例文中找到对话描写的注意事项:运用提示语、分段写、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等;然后,创设一个生活对话场景,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最后,对照对话描写的要求评点修改。一番训练后,学生都能掌握这一写作方法,为以后写整篇文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方法的传授要实现无痕的自然渗透,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有心人。如,二年级写话,写可爱的小动物。有个教师教学这一课时,很好地体现了写法指导无痕、自然渗透的要求。教师先出示小白兔的图片,问:“喜欢吗? ”学生高兴地说:“喜欢,因为它很可爱。”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发现了兔子耳朵长、尾巴短、三瓣嘴、红眼睛……学生说的过程就是发现动物特点的过程。接着,教师问:“你能从头到脚说说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可爱的地方吗?”有了前面的观察作铺垫,后面的教学就顺畅多了。
(二)由课内到课外,收放有序
一般来说,低年级教师注重于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中高年级教师指导习作时,一般是课内习技巧、课外自由写。这里重点讲讲课内习技巧。
如,五年级写人的习作,要求学生写出人物的品质特点,抓住具体事例进行细致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怎么写才生动?表情怎么捕捉?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可以巧妙地穿插写作知识,如让学生在说一说、议一议中明白外貌描写能体现出一个人很多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到具体事例的选择要考虑一波三折,不要平淡。
三、合适的平台才能激发表达的欲望
叶圣陶说过:“写东西总是准备给人家读的,不是为了交作业。”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渗透读者意识,要努力构建学生习作应用的平台,唤醒学生的习作需求。
为了扩大读者群,很多教师发挥了聪明才智,总结出很多好的方法。如利用班级报纸、习作展示墙、班级作文集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等。随着智能手机、网络等现代工具的普及,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博客、微信、QQ群等建立学生习作的读者群。
总之,只有基于儿童的认知世界、生活经验的习作指导,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习作实现“自由表达,乐于表达”也就不再是梦想。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