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2020-08-13申艳创
申艳创
摘要:部分农村地区蕴藏了极为丰富的社会资源以及自然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为农村小学校外课程拓展提供可靠素材,为农村小学校外课程发展提供动力。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小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校外课程;小学;资源开发
城乡二元结构是当前我国发展常态。在这种状态下,城乡教育水准呈现了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涉及到师资水平、物质资源,还包括了社会生态以及文化传统。其中城乡小学课程资源失衡是导致城乡教育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换句话说,农村小学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与城市学校存在着较大差距。要弥补这种差距,农村小学要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教学资源途径,实现城乡教育平衡发展。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来看,农村小学在校外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愈来愈重视,也获得了一定成果,但在部分环节上也存在着一定缺陷;表现在: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参与主体较为单调。校外课程资源与课堂资源相比具有丰富性、复杂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其开发主体的多元性。换句话说,校外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然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主体主要集中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以及课程专家,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并未充分投入进去,且主体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必然会影响整体开发效能。同时校外课程资源与学科教学联系不够紧密。一些农村小学在校外课程资源筛选上,只是单独摄取一些校外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但这些知识与学科教学关联性并不大,未能增强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话语权”以及良好的课堂互动。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合理筛选校外课程资源 在农村小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筛选,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将一些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校外课程资源挑选出来。例如,在语言文学方面可选择方言、诗歌、地方标语、口头禅、传说等作为拓展素材;在地理方面可选择动植物资源、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在社会历史方面可选择地方区域文化要素对学科教学进行补充;在音乐以及舞蹈方面可选择当地一些传统民俗音乐舞蹈项目,让学生通过这些民俗项目深入了解当地农村文化。通过对校外课程资源进行“精挑细选”,将其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建立校外课程资源开发机制 首先,农村小学可建立校外课程资源开发领导小组。以校长责任制为导向,在骨干教师引领下将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落实到位。学校还可聘请校外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提升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质量。其次,要构建专项资金保障制度,通过多种途径筹措办学资金,引入一些社会资本,并对办学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为校外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充足的空间。再者,学校可构建激励制度。学校可将校外课程资源开发成果与教师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充分关联起来。对于在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当中做出贡献的团队或个人予以奖励,以此来调动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另外,要建立相应的沟通交流机制。学校内部可组织老师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议,相互交流课程开发心得,共同解决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构建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联盟 区域农村小学之间可加强合作,形成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联盟,共同发挥合力,对校外课程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各成员学校共同探讨出一套系统性的校外课程资源开发方案,实现资源共享、方法共享以及成果共享,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平台,不断提升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质量。
加大扶持力度 农村小学要与相关行政部门加强合作,相关教育部门也要重视农村小学课外课程资源的拓展。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并不高,且教师队伍呈现了老龄化趋势,综合素养不强。然而,课外课程资源开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一定知识积累作为支持。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农村小学教师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素养,增强其岗位胜任力。在培训方面,本地教育部门可邀请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解答教师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困难。还可开展网络培训活动,建立专门的农村校外课程资源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教师群体主动推送相关信息。同时,借助自媒体平台可促进区域内农村教师相互交流經验,互相取长补短,突破地域限制,开拓视野。另外,教育部门应予以农村学校资金扶持,在开源节流方面做足功夫。在教育部门引导下,引进社会资金助力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并针对农村小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预留专项资金。通过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小学教育发展。
结束语
农村小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合理筛选校外课程资源,并建立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保障机制,通过构建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联盟,多方合力,对校外课程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将校外课程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闫宏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甘肃教育,2018(20).
[2]武仲祥.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优势浅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9).
[3]景富忠.挖掘乡土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J].甘肃教育,2019(19).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县辛村镇刘太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