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2020-08-13刘艳
刘艳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进行全面优化改革,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重点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导入”的形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课堂导入;艺术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75-02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入”方法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的“导人”环节是教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根据提前设计的教学安排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定的手段,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引出本课的教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困难,常常会因为过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而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快速地融入课堂教学氛围,集中注意力,提起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充分調动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根据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深究。课堂教学的“导人”环节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起始环节,承担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更是高效素质教育之下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堂导入方法单一
在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实际教学的时候,课堂导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占据的相应时间具备限制,属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前的环节与引子,其并不包含教学内容。也是因为这样,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并不重视课堂导人环节,在实际导人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也较为单一,难以全面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知识的积极性以及自觉性,更加没有办法让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课堂知识学习活动当中。某些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忽略课程导入直接展开教学的情况。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明确地知道,在课间时间,小学生应该处于放松的状态,因此,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需要转换大脑集中进行学习。此时,如若教师直接展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会对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实际成效起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性不强
经过科学合理的新课导人,能够让小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课堂学习活动当中,进而为他们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让他们对数学知识拥有充足且全面的了解。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与教学目标相脱离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大部分教师在对数学课程知识进行实际设置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教育教学目标,过于重视数学课本内容,并且没有将小学生放在数学课堂的主体位置,难以发挥其主体性作用。经过这样的教学,难以掌握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甚至会对他们学习数学学科知识起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策略
(一)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
因为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强,乐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新事物吸引。针对这一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性格特征,设置教学悬念。尤其是在进行新课程导人的时候,巧妙地悬念设置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所在,从而愿意自主地接受数学知识,探索新技能。例如,在进行“乘法”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由于小学生初步接触此类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学生会因此产生抗拒心理。对此,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乘法”知识的实际意义,可以在课堂导人环节设置以下悬念。“同学们,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当遇到数字比较多的加法计算时,大家是不是会觉得很麻烦,需要一个一个计算,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容易出错。那么,老师知道一种可以一步到位的运算方法,使用起来非常简便,同学们要不要一起学习呢?”经过教师在语言上的引导,学生难免会被这种简单的运算方法吸引,从而都愿意跟随老师,一探究竟。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借助生活故事,将课堂导人环节趣味化
小学生天性烂漫,愿意听大人讲一些有趣的生活故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导人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事例或者故事,以此作为帷幕,拉开本节课的教学。而且,通过真实生动的生活故事,不仅给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同时还在简单的寓意之中帮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教师在进行课堂导人的时候,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将生活中常见的故事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学生。学生在这种喜闻乐见的导人形式之下,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本课的数学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与自身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联系。通过有趣的故事,小学生的好奇心会大大提升,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参考具体的事例来理解,将原本单调、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三)采用教学工具,辅助课堂导人环节的开展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教学内容,近距离地体验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型辅助教学。尤其是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如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教师更要借助教学模型,让学生观看实际的几何物体。利用这些教学模型对课堂教学进行导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白亚军.小学数学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教学导刊,2016(5).
[2]薛琪.浅谈数学课的审美教学[J].乖附支创新导刊,2015(8).
(责编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