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中学家校协同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2020-08-13姬万录
姬万录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生活和学习工具。农村中学生也不甘人后、人手一机,加入了“低头族”的大军。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帮助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合理、适当地使用手机,家校如何协同工作,消除手机的消极和不利影响,更好地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关键词】学生;智能手机;家校协同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04-02
一、农村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学习的利与弊
(一)智能手机对农村中学生学习的益处
智能手机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方便性——可谓一机在手,信息全通;智能手机能使中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能手机引入了碎片化学习理念,突破了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的桎梏;智能手机能培养中学生融入现代社会的生活能力——他们通过使用手机,培养了走向社会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手机对于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智能手机对农村中学生学习的弊端
智能手机容易让他们对网络产生依赖性——网络资源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有可能让学生对此产生依赖,遇到问题只想着搜索答案,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容易沉迷于游戏娱乐,影响学业、影响心理健康、影响视力。
二、农村中学家校协同管理智能手机的教育策略
(一)宜疏不宜堵,巧妙利用“南风效应”
当今时代,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习惯,手机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工具,禁止使用已经是不可能的事,家长和教师完全不必抵触,宜疏不宜堵。如果教师家长对学生的管束过于严厉,处于叛逆期的他们反而会和教师家长对着干,甚至厌学弃学、离家出走、自残自杀。
(二)教师和家长要对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掌控
尽管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他们的自控能力較差,常常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此,教师家长要对孩子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有效掌控,严格规定和控制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引导他们养成使用智能手机的良好习惯。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立法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以让校方在管理上有法可依,处理此类事件名正言顺,减少师生、亲子由于手机引起的冲突。
(三)让优质教育资源占领智能手机的阵地
俗语说得好,“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同样的道理,要想学生无心无暇玩手游浏览不良信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的手机里装满有益、有用的软件。所以,学校、教师、家长要对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引导,努力培养他们自我思考和自我开发的能力,为学生灌输碎片化学习的理念。
(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农村留守学生和住校生手机管理
城市学生和走读生,因为父母在身边,对学生使用手机尚可进行有效监控;而农村留守学生和住校生,离开了父母的视野,缺乏有效管束,使用手机完全靠自觉自律,所以很多学生实质上已经成了手机的俘虏——课上不看课下看,白天不玩晚上玩,人前迷迷瞪瞪被窝里异常清醒。这就给家校协同教育出了一个大难题:如何规范农村留守学生和住校生手机管理?违反校规是一回事,学生私有财产也必须受到保护。所以,对住校生的手机,应由宿舍长统一管理——每天在规定的时段内使用,用完后收回,宿管不定时抽查;对留守学生的手机,应由监护人切实负起责任——限时使用,按时收回。要求学生、家长和监护人之间开诚布公、达成协议,班主任要和监护人经常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动态。
(五)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家长应以身作则,有的家长自己在家一直玩手机,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到孩子。”此外,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培养在艺术、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兴趣爱好,让孩子不只对手机感兴趣。只有扩展孩子的视野和兴趣,形成家校一体、校内外一致的氛围和环境,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规定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结语
总之,家校在农村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认识上要高度一致,管理上要形成合力,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弊远远大于利。当然,手机也不是洪水猛兽,切不可因噎废食;疏堵得当,也会获益良多。最后,套用一句俗话:如果你想毁了自己的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放任他玩吧。
注: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学家校协同教育策略”(课题编号:GS[2019]GHBZX279)系列论文。
参考文献:
[1]王敏.让网络成为联系我们班级进步的纽带[J].课程教育研究,2015(6).
(责编 吴娟)